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绍文  沈金辉  吴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50-2151
目的:研究E-cad和β-cat在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乳腺癌、34例乳腺活检中呈无癌组织中E-cad和β-ca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和β-cat在乳腺癌病例中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E-cad和β-cat在淋巴结已转移的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移乳腺癌P<0.05,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分型中的异常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cad和β-cat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30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结果:在13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108/130)和71.54%(93/13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P<0.01),且随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腋下淋巴结转移组中MMP2和MMP9的高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乳腺癌中MMP2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乳腺癌常规预后指标(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或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56例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OX mRNA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4%、32.14%、25.00%,乳腺癌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08,P=0.014).LOX 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13)中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及肿瘤大小患者的癌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率无差异(P=0.076).结论:LOX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LOX mRNA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其肿瘤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LOX mRNA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LOX mRNA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26%,在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和80%;FAP-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广泛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变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tch1、环氧化酶-2( COX-2)和E-钙黏附蛋白( E-cad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腺病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1, COX-2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Notch1,COX-2,E-cad的阳性表达率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E-cad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 COX-2和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2,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Notch1和COX-2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Notch1和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Notch1和COX-2表达在的检测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乳腺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癌(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6%,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5.6%)(P<0.001), VEGF-C的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但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ngiopoietin-2和Tie-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Tie-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Angiopoietin-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9%(98/121)、10.53%(4/38),Tie-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1%(91/121)、15.79%(6/38),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和Tie-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Angiopoietin-2、Tie-2的表达与病理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Angiopoietin-2和Tie-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组织、4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情况. 结果 GST-π在乳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2.5%(9/40),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9.44%(25/36),Ⅲ期乳腺癌中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组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ST-π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1和ERK2蛋白在60例乳腺癌,10例乳腺良性肿瘤,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乳腺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乳腺及乳腺良性肿瘤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Ⅲ~Ⅳ期表达高于Ⅱ期和Ⅰ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RK1和ERK2在高、中、低分化乳腺癌中无显著差异,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及其与E钙粘附素(E-cad)的复合体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超敏感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乳腺肿瘤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同正常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80%相比,乳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中β-ca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3%、29.3%,且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别不显著。E-cad在正常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0%,而在乳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中分别为57.9%、20.7%,但仅乳腺癌组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乳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乳腺癌组中的Ecad阳性表达率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结论β-cat可以作为乳腺疾病向恶性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监测指标,E-cad在由乳腺不典型增生转变为乳腺癌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6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高于宫颈鳞癌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且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E-cad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黏附分子E-cad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表达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E -cad对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3例乳腺癌标本 ,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作用。结果 E -cad总表达率为 35 .0 % (36 / 10 3) ,主要定位于细胞浆 ,其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与患者年龄大小、随访结果无关 (p >0 .0 5 ) ,E -ca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组织浸润程度、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论 E -cad表达降低与患者预后之间有显著关系 ,E -cad可作为一个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和抑癌基因nm2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CD44V6和nm23-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同时检测两者可更好地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女性乳腺疾病蜡块标本(乳腺良性增生26例和乳腺癌44例)和15例正常女性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0(0/15)、26.92%(7/26)和70.45%(31/44),呈逐渐上升趋势(χ2=27.25,P<0.01)。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6.73、7.74,P<0.01)。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urvivin蛋白阴性表达组(χ2=5.81,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不同阶段呈进行性上升趋势,且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发展、浸润和转移等活动中可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及其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sLe-X(SialylLewis-X)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E-Selectin和sLe-X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0例乳腺纤维瘤标本为对照。结果:E-选择素和sLe-X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4%(46/56)、67.86%(38/56)、15.00%(3/20);73.21%(41/56)、58.93%(33/56)、30.00%(6/20)。E-选择素及sLe-X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纤维癌中的表达(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sLe-X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1),而E-Selectin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与ER特征(P=0.001)、肿瘤分期(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直径(P=0.01)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选择素表达状态与生存率相关(P=0.027)。结论:E-选择素和SLe-X协同介导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E-选择素可能是预测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6.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乳腺癌和17例乳腺纤维腺瘤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7例乳腺纤维腺瘤全部阳性,2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25例(92.6%)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23例中10例(43.5%)阳性,23例乳腺癌的转移淋巴结中有5例(21.7%)为阳性。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05)。认为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关,检测nm23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开颜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6):369-370,373
目的 :研究p73基因与乳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RT PCR等技术检测乳癌组织p7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乳癌组织p73基因表达阳性者 2 1例 ,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瘤 (P <0 .0 5) ;淋巴结转移阳性者p7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结论 :p73基因表达增多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8例乳腺癌及27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p2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其与临床病理学持征的关系。结果:良性乳腺p27蛋白的高阳性表达率为96.30%(26/27),癌组织为60.17%(71/118),p27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差异性(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组织分化差,有腋淋巴结转移其p2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结论:p27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估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钙黏(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1例大肠癌原发灶、10例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cad蛋白表达.结果 E-cad的低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组织类型、浸润深度、部位、大小以及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E-cad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之间比较,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E-cad低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