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和P2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蛋白和P27蛋白在7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8例正常宫颈(正常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与CIN组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3.68、13.35,P〈0.01);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CIN组和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2^χ=32.60、26.83,P〈0.01);而正常组和CI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D1和P2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学分级、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22~8.48,P〈0.05)。宫颈癌组织中CyclinD1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 CyclinD1高表达及P27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HIF-1α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及相互关系。结果HIF-1α和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组织、CINⅢ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8%、11.1%,40%、50%,66.6%、72.2%,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两者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坏死密切相关,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无关;宫颈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与VEGF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IF-1α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可诱导VEGF的过表达并与宫颈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可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期望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P53凋亡刺激蛋白(iASPP)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P53和iASPP在40例慢性子宫颈炎、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癌、CIN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43.3%(26/60)、12.5%(5/26),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67~47.73,P〈0.01)。慢性子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26)、33.3%(20/60)和58.5%(38/65),CIN及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7.16~124.23,P〈0.05)。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宫颈癌组织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17/35)、57.9%(11/19)、90.9%(10/11),差异有显著性(χ2=6.181,P〈0.05);高、中、低分化宫颈癌组织iASP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15/22)、73.3%(11/15)、96.4%(27/28),差异有显著性(χ2=7.402,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iASP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P〈0.05)。结论 iASPP、P5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iASPP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mRNA和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 mRNA和蛋白在6例人正常宫颈、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4例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定量,分析Id-1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Id-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在CIN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阳性表达,宫颈浸润癌组织Id-1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吸光度均显著高于CIN组织(t=7.80、3.15,P〈0.05)。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Id-1 mRNA相对定量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3 030.30,q=17.78、95.04,P〈0.01)。宫颈癌组织中Id-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1)。Id-1表达和宫颈癌组织分级及FIGO分期呈正相关(r=0.67、0.58,P〈0.01、0.05)。结论检测Id-1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东营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各型在宫颈癌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1)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 Ⅰ级20例、CIN Ⅱ级16例和CIN 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 (1)HPV在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 Ⅰ组及CIN 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 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 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16检出率升高,提示HPV 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原位癌(CIN)组织25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4.10、4.53,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x^2=6.11,P〈0.05)。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5)。结论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宫颈癌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SS-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SS-1蛋白和MMP-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KiSS-1蛋白和MMP-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86.4%、44.7%、16.7%、31.8%、63.2%,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MMP-2呈相反趋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是否伴有淋巴结无关(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MMP-2的阳性表达程度呈负相关(γ=-0.427,P〈0.05)。结论 KiSS-1对宫颈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宫颈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宫颈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APE1及VEGF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均有APE1蛋白表达,正常膀胱黏膜有8例表达(53.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52,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APE1蛋白细胞浆与细胞核共表达27例(49.1%),正常膀胱黏膜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99,P〈0.01)。VEGF在正常膀胱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3%,差异有显著性(χ^2=21.41,P〈0.01)。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PE1蛋白细胞浆和细胞核共表达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差异有显著性(χ^2=7.73~11.25,P〈0.01);APE1在细胞浆中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58,P〈0.01)。结论APE1和VEGF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抑制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0.0%(4/20)、31.1%(14/45)和95.0%(57/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其中20例为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其余100例均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ASC-US),后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四组:CINⅠ级53例,CINⅡ级33例,CINⅢ级12例以及SCC 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各组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结果正常组20例用于确定阈值,本实验室阈值为7%,其他各组阳性判断均通过与阈值比较得来。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8.9%、87.8%、91.7%和100%。CINⅡ级、CINⅢ级及SCC组与CINⅠ级比较,hTERC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表达增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方向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增加,在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中的扩增明显高于CINⅠ级,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脱落细胞检测hTERC基因的手段有效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监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和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之间的关系。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子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诊断CINⅠ、CINⅡ/Ⅲ及浸润癌的患者分别为105例、59例、10例,并以51例非CIN(病理正常或炎症)者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C-Ⅱ法高危型HPV(HR-HPV)和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hTERC基因检测。结果 (1)根据组织学结果分为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各组HPV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7.62%、98.31%和1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病毒载量均值分别为135.67、345.04、535.08和612.62,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的HPV病毒载量均值高于非CIN组(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均增加。(2)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分别为3.92%、5.71%、57.63%和90.00%,各组间hTER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显著增高,为非CIN和CINⅠ的10~15倍。各组hTERC扩增均数分别为6.50、9.00、17.81、36.50,扩增均数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CINⅠ与非C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均数为非CIN和CINⅠ的2~4倍。(3)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28.99%与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组51例中,不伴有HPV感染的21例无hTERC扩增;CINⅠ与CINⅡ/Ⅲ组不伴HPV感染者各仅有1例hTERC扩增。结论 HPV载量和hTERC扩增均与CIN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主要发生在HPV阳性病例,且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望作为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毛磊  罗兢蓉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03-2105
【目的】探讨HPV16/18和survivin在宫颈癌进展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危宫颈癌患者108例做常规宫颈脱落细胞和分泌物PCR-HPV-DNA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做病检和免疫组化,比较不同分级HPV感染阳性率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HPV-DNA基因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HPV16/18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2.42%、61.90%、68.42%和82.86%,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的1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90.48%、100%和100%,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阳性率的1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HPVl6/18-DNA基因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HPVl6/18和survivin与宫颈癌进展关系密切,且均随CIN分级和宫颈癌级别的升高而表达增加,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对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 测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癌组织中VEGF表达,并进行MVD计数,评定化疗近期效果。结果 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0.9%,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3组(χ^2=3.98~6.11,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t=2.4、3.0,F=5.62、7.12,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84~13.20,P〈0.05);介入栓塞化疗后MVD计数明显降低(t=21.92~53.51,P〈0.01)。结论 术前介入栓塞化疗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能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末端核酸转移酶脱氧尿嘧啶标记法(TUNEL).检测并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各期、宫颈鳞癌ⅠA期中HMGB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MGB1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Ⅰ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能否成为预测治疗后疾病转归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表达,把CIN患者分为两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治疗后12个月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CINⅠ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CINⅡ~Ⅲ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P<0.05)。CINⅠ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0%,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CINⅡ~Ⅲ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33%;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2.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结论 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CIN患者治疗后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