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DHE)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观察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DHE 4周,对照组80例,仅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血糖指标控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DHE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监测频率2型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南京地区3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频率分层:A组(0次/月)、B组(0~10次/月)、C组(10 ~20次/月)、D组(>20次/月),并记录身高、体重、随机血糖、血糖仪使用情况、就诊频率等项目、并检测HbAlc.结果 HbAlc组间比较示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高于C、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lc与监测频率无相关性(P>0.05),与糖尿病病程、随机血糖成正相关(r=0.246,P <0.01;r=0.334,P <0.01),与就诊频率成负相关(r=-0.116,P<0.05).结论 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有效性欠佳,需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脂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要求分为牙周治疗组和不做牙周治疗的对照组挥30例:治疗组给予牙周治疗,记求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周时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照组于入选时及入选后24周观察上述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牙周治疗组于治疗后4、12、24周时各项牙周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分别为(8.07±1.08)、(8.05±1.06)mmol/L。与治疗前(8.92±1.19)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82±1.47)%、(6.81±1.56)%.与治疗前(7.6±11.51)%比较,笼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治疗后4周糖化血蛋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下降不明显,牙周治疗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各项牙周及血糖血脂指标存24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牙周炎的2型精尿病患者,通过牙周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其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
6.
血糖达标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BG)达标和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达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300例门诊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FBG、P2hBG和HbA1c,分析FBG达标(≤6.1mmol/L)、P2hBG达标(≤8.0mmol/L)与HbA1c达标(≤6.5%或7.0%)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300例患者中,HbA1c≤6.5%和7.0%分别为72例和132例,占24.0%和44.0%;(2)FBG达标(FPG<6.1mmol/L)66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53.0%,HbA1c≤7%的达标率为68.2%;(3)P2hBG达标(<8mmol/L)共49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1.8%;HbA1c≤7%达标率为95.9%;(4)FBG和P2hBG均达标18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4.4%;HbA1c≤7%达标率为100%。结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助促进HbA1c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及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分别48例、50例,住院病人为实验组,门诊病人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糖尿病病人不进行健康教育,对实验组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12周后观察两组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相比控制较好。[结论]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血糖能够得到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筛查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不同文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不同文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文化程度不同分为3组,大专、高中、中专为A组,初中为B组,小学和文盲为C组.3组均采用以集体授课为主,结合观看录像带、床旁指导、鼓励患者自学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3组2型糖尿病患者经教育培训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血糖变化.结果教育培训后的知识总评分较教育前A组提高72%,B组提高68%,C组提高62.8%;三组教育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教育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1);经方差分析教育后组间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F值明显大于教育前的F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同时能有效地改善糖代谢,使患者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TM)和噻唑烷二酮类(TDZs)药物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T2DM组、TM组和RSG组,每组10只。以喂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T2DM模型。T2DM组、TM组、RSG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25mg/kg链脲佐菌素;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之上,TM组给予替米沙坦5mg/(kg·d)、RSG组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5mg/(kg·d)灌胃喂养,早晚各灌1次;NC、T2DM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TM组和RSG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F=17.67~205.32,q=3.61~35.07,P〈0.05),TM组和RSG组的TC、TG、LDL-C与BG水平较T2DM组低,差异有显著性(q=4.58~17.03,P〈0.01)。TM组和RSG组及T2DM组PPAR-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但TM组和RsG组与T2D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M组、RSG组VCAM-1、ICAM-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F=27.35~311.66,q=19.42~22.80,P〈0.01),而各检测指标在两药物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2DM组和RSG组主动脉内皮损伤轻于T2DM组。结论替米沙坦和罗格列酮能增强血管壁PPAR-γ活化,抑制VCAM-1、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防止早期AS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以及糖尿病病人常规护理;试验组病人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析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3.994、6.107,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3.
医用漱口水治疗糖尿病病人慢性牙周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用漱口水对糖尿病病人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牙周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漱口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牙周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菌斑指数(PLI)、牙周探针深度(PD)、附着水平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PD、AL、T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98~6.842,P〈0.01)。结论医用漱口水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的调节因子,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IL-6是体内许多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作为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参与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近期有文献报道,IL-6基因的异常表达以及IL-6水平的增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为了研究IL-6在DMⅡ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ELISA酶免法观察DMⅡ患者血IL-6水平变化,并就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和厄贝沙坦组(D组),每组10只。以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16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F=6.18~182.56,q=3.49~28.36,P〈0.01),但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D组主动脉血管壁NF-κB及ICAM-1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F=37.64~217.33,q=6.01~22.41,P〈0.01),主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壁NF-κB活化、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可防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碳酸钙D3及罗盖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人58例,随机分为碳酸钙D3及罗盖全治疗组(药物组)29例,药物并教育组29例,所有病人治疗前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及骨密度检查,服药6个月复查骨密度并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组间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药物组和药物并教育组治疗前对骨量丢失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药物并教育组较药物组股骨颈、wards三角、L2部位骨质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t=2.556~4 1.57,P〈0.05)。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V2=7.107,P〈0.01)。结论 积极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认知水平和服药依从性,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及其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及健康人各60例,测定血浆MBL、空腹血糖(FPG)和HbA1c水平,观察MBL水平变化及与FPG、HbA1c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浆MBL、FPG、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BL水平与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257,P=0.047)。结论 MBL在T2DM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检测MBL对T2DM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并无并发症组TG、FP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MPV、PCT、PDW、PLT、TC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DN,DR)组MPV、PDW、PCT均显著地正常对照组和无并发症组(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对早产儿父母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早产儿及其家庭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父母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父母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即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由专业护士采取一对一的口头讲授、操作示范、床边指导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分别于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生后6个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父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72-22.11,P〈0.05)。出生后6个月,观察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体质量、听力筛查、按时体检、按时接种情况高于对照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父母掌握生长发育知识、常见问题识别与处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4.14~19.18,P〈0.05)。结论对早产儿父母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和改变父母的健康行为,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促甲状腺激素(hTsH)和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91例T2DM病人(正常体型43例,体质量超标准(超标)-肥胖48例)血清h—TSH、TBA水平,并观察二者和BM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体型T2DM病人相比,超标-肥胖T2DM病人BMI、TBA与h-TSH明显升高(t=2.39~2.99,P〈0.05);相关分析显示,BMI和TBA、h—TSH水平呈正相关(r=0.60、O.35,P〈O.05)。结论超标-肥胖T2DM病人循环血中h—TSH及TBA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维持能量代谢平衡的一种代偿性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