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0例、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用解毒化瘀汤 ,对照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用药疗程为 4周。观察肝功能生化指标TBIL、ALT、AST、TBA、TP、ALB、ETM的变化。结果解毒化瘀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降低内毒素水平、黄疸的消退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为 76.67% ,对照组为 5 0 .0 0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解毒化瘀汤有明显退黄、降酶和降低内毒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扶正复方中药解毒场治疗慢活肝湿热中阻证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方配合西药治疗32例慢活肝湿热中阻证患者,并与单用西药治疗20例作对照。结果:解毒汤加西药组总有效率(84.4%)优于对照组(42.9%,P<0.05),且在清除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毒场对于慢活肝湿热中阻证内毒素血症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血症对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各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静媛  兰孟冬 《河北医学》2001,7(10):878-880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以便协助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方法:收集86例住院病人血浆内毒素及腹水内毒素检测结果。内毒素检测方法采用鲎试剂与合成基质(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样品中微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分别统计内毒素血症(ETM)阳性和ETM阴性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损害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86例被检病人中,ETM(+)者50例,ETM(-)者36例,ETM发病率51.8%。血浆与腹水中内毒素同时阳性者40例。ETM(+)组,病人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TM(-)组(P<0.05)。肝性脑病、DIC的发生率也高于ETM(-)组。同时,ETM(+)者,肝损害程度重,黄疸程度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下降,预后不佳,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易发生ETM。内毒素的来源除肠原性因素外,腹水腹腔感染时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也是重要原因。ETM(+)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又进一步使肝功能损害加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通过血浆内毒素的测定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腹腔感染可以减少ETM的发生,控制ETM有助于控制肝损害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g,3次/a,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谷氨酰胺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5例以肝毒清颗粒配合西医综合治疗作为治疗组,24例以单纯西医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内毒素、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优于对照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肝功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清除血浆内毒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内毒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对照组(仅静脉输注内毒素(500EU/kg)]和治疗组[(血压下降后给予HDL(75mg/kg)治疗]大鼠血压,存活时间,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输液HDL后治疗组大鼠血浆TNF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减弱(P<0.01),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但两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人血浆HDL不但可以抑制TNF的释放,而且还能提高机体对抗内毒素损伤的能力,对内毒素血症具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HDL能抑制TNF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和枯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33例)在同量甘草酸二胺注射液保肝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和茵栀黄注射液静滴,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ALT、TBIL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进行比较,两组经t检验。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染对促性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继发感染的35例促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无感染的32例慢性重型肝炎基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发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PTA低于无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痛死率68.3%,明显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 感染加重内毒素血症,加重肝损害,最终导致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将87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用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为一般护肝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8%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苯巴比妥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肝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沛演 《广东医学》2001,22(5):426-427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内毒素血症与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鲎血细胞基质显色试验的检验结果 ,将 5 5例肝炎肝硬化分为两组 :内毒素血症阳性组 (阳性组 ) 35例和内毒素血症阴性组 (阴性组 ) 2 0例 ,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肝功能比阴性组差 ,发生门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 ,以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比例及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 (P均 <0 0 5 )。结论 肝炎肝硬化并发内毒素血症与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临床上防治内毒素血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肝炎后肝硬变36例患者进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测定,结果90.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最高达0.85Eu/ml,最低值为0.044Eu/ml,平均为0.47±0.06Eu/ml且血浆内毒素水平随肝功能减退而递增,并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r=-0.581,P<0.01)与血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r=0.712,P<0.01)与血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428,r=0.364,P<0.05)提示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硬变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硬变病人应积极采用抗内素素血症治疗,对减缓肝硬变病程及改善预后可望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姜黄三物汤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姜黄三物汤 (茵陈、姜黄、炒麦芽 )治疗新生儿黄疸 12 0例并与鲁米那组对比 ,观察其黄疸消退时间、肝功能、总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姜黄三物汤具有明显的缩短退黄时间、降低胆红素及一定的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转肽酶等指标的作用 ,疗效均优于鲁米那组 (P <0 0 1或P <0 0 5 ) ,总有效率为10 0 % ,治愈率为 80 .33%。结论 姜黄三物汤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及保肝作用 ,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简、验、廉的方药。  相似文献   

14.
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高黄疸型肝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高黄疸型肝炎住院病人用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并与甘露消毒丹组对照,结果: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黄疸消退天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8.1天±11.2天,49.8天±13.9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8.1%(P<0.05);凉血解毒化瘀汤和甘露消毒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瘀胆型肝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董峰 《海南医学》2007,18(10):81-81,3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肝硬化低胆红素血症患者的退黄效果。方法72例肝硬化低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应用甘利欣、VK1、苦黄、门冬氨酸钾镁、熊胆胶囊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较大剂量山莨菪碱.疗程4周。结果治疗后对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值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总胆红素值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6.374,P〈0.00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8.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肝硬化低胆红素血症病人有较好的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素对小鼠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D75的O111B4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小鼠实验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肝素对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率为33.33%,与对照组相比,肝素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保护作用,5.5U/20g小鼠组存活率为63.63%(P<0.05);3.0U/20g小鼠组为79.17%(P<0.005);1.5U/20g小鼠组为75.00%(P<0.005)。肝素注射时间对小鼠内毒素血症保护作用依次为肝素与内毒素同时注射(79.17%);内毒素注入后30min(75.00%);内毒素注入前30min(70.83%)和注入前60min(58.33%)。注射途径依次为静脉注射(79.17%)、皮下注射(77.27%)、腹腔注射(75.00%)、肌肉注射(70.83%),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表明中小剂量肝素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明显保护作用,早期适时使用效果明显,注射途径以静脉和皮下注射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调脂饮对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服用调脂饮为治疗组,40例服用脂必妥为对照组,观察4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调脂饮治疗4周时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调脂饮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对91例肝脏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为65.36±30.41ng/L;重症肝炎为161.88±112.88ng/L;慢性活动性肝炎为92.25±56.18ng/L;肝硬化为76.03±46.09ng/L。与正常对照组(5.25±2.90ng/L)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1。各种肝病内毒素阳性率(≥50mg/L)分别为70%、100%、75%、89%.其中重症肝炎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表明肝脏病患者大多伴有明显的内毒素血症,血浆内毒素的检出率及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影响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肝肾功能相关因素。本文对17例良性梗黄和12例恶性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ETM)、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进行了对比观察:梗黄病人55%有ETM,良、恶性梗黄病人间无显著差异,有ETM比无ETM病人Ccr下降更为显著(P<0.01)。恶性梗黄病人血TB和ALP值升高,比良性梗黄病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果提示:梗黄病人常伴有肾功能损害,与高胆红素血症均是梗黄病人肝、肾功能损害重要原因,恶性梗黄病人尤为严重,本文尚对这一差异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PE次数与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7.113,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PE次数及平均住院费用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