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Duermeyer等首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并提出这一方法可用于早期诊断。尔后,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报道这方面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检测甲肝IgM抗体所用的抗原大多是从感染甲肝病毒(HAV)的狨猴肝或患者粪便中提取而得。狨猴肝来源极其困难,价格昂贵,难以推广。患者粪便抗原虽可使用,但阳性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BEV)的血凝播制(HAI)抗体由早期IgM和晚期IgG两类抗体组成。由于JBEV自然感染及疫苗的使用,在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及健康者血清中,IgG抗体存在的比例可高达57.6%。IgM抗体仅为急性期病人所特有。此种抗体出现较早,特异性较IgG抗体高,所以许多学者都希望通过IgM抗体的检测达到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和鉴别诊断的目的。 现有的多种检测JBEV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都各自存在着一些问题,使之很难进入临床的实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即有流行性黄疸的描述,但只是近10余年中病原学方面才有较大的进展。迄今病毒性肝炎已知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病原。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为27nm、立方对称的RNA肠病毒。约在黄疸前2周~黄疸后1周中可从感染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来。已接种狨和猩猩成功,并可在猴胚细胞和离体狨肝中生长。当粪便中病毒消失时,血清中出现抗体,数月内达峰值,在多年后仍可检出。甲肝抗体滴度增高时可作出诊断,但仅约50%的病人有之。血清IgM型甲肝抗体有更大的诊断意义,表明其为现行感染,仅持续2~6个月。未发现慢性病毒携带者,在疾病的急性期,可自病人的活检肝组织中,以免疫荧光法显示HAV。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只能接种于猩猩,组织培养尚未成功。在乙型肝炎血清中,电镜下可见三种类型的颗粒:20nm的小球;20nm宽,100nm长的小管和42nm的Dane粒,后者是完整的HBV,  相似文献   

4.
应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从1988年初上海市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期临床病人早期粪便标本中检测出甲肝病毒RNA,证实是一起由甲肝病毒引起的甲肝流行。采用酚-氯仿提取法和乙醇沉淀法提取标本中的RNA,cDNA探针以缺口翻译法标记~(32)P同位素,在42℃条件下进行cDNA-RNA分子杂交。另以兔抗HAIgG包板,黑猩猩抗HAIgG-Biotin结合物和Avidin-HRP系统的酶标法直接检测病人粪便悬液的甲肝病毒抗原。30份病人粪便标本中,核酸分子杂交检出22份阳性,酶标检出18份阳性。  相似文献   

5.
1.特异性IgM抗体出现在乙型脑炎病人急性期的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早期诊断本病,诊断率53.8%。2.多数病人在病后3—8天即可检出此抗体。3.在早期血凝抑制和补体结合抗体是否产生,和在病程中这两种抗体的滴度是否上升似与病情轻重和预后好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IFAT检测77例临床诊断为EHF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病毒抗原。阳性率为50.6%。2—5病日的早期病人阳性率为64.3%(27/42)。并发现,病日越早,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试验中应用了抗EHF病毒McAb4B_9、4E_7、3H_4株。抗原阳性者对3种McAb的反应表现为5种类型。不同McAb对抗原的检出率不同,混合使用McAb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EHF病毒抗原阳性早期患者中,急性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96.3%。若联合检测EHF病毒抗原和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可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并应用了适合我国推广使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甲型肝炎IgM 抗体诊断药盒,检测了116例脐带血的甲型肝炎IgM 抗体,全部为阴性;99例甲肝急性期血清皆为阳性;93例甲肝恢复期血清中,30例为阳性;1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及116例助血员的血清结果皆为阴性。表明本方法是一种诊断甲肝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本法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有助于将甲、乙二种病毒性肝炎分开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危险,有助于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甲型肝炎IgM抗体诊断药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来自组织培养的纯化甲肝抗原、羊抗人IgM(μ链特异)抗体、甲肝高滴度IgG 抗体标记物,建立了第二代甲肝IgM 抗体诊断药盒。检测健康成人血清110份,健康儿童79份,HBsAg 阴性的新生儿脐血清78份,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清22份以及HBsAg 阳性血清101份,结果皆为阴性;检测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100份,结果阴性者99份,阳性1份,后者经2ME 处理证实有甲肝IgM 抗体;甲肝急性期血清109份皆阳性。本药盒与HAVAB-M-EIA(AbboTT 公司)酶联免疫药盒对比检测血清76份,阳性45份,阴性31份,符合率100%。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我省临床出血热病人血清的抗体.实验结果与临床确诊的出血热病人的符合率:急性期测定IgM,新鲜血清的阳性率为100%;经保存或污染血清的阳性率降至74%.IgM在发病早期即可检出,为出血热病人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恢复期测定IgG,新鲜血清及保存血清的阳性率均为100%.初步证实了KHF抗原与我省的流行性出血热之间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在病人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特别是IgM抗体,对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均有重要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 )和免疫酶染色法,虽已被广泛用于上述目的,但尚存在需用荧光显微镜或判定结果有一定主观性等不足之处。血凝抑制试验测出的则主要是IgG抗体。本文采用抗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和粗纯抗原建立了一种ELISA间接夹心法,以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IgM和lgG抗体,并与IFAT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按 seigl 氏法,用改进的半提纯法从16份早期甲肝患者粪便中检出一株甲肝病毒,其补体结合效价为1∶128。免疫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甲肝病毒颗粒被抗体凝聚。用此病毒检测了患者双份血清,7份恢复期血清的补体结合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的增长。对实验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IgM抗体捕获法,检测了81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43.21%。对其中30例病人取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结果发现IgM抗体捕获法与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诊断符合率为83.33%。两法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本法特异、敏感、简便,可在早期对RSV感染作出快速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研究了IgM抗体在乙脑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本实验证明乙脑病人在病第2~6天在血中已能查到IgM抗体,经144例双份血清抗体有4倍增长可以确诊为乙脑的患者,有69例急性期单份血清就可以查出IgM抗体,早期诊断率为47.9%,实验还证明国产2-ME(2-巯基乙醇)和70℃加温法可以代替进口2 ME。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树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产树鼩口服5%甲肝病毒阳性病人新鲜大便滤波0.5ml,感染后 3~13天的动物粪便中可测出甲肝抗原,排毒持续 15~21天;用此抗原滴定5例甲肝病人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的抗体升高,前者并能被甲肝病人恢复期血清中和;部分树鼩感染后15~45天出现转氨酶升高,食欲减退;感染2~16周的树鼩血清中可测出甲肝病毒抗体,滴度1:40~1:640,抗体阳转率78%,从感染树鼩粪便中分离的抗原为27nm的病毒颗粒,能被甲肝病毒抗体凝集;感染树鼩肝出现充血、水肿,颗粒和脂肪性变,枯否氏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5.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HAVIgM与类风湿因子检测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检测病人血清中HAV—IgM抗体这是目前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最灵敏的方法,患者于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AV—IgM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IgM和IgG型的抗—HAV,HAV—IgM抗体在急性甲肝感染时出现较早上升较快,高峰滴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故凡HAV—IgM抗体阳性特别是滴度较高(>10~(-3))时常提示为急性HAV感染或复发。我们在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时发现大多数甲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类风湿因子(RF)常干扰HAV—IgM抗体的检测,导致假阳性结果。为此通过对甲型肝炎患者RF检测试图了解RF与肝功能以及RF对抗—HAVIgM检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固相酶标记双夹心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学方法用于传染病诊断,往往需要检测双份血清。后期抗体滴度比前期有4倍以上升高时,判为阳性。此法繁复,又不能用于早期诊断。IgM 抗体出现于新感染的早期,检测早期血清中的特异性 IgM 抗体,应可避免上述缺点。Duermeyer 等首先用固相酶标记双夹心法检测甲型肝炎(下称甲肝)IgM 抗体,以后又陆续有所报道。本文目的在于简化其检测技术,并对应用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1.实验证明乙脑病人在病后4~8天大多数可查到 IgM 特异性抗体。2.17例双份血清抗体有4倍增长的乙脑患者,急性期单份血清查 IgM 抗体,可以作出诊断的有14例,占82%。3.急性期单份血清查到 IgM 抗体的有22例,其中21例双份血清血抑抗体有2~4倍增长,1例双份血清血抑抗体不增长,但补体结合抗体却有4倍以上增长。4.本文对国产2-ME 和71℃加温法代替进口2-ME 用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5.实验观察到病情越重的病人,急性期血抑抗体滴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在急性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乙型病毒性肝炎IgM核心抗体(IgM抗-HBc)于急性早期出现,滴度迅速上升,恢复期后IgM抗体逐渐被IgG抗体所替代。因此,检测到高滴度IgM抗HBc,对于确定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在急性期后HBsAg已经从血液中消失的情况下,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对于HBsAg携带者的急性非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古绍文  梁绍伶 《广西医学》1991,13(3):206-208
自Feinstone等人应用免疫电镜(IEM)从甲肝病人急性期粪便中首次发现甲肝病毒(HAV)以来,国内即有人先后从不同地区的甲肝流行中提取到HAV 。但是,尚未见到从广西甲肝病人提取到HAV的报道。为了寻找我区甲肝毒株并进一步开展甲肝的防制工作,我们首次从广西甲肝病人粪便中提取到HAV,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IEM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型登革病毒感染后病毒核酸及其IgM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为指导临床快速、准确地诊断登革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11月收集的Ⅰ型登革病毒感染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病毒核酸和IgM抗体,分析不同病程两者的变化规律.结果 共检出222例阳性患者,其中病毒核酸阳性137例,IgM抗体阳性146例,两者同时阳性61例.病程急性期(发病l~5d)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 ~ 100%,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1~2天较低,但第3~5天快速升高至50% ~ 70%;进入恢复期(发病6~10 d)病毒核酸阳性率即快速降低,8d后仅20%左右,但IgM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达95%~100%.急性期和恢复期病毒核酸与IgM抗体检测结果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1,P<0.05).结论 Ⅰ型登革病毒感染者急性期病毒核酸阳性率在75%以上.恢复期IgM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根据病程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可提高登革热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