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四种敦煌残卷古抄本提供了《新修本草》编例的原始模型,保存了与《证类本草》本不同的《新修本草》原序,在药物释文中也与《证类本草》所存《新修本草》佚文有所歧异,这些均可作为辑复研究《新修本草》的重要参考。敦煌残卷又揭示了《新修本草》节录本的存在以及该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各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海药本草》,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载国外输入药材的专书。因原书早佚,今天只能散见于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笔者曾据《证类本草》作了统计,其中所引《海药本草》的药物共123味。这些记述不仅补充和纠正了我国唐以前诸本草(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谢海洲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23-623
我们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极其丰富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公光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新修本草遗编工作 ,现本书早佚。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远至日本和《名医类聚》《医心方》,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均曾引用过本书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 ,使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拾遗 6卷、解纷 3卷、总曰《本草拾遗》。“序例”,佚文论及十剂 (将药物性能分为宣、通…  相似文献   

4.
谈海藻反甘草金安萍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17500海藻功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中国药典》1985年版注意:不宜与甘草同用。《中药学》使用注意:海藻反甘草[1]。唐·《新修本草》、宋·《证类本草》、金元·《儒门事亲》、明,《本草纲目》、清·《...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 ,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和科学长足发展的年代里 ,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也大有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卓越成就。1 早期亡佚本章著作的辑复整理1 .1 唐《新修本草》的辑复唐《新修本草》(一名《唐本草》) ,是唐代政府于公元 659年 (显庆四年 )制定的本草 ,有中国最早药典之称 ,也是世界上最早国家药典性质的文献 ,原帙无存 ,仅有残卷遗留于世。日本流传的《新修本草》卷子本 ,加上敦煌出土的卷子本 ,所得仅为《新修本草》本草部分的半数 ,所缺半数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有志于搜辑整复它 ,如清末李梦莹和近代中、日医药专家数人都曾做…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新修本草》残卷原植物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由国家颁行的我国第一部药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早近 90 0年 ,载药 850种并配有药物彩色图谱。这是我国本草中空前的 ,同时也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的先河。但《新修本草》原书早已亡佚 ,在 1 90 0年出土的敦煌石窟古遗书中 ,发现《新修本草》的 3个残卷。笔者对《敦煌医粹》载《新修本草》残卷本收录的 30种药物原植物进行了考订。甘遂 “主大腹疝瘕 ,腹满 ,面目浮肿 ,留饮宿食 ,破疒徵 坚积聚 ,利水谷道。下五水 ,散膀胱留热 ,皮中痞 ,热气肿满。”《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是极其丰富的 ,《本草拾遗》是唐·陈藏器 (公元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本草》遗漏之作 ,现本书早以佚失。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远至日本《名医类聚》、《医心方》,均曾引用过本书的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 ,拾遗 6卷 ,解纷 3卷 ,总曰《本草拾遗》。“序例”相当总论 ,其佚文中…  相似文献   

8.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组成。作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药典,《新修本草》既总结了之前的本草学成就,又对后来的本草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修本草》药物、编撰者、体例、语言、古残卷和辑本等方面研究颇多,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整理,笔者对1979年—2018年间有关《新修本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对以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峻下逐水药商陆系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苏敬<新修本草>、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吴仪洛<本草从新>、2005年版<中国药典>均有收录.  相似文献   

10.
《证类本草》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宋·唐慎微所编撰,约成稿于1082—1083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至六年)。该书以掌禹锡《嘉祐本草》与苏颂《图经本草》为基础,复拾《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孟诜《食疗本草》等各家医药名著之所遗,又集古今单方、民间经验,并经史百家、  相似文献   

11.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2.
焦振廉 《陕西中医》2005,26(11):1228-1229
1 综合本草源流略述 综合本草是本草学的主要载体。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主要著作联系起来,可以看到一条大致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1981年3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印行了尚志钧副教授辑复的《唐·新修本草》。这部佚散近千年的世界第一部药典,终于首次由国人整复,正式出版。从而填补了我国本草经典空白之一角,为本草文献整理作出了一大贡献。众所周知,《新修本草》(或称《唐本草》)是唐代由政府主持编撰颁行的国家药典,成书于公元659年。比西方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92)还要早九百多年。该书始终主导着我国本草学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4.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15.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它是由唐政府出面主持,从全国各地搜集药物标本而编绘成的图文并茂的本草学名著。在此之前,我国通行  相似文献   

16.
罗琼  柳长华 《光明中医》2011,26(3):614-616
主流本草是指在各个朝代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本草文献,通常为官修或者被官方认可的私修综合性本草文献。本综述包括的主流本草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裙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近年来,关于主流本草研究的论文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收集了近10年来较为优秀的文献。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五部综合性本草古籍的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本草古籍在现代受关注的程度,探析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读秀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统计并分析五部本草古籍相关的文献数量、发表时间、学科分类、被引量等数据。结果:发现五部本草古籍在现代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相差很大,《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更多价值有待研究和挖掘。《本草纲目》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不过,存在内容滥用和传播混乱等问题。结论:社会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本草领域的某些重大成果都能够推动业界对本草古籍研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五部综合性本草古籍的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本草古籍在现代受关注的程度,探析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读秀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统计并分析五部本草古籍相关的文献数量、发表时间、学科分类、被引量等数据。结果:发现五部本草古籍在现代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相差很大,《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更多价值有待研究和挖掘。《本草纲目》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不过,存在内容滥用和传播混乱等问题。结论:社会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本草领域的某些重大成果都能够推动业界对本草古籍研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始载于唐·《新修本草》的菟葵为锦葵科植物野葵 Malva verticillataL.。《本草纲目》引文以为菟葵即天葵有误。天葵应为毛茛科植物天葵 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  相似文献   

20.
《神农本草经》之名最早见于西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成书于汉代,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这些本草专著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卷数、药物数量、注释及相关内容方面历代都有发展和增加,但在总的体例、分类、编排方式等,仍与《神农本草经》相同。可以说后世的本草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序文"发展为后世本草的"叙例",三品药物发展成为后世本草的各类及分卷,药物条文保留在《证类本草》及各本草书中。今日所见《证类本草》的"白文",即是《神农本草经》的古文献,也即陶弘景的"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