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可行性,并辨认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肾窦脂肪侵犯27例,术前均接受MD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通过CT图像中肿瘤大小、灌注程度、侵犯肾盂肾盏、肿瘤边缘等征象判定是否存在肾窦脂肪侵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危险系数.结果 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准确性为79.2%(x2=40.85,P<0.001)、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9%.肿瘤大小、灌注减低、侵犯肾盂肾盏和肿瘤边缘不规则均是肾窦脂肪侵犯的主要预测因素,其中肿瘤大小、侵犯肾盂肾盏可作为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MDCT对检测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肾动脉栓塞术在肾外伤出血及肾肿瘤术前病人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6例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其中72例为肾肿瘤术前栓塞,34例为肾外伤性出血,应用明胶海绵碎屑及金属圈.栓塞肿瘤血管及出血动脉。结果 肾肿瘤术中易剥离,出血少,术野清晰、缩短术时;肾出血34例,除一例肾切除外.其余栓塞后出血均停。结论 肾动脉栓塞有助于肾肿瘤的手术切除。对肾外伤出血者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降低开放手术率.最大限度保存肾脏。  相似文献   

3.
肾替代性脂肪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替代性脂肪瘤病是指脂肪组织以肾窦、肾门为中心大量增殖以替代严重破坏、萎缩的肾实质。该病常与结石并存。常规X线检查难以确诊,CT是显示本病特征的最佳方法。由于它能与肿瘤混淆或成为脓肿的来源,故认为认识此病对放射医生十分必要。笔者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该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S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腹腔镜切除的肾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联合CTA检查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计算机重建技术按照PADUA评分系统评估肾脏肿瘤的位置、血供、肿瘤与集合系统的关系以及肾脏血管系统,分析肾肿瘤解剖结构与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按照PAD-UA评分系统显示,肿瘤的纵向位置位于上/下极20例,中部9例;肿瘤位于肾脏外侧缘23例,内侧缘6例;肿瘤外凸率≥50% 14例,<50% 12例,完全内陷3例;与肾窦有关9例,与肾窦无关20例;与集合系统有关20例,与集合系统无关9例;肿瘤最大径≤4 cm 11例,4.1~7 cm 10例,>7 cm8例.结果行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LRN)18例,评分显示≥9分;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11例,评分显示为≤8分.同时发现双支肾动脉5例,肾动脉走行变异1例;肾静脉瘤栓形成1例,淋巴结转移2例,1例肾静脉胡桃夹征.结论 MSCT增强检查特别是肾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肾血管的起源、走行、变异及发现副肾动脉,清楚显示肿瘤与肾脏血管系统、集合系统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载瘤动脉,对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式的选择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孕妇36岁,第二胎孕39周.超声检查:胎位LO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径9.4cm,股骨长7.5cm,胎盘附着左后壁,羊水平均深度2~3cm,胎儿左肾外形较右肾略大,肾窦回声区似分成上下两团,上方肾窦分离1.2cm,下方肾窦未见明显分离(附图),右肾未见明显异常.产后1天B超复查:左肾外形略大,肾窦回声分成上下两团,上方肾窦分离1.0cm,下方肾窦分离0.5cm,双肾盂分别与双输尿管相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肾窦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型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82-2000年行经肾窦肾盂切开取石术的25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痊愈22例,1例因肾窦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改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例出现并发症:1例双J管移位,1例术后出现肾盂输尿管交界闭锁,结论:经肾窦肾盂切开取石术仍是治疗鹿角型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U在肾窦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肾窦囊肿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窦囊肿患者的CTU资料,并应用CT后处理观察其图像特点。结果:9例中,8例为双侧发病,1例为单侧发病,表现为肾窦区多发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灶,肾盂肾盏受压变窄;CT值20 HU以下,无增强效应,肾动脉分支间距增宽,呈"鱼叉样"改变,肾静脉受压变细。结论:CTU和MPR对肾窦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肾肿瘤及肾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技术进行评价。方法:以明胶海绵、NT—CRE、线段、自体凝血块及无水乙醇用于栓塞肿瘤、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共53例。结果:41例术前辅助治疗的肾肿瘤在肾动脉栓塞后均成功进行了肾切除术,手术中平均输血405ml。4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栓塞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了3.5、13、17和25个月。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4例肾外伤出血在栓塞术后出血迅速停止,另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出血,行超选择肾段动脉栓塞无效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肾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可用于肾肿瘤的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及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B型超声诊断异位肾一例朱新荣主题词肾,超声诊断患者,男,20岁,进行健康体检时,使用AlokaSSD-26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B型超声检查:肝、胆、脾显示正常像图。左肾大小为12.3cm×6.1cm×4.2cm,肾窦回声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0.
江怡 《航空航天医药》1994,5(4):212-213
肾肿瘤的B超诊断与鉴别江怡肾肿瘤恶性居多,约占90%以上11‘1。早期诊治对予后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报告44例肾肿瘤声象图表现,就肾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谈谈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4例,男20例,女2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岁,...  相似文献   

11.
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6例经CT及B超扫描显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肾周间隙的CT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肾脏及肾周间隙水肿性的改变。CT主要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增厚、肾盂肾盏扩张、肾被膜增厚,部分伴有肾被膜下积液、肾窦水肿、肾周间隙桥隔增厚、肾周间隙内脂肪层斑片状影及肾筋膜增厚。结论急性输尿管梗阻在急诊CT上有明显表现,除输尿管结石征象外,肾和肾周间隙的间接CT征象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约占肾肿瘤的1%-2%,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24例已被确诊的肾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出:1.肿块边缘毛刺征像和肿块碚钙化是诊断肾细胞癌一其他肿瘤相鉴别的参考征像。2.肾细胞民3肾实质密度相等或氏于肾实质密度时,增强扫描可避免漏诊。3.肾内恶性肿瘤上于癌组织血管丰富,易侵犯上起血道转移,故观察肾肿瘤性病变的同时要注意肾空静脉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泌尿系统造影(CTA-CTU)融合成像在肾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肾肿瘤患者术前的CT资料及CTA-CTU融合图像,在肿瘤定位诊断的基础上,观察肾肿瘤的形态、大小,并确定其与肾动脉、肾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评价肾肿瘤血供及患肾血管变异情况、肾集合系统侵犯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CTA-CTU融合成像的术前控制价值。结果 29例肾肿瘤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轴位原始图像,应用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肾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与术中所见一致。肾肿瘤外凸率、肾动脉记数,融合成像与术中情况均显著相关(r=0.664,P<0.001)、(r=0.632,P<0.001)。肾肿瘤与集合系统距离与术中肾集合系统处理情况构筑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结论 多排螺旋CT(MDCT)融合成像可直观、准确地显示肾肿瘤位置、大小、外凸率及与肾门血管、集合系统关系、肿瘤血供及患肾血管变异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切除术在肾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8例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别给予开放式肾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肾癌根治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显著少于A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有望成为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32例肾与肾上腺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9例肾上腺肿瘤均显示为纤维的网状肿瘤血管;23例肾肿瘤中21例表现为粗大的新生肿瘤血管,依据肿瘤的供养动脉起源及肿瘤血管特征几乎总能对肿瘤的脏器起源作出正确判断,文中讨论了相关血管解剖,造影技术要领以及血管造影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肾嗜酸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5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3.8cm,境界清晰,均位于肾皮质区,向肾外突出。MR平扫,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其中1例中央可见裂隙状瘢痕更低信号;T2WI上3例呈等低信号,肿瘤内有混杂稍高信号,1例呈等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裂隙状高信号,2例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瘢痕大部分延迟强化,少部分无强化;2例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均呈“轮辐”状强化。结论MR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肾嗜酸性细胞瘤,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重复肾的超声表现(附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肾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例经手术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增大肾包膜切迹3例;肾窦回声分为上、下两部分3例;肾积水3例。结论:对积水型重复肾,特别是重度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超声诊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癌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能够使肾切除手术取得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减少对肿瘤的反复挤压、明显减少出血的效果,尤其姓肾门区巨大肿瘤,栓塞使得手术中错夹肾蒂变得十分容易c本文总结了3年来本院肾切除术前的肾动脉栓塞术8例,结合手术所见对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方法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4.8岁(28~引岁)。均确诊为肾癌(1~皿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首先选用已0F猪尾状导管行腹主动脉造影,然后换用6.0~7.OFCobraCZ型导管选择患肾动脉主干远端或各一级分枝分别进行栓塞。栓塞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