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3.
血液梅毒筛查中不同实验方法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实验方法和试剂用于血液梅毒的筛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防止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试剂(TPPA)3种实验方法对梅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539例共检出梅毒阳性者619例,阳性率为0.65%。用ELISA方法检出588例,占94.99%(588/619);RPR方法检出258例,占41.68%(258/619);TPPA方法检出524例,占84.65%(524/619)。结论 ELISA方法灵敏度高,仪器操作规范便于资料保存,是血液筛查的理想方法。血液筛查从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考虑,双法筛查血液的选择最好是ELISA方法和RPR方法。TPPA方法特异性好,适用于梅毒筛查后阳性标本的确认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液报废原因的分析,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趋势。方法:HBsAg、HCV、TP、抗-HIV检测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献血前HBsAg筛查用胶体金法金。结果:ALT,TP不合格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献血人群中藏族传染性指标HBsAg、HCV、TP和ALT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有显著性差别(P〈0.005),农牧区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城镇,有显著性差别(P〈0.005)。结论:在献血前对ALT,HCV、TP、HIV进行快速筛查,降低血液的正常报废率,减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5.
金免疫层析试验不宜用于受血者输血前HBsAg等项目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金免疫层析试验(CICA)与ELISA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GICA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方法用GICA和ELISA平行检测受检者血清标本HBsAg。结果GICA和ELISA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99.09%,GICA检测HBsAg存在漏检(即假阴性)。结论GICA较ELISA敏感度低,用GICA检测HBsAg等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GICA只能筛查HBsAg,检测HBsAg低含量的血清标本不宜使用;GICA快速诊断法不宜用于受血者输血前HBsAg等项目的检测,为有效避免或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输血前对受血者应用ELISA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或初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祝选  李彬  林富文 《广西医学》2011,33(6):749-752
目的分析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办法。方法逐年统计无偿献血数量(包括全血及机采血小板)及报废数量、血液报废率,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策略及改进措施。结果 ALT、感染因子(HBV、HCV、TP、HIV)、脂血、不足量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血站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流程,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感染因子等筛查,做好血液采集前的质量控制,做好血液采集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界定新疆宫颈癌筛查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及其职责,评价各部门职责的履行情况,为提高新疆乃至全国宫颈癌筛查项目县(市)的工作绩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归纳、头脑风暴、专题小组讨论等方法界定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参与部门及其职责分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26个县、14个市,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0个县(市)参与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为92.5%。界定了新疆宫颈癌筛查项目的11个相关部门和25项部门职责。新疆宫颈癌筛查项目各部门对其职责落实情况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县(市)妇幼保健院>县(市)人民政府>县(市)卫生局>县(市)妇联>县(市)广播电视局>乡镇卫生院>县(市)计生部门>县(市)财务局>县(市)医院>县(市)民政局>县(市)公安局。结论 县(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人力投入|采取激励措施,增加公立医院对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视程度,使其较好地发挥医疗优势|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协调卫生系统外部部门参与筛查。  相似文献   

8.
楚俊文  万鸿  高颖德 《吉林医学》2009,30(24):3154-3155
为了改变无偿献血者未作ALT筛查而直接采集血液导致的复检中ALT不合格比例较高的状况。在街头采血车上开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筛查,经ALT筛查后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中ALT不合格比例下降了近12.11%,达到预期效果。在街头采血车上开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筛查工作,能够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是临床外科手术前患者止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的广泛使用,已成为全血凝固时间(CT)的代替试验。本文对手术前凝血试验结果PT、APTT延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农村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夫妇对地中海贫血(地贫)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和南宁市政府免费为农村育龄夫妇实施地贫筛查项目后的地贫预防知识宣传效果,为政府决策部门更好地做好后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南宁市12区、县参与免费地贫筛查项目的农村育龄夫妇进行地贫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6/2008年3年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0000、12000和1800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7895、10120和16698份。结果显示:项目实施的2006年,48.64%被调查者知道什么是地贫,86.99%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婚前或孕前做地贫筛查;项目实施第二年和第三年的2007和2008年,被调查农村育龄夫妇对地贫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87.80%(y。=3298.87,P=0.000)和86.76%(7。=4104.36,P=0.000);认为有必要在婚前或孕前做地贫筛查的比率也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了95.59%(x2=437.01,P=0.000)和97.56%(x2=1090.88,P=0.000),与2006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地贫筛查项目,提高了农村育龄夫妇对地贫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地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时筛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门诊和急诊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检测时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血液标本370例,记录淋巴细胞复杂程度(L-X)、淋巴细胞荧光强度(L-Y)、淋巴细胞大小(L-Z)、淋巴细胞复杂程度分布宽度(L-WX)、淋巴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宽度(L-WY)和淋巴细胞大小分布宽度(L-WZ)6项淋巴细胞结构参数。根据显微镜下人工检测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将370例血液标本分为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5%,100例)和阴性组(异型淋巴细胞≤ 5%,270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阳性时筛查异型淋巴细胞的价值,对其中准确度较高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估这些参数联合筛查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结果 淋巴细胞结构参数中L-WY、L-X、L-Z筛查异型淋巴细胞有较高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7、0.939、0.931。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成L-WY、L-X、L-Z筛查异型淋巴细胞的联合预测因子,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值为0.058 1时,其筛查异型淋巴细胞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结论 在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时利用淋巴细胞结构参数L-WY、L-X、L-Z联合筛查异型淋巴细胞,可有效鉴别错误报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邓建平 《广西医学》2011,33(10):1366-1368
目的分析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本市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足跟血液制成血滤纸片,采用时间分辨法检测血促甲状腺素(TSH)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中苯丙氨酸(PHe)含量筛查苯丙酮尿症(PKU)。结果2006~2010年全市筛查新生儿24672例,筛查率为9.68%(24672/254792);检出先天性CH12例,检出率为0.49‰;未检出苯丙酮尿症病人。结论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较低,处于区内最低水平,CH检出率与国内基本相同,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损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琴  朱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85-2386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提高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125620份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3年间不合格血液标本3921份(3.13%),造成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是ALT偏高,3年间因其偏高报废血液1653份(1.32%),HBsAg、抗-HCV、抗-HIV、抗-TP 各占575份(0.46%)、665份(0.53%)、224份(0.18%)、804份(0.64%)。结论要确保临床用血液的质和量,须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对无偿献血者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能够合理利用和保障血源,严格执行筛查工作,从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献血前取消对非首次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抗体(TP)的筛查的效果探讨。方法:对天津市血液中心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站内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首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HBsAg/TP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54%(45/8375),重复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2%(11/15325),固定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8%(7/8940)。非首次献血者总阳性率较首次献血者低。结论:对非首次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是可取消HBsAg和TP这两项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特征。方法:对2010-2013年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用ELISA方法做2次HIV筛查试验,初筛阳性标本送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ELISA筛查阳性标本289例,确认阳性22例,全部为男性,9例为本市户籍。专科及以上学历人群感染HIV的比例为86.4%(19/22);感染者年龄20~30岁占81.8%(18/22);未婚青年占81.8%(18/22);学生所占感染比例为50.0%(11/22);首次献血者HIV感染比例为72.7%(16/22)。结论:为了降低HIV经血液传播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全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预防HIV感染的宣传工作,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提高实验室HIV的检测能力,建立艾滋病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8.
李亚冬  张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40-104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已经全面开展,我国正常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一般为10%-15%。由于无偿献血者的流动性大,随机性强等特点,大部分血站采用先采血后检测的办法,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血液大量报废的现象,造成血液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适应新形势,本站采用HBsAg快速筛查法在献血前初筛,筛除HBsAg阳性者,并与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金标试纸法现场快速筛查HBsAg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李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486-1487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检验室接受血液检验的26例患者,先进行常规晨血检验,而后对其进行维生素C静脉滴注和体外试验,并再次对患者进行采血检验。对比、分析和统计患者使用维生素C前后的血液检测(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结果情况。结果26例患者在使用维生素C后,其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的血液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使用前的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试验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在用药0.5 h后逐渐恢复正常,并在2 h后基本恢复,前后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维生素C后可使部分血液检验项目的结果降低,2h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