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6MWT运动距离;并进行症状评价。结果(1)运动训练后,6MWT运动距离[(357.5±16.6)m]较运动训练前[(326.2±19.3)m]提高,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2)与运动训练前相比, FVc、FEV1.0、MVV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训练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进行低强度、简单的运动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旭军  王桦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2):807-80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症状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康复治疗、呼吸肌康复治疗、长期家庭氧疗),康复治疗前和48周后分别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6MWT运动距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症状评价。结果治疗组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6MWT运动距离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长期、综合程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耐力,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张雪岩 《山东医药》2011,51(43):69-7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运动耐力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最大通气量(MVV)、静息状态下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最大摄氧量(VO2 max);对COPD静息肺功能指标与VO2 max的关系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FVC、FEV1.0、FEV1.O%、FEV1.0/FVC、MVV、DLCO和VO2 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FVC、FEV1.0、FEV1.0%、FEV1.0/FVC、MVV和DLCO与VO2 max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均有所减退,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此两项指标可综合评价COPD病情进展、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呼吸训练组及联合组各50例。28 w后,检测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耐力测定;并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价分析。结果联合组FEV1/FVC、6MWD、CAT评分、mMR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VC、FEV1优于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对人选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每日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ug,连续观察12周。于第1、43、85天检查呼吸困难的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其中FEV1的改善要好于FEV1/FVC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6周、12周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t=4.596、5.405,P均〈0.01),6MWD用药后6周、12周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t=4.628、6.207,P均〈0.01);用药后6周、12周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z=4.433、4.026,P均〈0.001);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与6MWD的变化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0.873,P均〈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比较其他肺功能指标,伦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MC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呼吸肌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肺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利用Bio Master虚拟情景互动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4周、8周、12周肺功能指标,训练前及训练后12周6分钟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时间与方法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上主效应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训练后8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训练后12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CAT评分、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2周研究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Mo 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COPD并MCI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认知功能及运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COPD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6个月时呼吸困难指数(m MRC)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1/FV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 MRC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时m MRC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利迭吸入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及茶碱缓释片121服、布地奈德气雾剂吸人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CD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且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Ⅲ、Ⅳ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疗效. 方法 90例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舒利迭治疗组(B组)和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组(C组),每组30例.评估各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6月的肺功能变化[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困难分级(MRS)、体质量指数(BMI)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 结果 B组在治疗1月后即可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治疗6月后改善更明显(P<0.05).C组同样能改善肺功能,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另外,C组同样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加体质量,并且比B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 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自然进程,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入住我科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呼吸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询问患者自觉咳嗽、咳痰、气短症状较入院时是否有所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是否减少;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其比值(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6 min行走试验(6MWT)结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觉症状较入院时有所减轻和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EV1/FVC及6MW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VC、FEV1、FEV1%、FEV1/FVC及6MWT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下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干粉剂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4)联合吸入长效B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n=24)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观察2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最大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以改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陛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患者进行以身体组成评价法(BCA)营养状况调查。根据其营养评价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两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在调查的217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占30.87%,有150例COPD患者被评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9.13%。营养不良组的肺通气量指标MVV%(36.21±17.36)、FVC%(75.42±19.65)、FEV1%(41.92±16.29)、PEF%(36.06±17.25)均低于营养良好组MVV%(59.25±22.61)、FVC%(93.19±15.32)、FEV1%(52.3±14.43)、PEF%(68.19±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均不理想,而营养不良会使呼吸肌储备力量下降及呼吸肌容易疲劳,导致肺通气功能降低,所以改善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肺通气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养肺处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运用运动养肺处方,以48例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进行运动养肺处方锻炼,每周6次,每次3045 min,共6个月的锻炼;对照组不参加任何集体或个人的有计划锻炼。分别于实验前和6个月实验后对实验对象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Pa O2和Pa CO2进行测试。结果运动养肺处方6个月后,实验组FEV1/FVC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FEV1高于实验前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呼吸困难0级和Ⅰ级人数明显增多;活动能力评分、生活影响评分和总评分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症状评分低于实验前,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Pa O2明显高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动脉氧分压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运动养肺处方对老年COPD患者在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动脉氧分压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康复效果,提示运动养肺处方可用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的疗效。方法对21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人工气腹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一秒钟用力呼气率(FEV1%)、6分钟行走距离(6MWD)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人工气腹治疗慢阻肺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老年烟民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n=41)在此基础上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比两组肺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慢呼气时呼出的最大气量(SVC)、用力呼气时呼出的最大气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阀(AT)、6 min步行试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程度0级、1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级、4级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免疫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烟民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在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并出院的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55例,出院后给予常规饮食治疗79例(对照组),常规饮食+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500 kcal/瓶)支持治疗76例(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BMI、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肺功能状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 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运动耐量(采用6 min步行试验评估)及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BMI及ALB水平明显升高(t=10.465、6.189,P<0.05),TP及Hb水平无明显变化(t=1.310、1.302,P>0.05),FVC、FEV1、FEV1/FVC、FEV1%均明显增加(t=11.999、19.654、13.418、16.924,P<0.05),生活质量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影响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t=15.303、6.773、23.600、14.766,P<0.05),6MWT明显增加(t=111.962,P<0.05)。 结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肺功能、活动耐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度 COPD 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第2组吸入噻托溴铵的治疗;第3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分级(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第3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FEV1改善率为(19.11±3.52)%;PaO2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PaO2改善率为(22.35±5.18)%,显著减缓肺功能的恶化情况。另外联合治疗组 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显改善(P <0.05),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要比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噻托溴铵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尾加压素(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治疗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动脉血气分析(PaO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用力肺活量(FEV1/rye)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浆UⅡ、Paq、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浆UⅡ含量和PaO2呈负相关(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可能对COPD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可做为临床观察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日间肺功能上的变化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例患者,将其分为二组,重叠综合征组30例,稳定期COPD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作静态肺功能检查及日间血气分析,并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叠综合征组与稳定期COPD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中,血气分析中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O2sat)无显著差异(P〉0.05)。静态肺功能中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呼出25%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低于稳定期COPD组(P〈0.05)。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日间低氧血症差异不明显,但静态肺功能损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金水宝、氨溴索、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观察其对COPD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水宝胶囊3粒,3次/日;氨溴索片30 mg,3次/日;茶碱缓释片0.2 g,2次/日.对照组仅给予茶碱缓释片0.2 g,2次/日.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6MWT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6MWT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治疗组的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金水宝、氨溴索、茶碱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6MWT,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能很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