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常人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正常人标准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人标准心电图,分别测量12个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按(Q—T间期)-(Q—Tp间期)的差值计算Tp—Te间期,按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其比率,并比较12个导联的测定值。结果(1)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为V2最长(分别为0.24±0.04,93.20±16.07ms),avL最短(分别为0.16±0.03,58.06±13.70ms)。(2)Tp—Te间期在Ⅱ、Ⅲ、avR、V2~V6导联男性比女性长(P〈0.05);Tp—Te/QT比率在Ⅱ、Ⅲ、avR、avF、V2-V6导联也是男性比女性长(P〈0.05)。(3)全体V2导联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01,96.39)(ms)和(0.23,0.25)(ms)。男女V2导联Tp—Te间期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3.67,103.07)(ms)和(85.13,93.46)(ms)。男女V2导联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4,0.26)(ms)和(0.21,0.24)(ms)。结论提供正常人Tp—Te间期值和Tp—Te/QT比率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并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分为1、2、3级高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观察,分别测量其V6导联Q-T间期与QTp间期,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原发高血压组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Q-T间期无差异(P〉0.05)。1、2和3级组间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无差异(P〉0.05)。结论:血压不是导致Tp—Te间期与Tp-Te/QT比率增大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正常人标准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人标准心电图,分别测量12个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按(Q—T间期)-(Q—Tp间期)的差值计算Tp—Te间期,按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其比率,并比较12个导联的测定值。结果(1)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为V2最长(分别为0.24±0.04,93.20±16.07ms),avL最短(分别为0.16±0.03,58.06±13.70ms)。(2)Tp—Te间期在Ⅱ、Ⅲ、avR、V2~V6导联男性比女性长(P〈0.05);Tp—Te/QT比率在Ⅱ、Ⅲ、avR、avF、V2-V6导联也是男性比女性长(P〈0.05)。(3)全体V2导联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01,96.39)(ms)和(0.23,0.25)(ms)。男女V2导联Tp—Te间期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3.67,103.07)(ms)和(85.13,93.46)(ms)。男女V2导联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4,0.26)(ms)和(0.21,0.24)(ms)。结论提供正常人Tp—Te间期值和Tp—Te/QT比率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78例AMI患者(AMI组)和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8例AMI患者中,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23例,其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5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MI患者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较健康成人长,且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对AMI的预后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Tp-Te 间期及Tp-Te/QT比率与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heart rate,H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正常人心电图,分别测量其V6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自QRS波群起点至正相T波最高点),计算Tp—Te间期,即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QT间期-QTp间期)及Tp—Te/QT比率,并分别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V6导联Tp—Te间期为83.17±12.64ms,Tp—Te/QT比率为0.21±0.03,波动范围在0.15~0.27之间;正常人Tp—Te间期在56~114ms之间与心率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239,P=0.007〈0.01),Tp—Te/QT比率与心率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为0.55,P=0.54)。结论正常人心电图V6导联Tp—Te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而Tp—Te/QT比率不受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71名正常健康人T波峰-末间期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正常健康人群的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上推荐的筛选正常健康人方案,随机选取171名正常人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测量12个导联的Tp-Te间期,并计算出Tp-Te/√RR间期作为心率校正后的Tp-Te间期。结果171名正常人群Tp-Te间期总均值为(74.42±12.43)ms,Tp-Te/√RR间期总均值为(82.79±15.15)ms。12导联中V2导联的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最长,分别为(86.46±12.34)ms及(96.17±14.90)ms。男性均值Tp-Te间期为(75.96±12.99)ms,Tp-Te/√RR间期为(84.53±16.04)ms;女性均值Tp-Te间期为(72.21±11.22)ms,Tp-Te/√RR间期为(80.29±13.39)ms。男性在胸导联上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均比女性延长,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正常健康人群的Tp-Te间期,为临床建立Tp-Te间期正常参考值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且可根据男女性别来建立不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heart rate,H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正常人心电图,分别测量其V6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自QRS波群起点至正相T波最高点),计算Tp—Te间期,即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QT间期-QTp间期)及Tp—Te/QT比率,并分别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V6导联Tp—Te间期为83.17±12.64ms,Tp—Te/QT比率为0.21±0.03,波动范围在0.15~0.27之间;正常人Tp—Te间期在56~114ms之间与心率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239,P=0.007〈0.01),Tp—Te/QT比率与心率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为0.55,P=0.54)。结论正常人心电图V6导联Tp—Te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而Tp—Te/QT比率不受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伟华  高丽意 《吉林医学》2022,(8):2198-220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与QT间期比值(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非糖尿病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两组患者Tp-Te、Tp-Te/QT比值及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Tp-Te、Tp-Te/QT比值及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p-Te、Tp-Te/QT比值高于对照组,Q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Te、Tp-Te/QT比值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低于非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p-Te、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且具有较高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糖尿病患者Tp-Te、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呈明显正相关,且对...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与心室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扩张型心病的92例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男性5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8.46±13.19)岁,平均住院天数(12.86±4.81)d。测量所有实验者入院时第一份心电图V2导联Tp-Te间期值,同时采集实验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体表面积(g/m2)。结果:扩心病人V2导联Tp-Te间期(0.114±0.019)m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78.69±22.52)g/m2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654,P<0.01);扩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与V2导联Tp-Te间期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人心电图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Tp-Te间期对预测扩心病人左心室重构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明  李维  关浩增  史文  苏卫红 《广西医学》2010,32(4):401-40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意义。方法非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QTc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T波末间期(Tp-Te)和T波峰-T波末间期离散度(Tp-Te间期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p-Te间期、Tp-Te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延长(P〈0.001)。结论 Tp-Te间期及Tp-Te间期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危险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p—Te间期与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进行分析,选择QTc440ms、Tp—Te间期100ms、Tp—Te/QT0.25为节点,对80例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lignantarrhythmiaevents,MA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的值分别为(432.3±18.2)ms、(107.5±12.3)ms和(0.2494-0.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1±15.5)ms、(80.4±9.1)ms和(0.2284-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16.98,5.032,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分别为(356.2±16.5)ms、(82.5±9.9)ms和(0.232±0.0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7,15.11,3.929,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100ms和Tp-Te/QT≥0.25的AMI患者更易于发生MA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15和4.586,P〈0.05)。术前共22例发生MAE,占27.5%,术后5例发生MAE,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结论QTc、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可作为一项心电图指标对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进行判断,Tp—Te间期≥100ms和Tp—Te/QT比值≥0.25可为MAE的发生做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王哲 《医学综述》2013,19(12):2154-2157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QT)比值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于它们的临床研究也不断进行。多数研究发现,Tpeak-Tend间期可反映TDR,而TDR增大又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但Tpeak-Tend间期作为新近提出的心电概念其目前研究有限,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可疑肺栓塞患者共142例.根据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结果分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组别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Tp-Te)间期的差异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5例住院患者,同时予以Holter检查,将不同患者按Holter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记录受试者12导联心电图,对其Tp-Te间期、Tp-Te/(RR)~(1/2)进行测定,从而评估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果Tp-Te间期、Tp-Te/(RR)~(1/2)对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有预测价值,可以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对于单纯性室性期前收缩无预测价值。结论Tp-Te间期、Tp-Te/(RR)~(1/2)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T波峰末间期预警心脏性猝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才安 《医学综述》2011,17(3):390-392
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自然死亡,猝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方式难以预料,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心脏性猝死预测的指标。其产生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Tp-Te间期可以作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增大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因此Tp-Te间期有助于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 - 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r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