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女,32岁。因在我科检查节育环时发现骨盆骨质内多发高密度斑点影,即给予全面检查。发现骨盆、双膝关节、双踝关节、趾骨、跖骨、双侧掌、指骨、双侧腕关节等松质骨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结节形、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较为对称分布。颅骨、肋骨及脊柱椎体未见斑点影(图1-5)。[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骨斑点症是一极为少见的疾病,1905年Stieda首先描述,1916年Ledoux将其命名为骨斑点症.病因不明,为骨质异常增生性疾病.多为散发,家族性发病者较为罕见.现将我院确诊1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1典型病例1.1病例1患者,女,32岁。因在我科检查节育环时发现骨盆骨质内多发高密度斑点影,即给予全面检查。发现骨盆、双膝关节、双踝关节、趾骨、跖骨、双侧掌、指骨、双侧腕关节等松质骨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结节形、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较为对称分布。颅骨、  相似文献   

4.
骨斑点症的X线处随访观察和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永  刘士海 《青岛医学院学报》1998,34(4):255-256,F002
探讨骨斑点症的病灶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16例病人的X线片作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5例病人的病变部位进行了CT扫描,对6例8-15岁的病人作了2-1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骨骺、干骺区。最常见的部位是腕,跗、髋和肩部;病灶在两则肢体分布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骨斑点症的X线诊断价值,加深对骨斑点症的系统了解。材料与方法:对一个家族8例成员进行全身骨骼摄片调查,复习近几年国内文献报告的骨斑点症病因,病理和X线表现。结果:8例均有双侧对称的长骨干骺端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椭圆形,点状,结节状,索条状,甚至重叠,融合成大片状致密阴影,以膝,肘关节的两骨端为著,其余骨骼极少受累。  相似文献   

7.
骨斑点症的X线片随访观察和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斑点症的病灶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②方法对16例病人的X线片作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5例病人的病变部位进行了CT扫描,对6例8~15岁的病人作了2~16年的随访观察。③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骨骺、干骺区。最常见的部位是腕、跗、髋和肩部;病灶在两侧肢体分布基本对称。CT扫描显示,大多数病灶位于松质骨区,并与骨小梁的分布一致;少数病灶可位于皮质内,并与内或外皮质面粘连;随访发现,在儿童期病灶可增大、缩小或消失,亦可融合,尚可见新病灶;成人期病灶变化不显著。④结论骨斑点症应属骨发育异常,可能系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吸收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8.
赵志成  陈红宇 《新疆医学》2008,38(5):99-100
骨斑点症(Osleopilosis)又称波-欧综合征、骨质斑驳症、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或点状骨病等.是一种罕见病,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的1/1000万[1].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偶尔行X线检查而发现.  相似文献   

9.
赵云彬 《医学文选》2002,21(2):192-193
本文报告一家族 5例三代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其中 1例伴有恶变 ,本病例由恶变的这一患者追踪病史而获得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 :爷爷 ,72岁 ,右膝关节内后方自幼就可触及鸡蛋大小硬块 ,无疼痛。X线检 :左胫骨上骺端内后方见 7cm× 1 0 cm左右团块状骨化影 ,其内有不规则的透亮影 ,同侧股骨内后方见宽基底的骨赘突起 ,诊断为 :多发性骨软骨瘤。  例 2 :父亲 ,42岁 ,自述自幼双踝关节及背部可触及核桃至花生米大小不等的包块数个 ,无疼痛 ,踝关节剧烈活动后感不适 ,既往未作过任何检查 ,X线摄片双踝关节正侧位 ,双肩胛…  相似文献   

10.
少见骨软骨瘤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软骨瘤为发生在骨骼中常见病、多发病,但发生在软组织中,并使其形成肿块,内有骨化者少见。本文收集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骨软骨瘤,结合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骨斑点症(附一家族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斑点症的X线诊断价值,加深对骨斑点症的系统了解。材料与方法:对一个家族8例成员进行全身骨骼摄片调查,复习近几年国内文献报告的骨斑点症病因、病理和X线表现。结果:8例均有双侧对称的长骨干骺瑞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椭固形、点状、结节状、索条状,甚至重叠、融合成大片状致密阴影,以膝、肘关节的两骨端为著,其余合骼极少受累。其中1例并发双侧股骨远端良性骨皮质缺损,另1例并发双侧髌骨发育异常。结论:X线检查是骨斑点症的主要诊断依据。临床上无症状,在偶然检查中发现,X线表现为全身多骨分布于松质骨的斑点状硬化就可确诊,如有家族遗传史和(或)并发其他体质性骨发育异常则更确定无疑。  相似文献   

12.
骨斑点症又称脆弱性骨硬化或斑点骨,属于无症状性骨硬化性发育异常,是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发病率1/100万,男女均可发病,无年龄限制。我院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骨斑点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3例骨斑点症病人的X线片特征作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例病人作了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病灶呈对称性分布,主要分布于手、足的腕骨、跗骨以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也侵犯骨盆和肩胛骨.X线影像的特征表现为松质骨内1~14mm不等的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结论 骨斑点症属罕见的骨发育异常,其X线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罕见病,又名点状骨、骨异色症、弥漫性骨质硬化症、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播散性致密性骨病等,是一种罕见病症.1905年由Stieola首先描述,1915年Albers Schonbery报道典型病例,1916年由Ledoux命名为骨斑点症[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石骨症13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X线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骼密度增高硬化,但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骨硬化表现为无定形、横行带状或纵行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消失而不能辨认.结论 X线平片是石骨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的累及部位、范围和程度,对石骨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确认有遗传性 ,是一种以癌变率高而著称的遗传疾病 ,1973年日本一位学者收集 15 9个家庭 198例 ,进行了临床、遗传和流行病学的研究 ,认为目前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现将定襄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发现的一家族 3例患者分析讨论如下。1 典型病例例 1,樊×× ,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5例长期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藏族晚发型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发现其X线表现具有以躯干骨弥漫性硬化为主的特点,临床一般均无重要主诉或体征。根据藏族人的生活饮食习惯,讨论了该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附6例报告)徐万锋,盛玲,禹芝兰(蒙阴县人民医院)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AS)主要累及骰骼关节、脊柱和磁关节,有家族遗传倾向。笔者遇见一家族三代6人罹患本病,X线表现颇具特点,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6...  相似文献   

19.
肾性骨营养不良,系指因肾脏疾病而引起的骨胳改变的病理状况,分为肾小管性和肾小球性两类“‘,前者多见于儿童。本文报告4例地重肾小管病变所致的骨营养不良,并讨论其临床X线诊断。1.病例报告例1,女性,5岁,母代诉多饮多尿、进行消瘦,生长发育迟缓3年余,fJ诊拟诊垂体性伤儒和垂体性尿崩症,申请提蝶鞍侧位片和双手骨龄片。片示蝶鞍大小形态无异常,而骨龄片示尺。烧骨远端干能端杯状变形、毛刷状改变,揭示为活动性构按病。加拍骨盆正位片和双膝正位片,示骨盆变形,骨小梁模糊不清,股骨颈髓软骨增宽,股骨皮质菲薄如铅笔划痕样…  相似文献   

20.
蜡流样肢骨硬化合并局部骨斑点症--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总结探讨蜡流样肢骨硬化合并局部骨斑点症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诊断。方法 报告我院收治的1周蜡流样肢骨硬化合并局部骨斑点症患的临床、影像表现并复习献。结果 该患为22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右下肢疼痛,短缩,X线平片、CT显示右侧足骨局部皮质蜡流样增厚、骨松质内多发0.5-1cm致密结节。结论 蜡流样肢骨硬化合并骨斑点症罕见,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蜡流样肢骨硬化临床表现以患肢疼痛、短缩、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皮肤张力性红斑为牲,影像学检查见骨表面骨质增生似“蜡油”流过样,周围可见钙化或非钙化性软组织肿块,关节多正常。骨斑点症多无明显特征性临床症状,可有关节疼痛和皮肤病变,影像学上见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硬化性结节。二轻无需治疗,也无有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