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9,(30)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共92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动态扫描,观察患者颞下颌关节MRI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图像,并分析张闭口位关节盘的形态及位置变化情况。结果 92例关节中34个关节盘形态、位置和信号正常;58个关节盘移位,其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0个,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2个,外侧移位2个,内侧移位4个;MRI主要表现为关节盘形态不规则,呈伸长型、折叠型等改变,伴髁突运动异常10例,合并关节积液9例。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的结构、位置及盘突关系改变情况,可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病患症状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单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oR)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单侧ADDWoR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48例)和研究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12个月后的最大张口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6、12个月后,参照组患者最大张口度大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最大张口度大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最大张口度分别为(38.97±2.81)、(39.02±2.85)、(39.55±2.87)mm,均大于参照组的(28.16±2.74)、(35.28±2.63)、(35.31±2.7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参照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 相似文献
6.
颞颌关节内紊乱症(TMJI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故目前在治疗上仍无突破性进展。作者对14例经2年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领颌关节内紊乱者采用Nd:YAG激光治疗。本文对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了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从我院颁颌关节专科门诊2500例患者中挑出经2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14例,其中女8例,男6例。术前检查张口度<3cm,开口型偏斜,前侧运动<6mm,关节造影片示10例关节盘穿孔,4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二、操作方法(1)常规消毒铺巾。(2)耳领神经阻滞麻醉。(3)耳屏前约Icm左右插入领颌关节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改良颞颌关节投照法在颞颌关节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西门子数字X线摄影机对68例颞颌关节病患者行改良颞颌关节投照,并与45例传统颞颌关节侧位投照法进行比较。结果数字X线摄影改良颞颌关节投照法图像清晰、定位精确、成像标准,关节骨质结构及关节间隙显示清楚,投照成功率高达99%,而传统投照法图像清晰度差,重照率高,成功率仅为60%,经统计学比较,χ2=35.08,P〈0.01。结论数字X线摄影改良颞颌关节投照法优于传统投照法,应该作为常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颞下颌关节病中施行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并以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再使用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方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病症结果与金标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在颞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尤其是咀嚼食物时更甚,给患者精神带来极大痛苦。在以往疾病治疗学中只介绍了封闭疗法及物理疗法,且患者要往返医院数次。近年来我们用复方氯唑沙宗片(Compound chlorgoxazon,每片含氯唑沙宗0.125g、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本组研究通探索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为颞颌关节紊乱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颞颌关节侧斜位、双侧髁状突经咽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关节弹响或杂音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61.54%;区疼痛或压痛的X线显示正常关节者居多,占47.37%;关节动度异常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47.18%;骨关节病关节在三大主要临床症状的X线影像中均未占最高比率.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病程特点,结合X线影像检查,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关节器质性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指数分别为(7.8±0.2)分、(3.5±0.1)分;关节弹响分别为(70.2±1.1)%、(60.5±1.0)%;张口度分别为(28.1±1.3)mm、(33.1±1.2)mm,治疗前后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疼痛改善32例患者均评价有效,关节弹响和张口度的改善各有1例患者评价无效.结论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稳定性咬合板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在颞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尤其是咀嚼食物时更甚,给患者精神带来极大痛苦。在以往疾病治疗学中只介绍了封闭疗法及物理疗法,且患者要往返医院数次。近年来我们用复方氯唑沙宗片(Compound chlorgoxazon,每片含氯唑沙宗0·125g、对乙酰氨基酚0·15g)在临床上治疗300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一般资料2003~2004年间,在临床上收治有关张闭口时颞颌关节疼痛、咬障碍或者颞颌关节疼痛伴弹响症,或者单纯性弹响,共30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颞颌关节强直患者功能锻炼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4例颞颌关节强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每组各22例,对两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颞颌关节强直患者功能锻炼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观察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ZC-A型旋转磁理疗仪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XZC-A型旋转磁理疗仪治疗,对照组五官超短波治疗仪治疗,以颞颌关节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及关节弹响症状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0次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100%和9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XZC-A型旋转磁理疗仪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医学成像在过去 2 0 a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磁共振成像 (MRI)的发明 ,赋予肌肉骨胳疾病研究前所未有的能力。目前 ,以肌肉骨胳疾病为指征作 MRI检查者占MRI检查患者总数 2 0 %~ 30 % [1]。当前 ,关节软骨病变的磁共振 (MR)成像研究 ,是以病理形态变化出现之前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麝香舒活精加特定电磁波(TDP)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TMJ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TDP加麝香舒活精灸治疗,对照组只采用TDP灯治疗。以颞颌关节区疼痛程度、压痛、弹响、运动异常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0d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舒活精加TDP灯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DP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