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颅咽管瘤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开展,颅咽管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手术会刺激或损伤垂体柄及丘脑下部,术后易并发尿崩症和脑性盐耗综合症,进而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电解质平衡紊乱的48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早期水、电解质的变化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光  曹锋  杨侠 《医学信息》2006,19(4):667-668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我科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8例颅咽管瘤的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入路治疗类似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该入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暴露满意、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方便可行、损伤小,有利于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2-40在126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率为87.30%(110/126),其中(+)、()、()阳性率分别为44.44%(56/126)、37.30%(47/126)和5.56%(7/126)。造釉细胞型主要表达在中间层细胞,乳头瘤样型主要表达在基底层细胞,两型表达模式不同。随着肿瘤伴发炎症程度的加重,D2-40表达程度上调。在肿瘤浸润灶及侵袭前沿, D2-40常常高表达,表现为基底层细胞及中间层细胞同时弥漫表达,侵袭性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程度高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复发性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程度高于非复发性颅咽管瘤。D2-40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2-40表达上调与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并可能与炎症相关机制有关。D2-40高表达可能是颅咽管瘤患者易复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先天的(原发的)或后天的(继发的)原因,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不足,生长激素分泌减少,阻碍身体生长与发育,身材矮小。原发性垂体侏儒,病因不明,部分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垂体侏儒,由于垂体周围组织有各种病变,包括肿瘤,如颅咽管瘤、垂体黄色瘤等;感染如脑炎、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因肿瘤生长在鞍部而常出现类似垂体瘤的局灶症状[1],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下丘脑损害等.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术后患者病情多变,可出现尿崩症、体温失调、下丘脑损害及垂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术后病情观察是否严密,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我科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行颅咽管瘤手术48例并进行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垂体和鞍区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15%。目前最常见的肿瘤是垂体腺瘤,即局限于鞍区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累及鞍区的肿瘤种类较多,反映了其复杂的解剖结构(表1)。本文重点讨论第4版即WHO(2017)垂体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包括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新分类的命名和分子遗传学,主要是垂体腺瘤,同时介绍一些垂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文章未涉及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等,因为这些肿瘤是WHO(2017)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长虹 《医学信息》2006,19(2):80-81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5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癫痫、发热、应激性溃疡等。术后经针对性地制定并发症护理计划表,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5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临床护理在预防其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患儿血清IL-6、IL-8、MIP-1α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 200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仪检测39例颅咽管瘤患儿和54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IL-6、IL-8、MIP-1α浓度.结果:颅咽管瘤组血清IL-6、IL-8、MIP-1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其中MIP-1α浓度变化最为显著.颅咽管瘤复发组血清MIP-1α浓度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而IL-6、IL-8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肿瘤组血清IL-6、IL-8、MIP-1α浓度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IL-6、IL-8和MIP-1α浓度变化与颅咽管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可能相互关联,共同调节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和Rathke裂囊肿是鞍区常见的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有头痛、视野缺损、内分泌紊乱等,组织学上呈良性行为,仅从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难以鉴别,尤其是较小的囊性颅咽管瘤和Rathke裂囊肿,由于手术治疗方案和预后有较大差异,因而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回顾分析了81例经蝶骨或经颅切除的鞍区囊性肿瘤,其中颅咽管瘤51例,年龄8.9—77.4岁(平均33.9岁),Rathke裂囊肿30例,年龄13.2-76.1岁(平均43.3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经翼点入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术中下丘脑的保护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2例颅咽管瘤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术中保护下丘脑的注意事项和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1倒,电解质紊乱29例,高热12例。临床痊愈出院15例,好转出院25倒,死亡2例。结论 选择翼点入路,术中仔细辨认和正确处理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可有效保护下丘脑-垂体系统;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与手术本身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术前即有明显下丘脑功能损害者,手术风险较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一种疗效较好的颅咽管瘤切除术据中华医学会信息,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外科吴耀晨副教授等,创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取得满意疗效。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7%左右,患者多为10~20岁的儿童及青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育停滞、生长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鞍区占位)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1.5 cm×1.0 cm×0.5 cm。镜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排列,局部伴有小灶鳞状分化,部分区域可见梭形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密度高,中等大小,有异型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63、CK5/6和β-catenin均(+),SMA灶状(+),Ki-67增殖指数约20%,Syn、Cg A及垂体六项等均阴性。患者术后行放疗,6.5个月后死亡。PCR-荧光探针法检测BRAF V600E提示存在突变。结论恶性颅咽管瘤罕见,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更为罕见,恶性颅咽管瘤临床预后较差,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的术中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相关的手术策略。方法:在连续进行的30例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观察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和1例胆质瘤,均进行术中照片并记录,并作相互比较,观察细微解剖在手术中的意义与价值。结果:垂体腺瘤多数经间隙1扩展,常经间隙1、2操作,多需要偏前方的翼点入路或额下入路手术。鞍区的颅咽管瘤多经视交叉后扩展,与垂体柄关系密切,一般需经偏侧方的翼点入路手术,充分利用鞍区的多个间隙仔细分离。而鞍结节脑膜瘤起源偏前.向外侧和后方推压视神经和视交叉,间隙1为主要操作间隙.垂体柄也不容易损伤:胆质瘤呈推挤性生长,而胶质瘤则浸润和破坏周围结构,结构辨认难度大。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腺内,情况因大小而异。结论:不同类型的鞍区肿瘤由于起源部位及扩展方向不同,对邻近结构的推压移位即不同,手术间隙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各间隙的利用价值不同,应根据肿瘤显露和切除需要规划出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与操作间隙。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都要按照显露好的原则.细心识别和保护鞍区的所有小动脉,努力保持垂体柄的完整性是所有鞍区手术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一种改良人颅咽管瘤细胞培养方法。 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和自己的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颅咽管瘤细胞培养方法,对两种病理类型的人颅咽管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同时对其进行纯化与传代。通过观察细胞镜下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细胞增殖实验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改良后的培养方法培养出的颅咽管瘤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排列紧密,透亮且折光性强。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病理类型的细胞均为颅咽管瘤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仍具有较好的增殖和分裂的能力。 结论 本研究改良了人颅咽管瘤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具有简单、经济、成功率高等特点,为颅咽管瘤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颅咽管瘤46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发生于胚胎期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5岁以下多见约70%,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肿瘤多发生于鞍上、鞍内,少数发生于脑室内,我们对46例颅咽管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16例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视野好,均在直视下显露及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87.5%(14例),次全切除12.5%(2例)。12例术前视力损伤患者中,术后视力好转83.3%(10例)、无变化16.7%(2例)。术后出现新垂体功能低下56.3%(9例)、新尿崩37.5%(6例)。并发嗅觉减退25%(4例),脑脊液漏(12.5%)及肥胖(12.5%)各2例,颅内感染(6.3%)、脑积水(6.3%)及记忆力下降(6.3%)各1例。随诊2~59个月,无肿瘤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具有手术视野好,肿瘤全切除率、视力好转率高的优点;脑脊液漏及嗅觉下降的发生率较高,术中应重视颅底重建及对鼻腔黏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鞍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17例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分析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垂体瘤全切12例,次全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熟悉鞍区显微解剖结构,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提高鞍区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20例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经冠状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完整、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野暴露程度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输血例数、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颅咽管瘤全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头痛、内分泌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嗅觉障碍、视力减退、多尿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 结论 经眉弓入路锁孔显微技术治疗颅咽管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脑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输血例数较少,头痛、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1999年9月对20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以视力障碍起病18例,尿崩症5例,隐性糖尿病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1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9例,囊性变5例,混合性6例,肿瘤钙化14例。全部病人均在全麻后行翼点入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可以从视交叉前间隙,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间隙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天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全部病例术后放疗效果尚待观察。结论:翼点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首选入路,绝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常见病因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118例CDI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和MRI表现。结果原发性CDI患儿25例(21.19%),MRI仅表现为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继发性CDI患儿93例(78.81%),常见病因包括以生殖细胞瘤和颅咽管瘤为主的肿瘤性病变(33.33%)、未定性垂体柄增粗(31.18%)、炎性病变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4.73%);少见病因包括原发性垂体柄阻断综合征(3.22%)、Rathke′s囊肿(2.15%)、垂体腺瘤(1.07%)、颅咽管瘤术后(2.15%)、空泡蝶鞍(1.07%)和单纯外伤(1.07%)。继发性CDI因病因不同而各具MRI表现特点,但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为其共有特点。此外,有4例原发性CDI在随访中转变为继发性CDI(鞍区生殖细胞瘤)。结论儿童CDI病因复杂,MRI是明确病因并进行影像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原发性CDI的患儿需警惕发展为继发性C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