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于超急性期给予降压治疗,观察组为强化降压(入院后1 h内控制收缩压至130~140 mmHg),对照组为普通降压(入院后1 h内控制收缩压至160~180 mmHg)。复查头颅CT,比较2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和血肿扩大例数、治疗后5 d及14 d时水肿量,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4 h观察组血肿量和血肿扩大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 d、14 d观察组水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5 d及14 d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超急性期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减少血肿和脑水肿,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川芎嗪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应用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第14d疗效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达62.50%(30/48),对照组显效率45.83%(22/48),两组间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与按指南要求控制血压对预后及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连续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共41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积极降压组(n=24)和指南降压组(n=17),分别予以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入组后立即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2007年指南要求的降压治疗(收缩压≥180 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并随访患者至90 d,前瞻性比较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和24 h血肿增长情况.所得结果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为16.8%,指南降压组为3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平均血肿增加的绝对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mL,5.1 mL,P=0.058);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比例两组分别为4.2%,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脑出血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不改变脑出血预后及神经功能转归,但能显著减缓早期血肿增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15-1617
目的研究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CT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将两组血肿消退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消退时间为(5.32±1.0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李玲  张锦丽  闫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37-4637
目的 探讨早期控制性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8-02-2009-08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于入院后即接受降压治疗,予以乌拉地尔、贝那普利、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注射液单用或联用,使血压在入院后24 h内收缩压降至140 mm Hg.结果 治疗后28 d两组NIHSS、MR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37.6 d,对照组为51.8 d;治疗组住重症监护室天数6.3 d,对照组为11.6 d;住院费用治疗组为(10 013.8±628.2)元,对照组为(19 853.5±953.0)元.两组比较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住院总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可以缓解出血,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老年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骨折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7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7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1次/d,7~14d为1个疗程。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0、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d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7、10、14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控制POCD,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降压的策略,强化组采用强化降压策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CT检测计算血肿体积及治疗24 h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和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入院30 d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2组血肿体积都呈上升趋势,但强化组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发生血肿扩大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强化组的GC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超急性期内的少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强化降压疗法,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降低血肿扩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联合舒喘灵治疗急性期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喘灵雾化吸入2.5mg/次,1次/d,疗程为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 1袋/次,3次/d,疗程为7d,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肺功能、PCT、CRP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d、5d、7d中医症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0、PEF、FEV1.0/FV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PCT、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散能有效改善急性期哮喘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颅CT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再出血例数差异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结果 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值和生活能力评分在各期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急性期发生再出血机会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CH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 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早期强化降压遏制脑出血后血肿加剧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分为研究组32例,常规组2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予以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控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量及血肿加剧比例、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肿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加剧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常规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34.38%,显著高于常规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应用于脑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收缩压,遏制血肿加剧,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8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后28 d和90 d分别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7、d血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但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血肿体积增幅减少(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比较水肿体积均增大(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减少明显(均P〈0.05);治疗后28 d和90 d强化降压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93%,显效率9.84%)(均P〈0.01)。结论强化降压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而水肿体积未随之增大,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卒中不同类型的动态血压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中36例发生脑出血;46例发生脑梗塞。40例Ⅰ期高血压作对照。全部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24小时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更明显,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平均舒张压和下午平均收缩压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血压下降率在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和时间控制血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血肿扩大 (HD)或再出血 (HR)的影响。方法  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头部CT确诊后 ,测得最初血压 ,依不同情况的血压控制分为A、B、C三组 ,并分别入院 3d内、 15~ 2 5d和 3d内、 10~ 15、 2 0~ 2 5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检查和神经功能评定 ,图像处理和评分采用盲法。结果  (1)发病时 (3d内 ) ,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 2 0 %组 (A组 )其rCBF下降较降压在 5 %~ 2 0 %组 (B组 )和降压小于 5 %组 (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慢性期 (15~ 2 5d) ,则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C组发生HD或HR的机会明显大于A、B组 (P <0 0 5 )。 (3)A组神经功能下降在各期均较B组和C组明显(P <0 0 5 ,P <0 0 1)。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平均动脉压降低在 5 %~ 2 0 % ,则既不加剧rCBF下降和继发神经功能损害 ,也不增加HD或HR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研究组根据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按传统时间给药及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并监测两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50.94%,有效率为47.17%;对照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31.37%,有效率为2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14例,占13.21%,对照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人院32例,占31.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掌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及药物治疗的时间节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明显有效、全程平稳降压,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降压效果以及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入院即时和发病24 h内测定血肿体积,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将其分为扩大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病人入院时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俊 《护理研究》2001,15(4):215-216
为研究急性脑性出血病人入院时血压、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对156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观察,其中壳核出血680例、丘脑出血481例、脑叶出血152例、小脑出血118例、桥脑出血129例,测量各组入院时的平均血压及出血量,并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血压及出血量。结果显示:壳核与丘脑出血病人死亡组血压及出血量均高于生存组(P<0.01),脑叶、小脑、桥脑出血病人血压死亡组与生存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死亡病人出血量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提示,应注意观察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血压,并应给予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7.
梁健  范元  肖继红  梁丽寅 《护理与康复》2004,3(3):147-148,15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护理。方法:对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2例脑出血、54例脑梗死)第1天作24h动态血压测定,第2天开始每隔12h记录1次,连续记录7d,第9~13天每天晨6~7时记录1次,第14天按第2天方法再记录1次。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24h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脑出血组24h内血压多呈持续升高,而脑梗死组主要表现为血压波动。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尤其对夜间血压的调控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爽  靳丽丽 《临床荟萃》2014,29(12):1330-1333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病Ⅱ级以上的老年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组,n =71)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n =67),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或加贝那普利5~10 mg,每日1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标准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强化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 1/晚.入选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均于入选时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和比较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基线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夜间SBP、晨峰SBP、白昼DBP、夜间DBP以及晨峰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强化组患者SBP、DBP以及晨峰血压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患者24 hSBP、白昼SBP、夜间SBP、白昼DBP和夜间DBP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均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标准组相比,强化组患者白昼SBPV和DBPV改善更加明显(均P <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降低(均P<0.05),强化组hs-CR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一定水平的升高,但是升高幅度无临床意义.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许丹  隗玮  田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78-2780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IS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年.分别在用药前后监测血压、脉压(PP)、血脂、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P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心血管病因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因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头痛,治疗组出现1例肝功能轻微异常,均未特殊处置.结论:普伐他汀对老年ISH患者有协同降压的作用,可缩小PP、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