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 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1952年Kantrowitz实验发现将血液从股动脉吸出,舒张期回注入动脉可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灌注,随后,Clauss开始主动脉内反搏探索,在收缩期从主动脉内吸出血液,在舒张期打回主动脉内,1961年Clauss及其同事率先提出了体外反搏的概念,经不断研究改进,1962年Moulopoulos等完善了上述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 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中,其中有20例接受急诊或择期PC 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其2例均未接受PC I治疗),2例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 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 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23例主动脉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分别由术前(33.86±3.14)mmHg和(47.14±5.17)mmHg,上升至术后(106.13±10.62)mmHg和(87.13±9.25)mmHg(P<0.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视为观察组(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另随机抽取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均明显改观,同时观察组在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方面好于对照组,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适应证及把握治疗时机前提下,该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及回顾心源性休克是左室衰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在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80 %有心肌广泛损害。其余可能为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机械并发症或严重的右室心肌梗死。过去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可达2 0 % ,但从近期的溶栓治疗随机研究中 ,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已降至 7% [1 ] 。但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仍高达 80 %~ 1 0 0 % [2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 75 %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 tra -aorticballoonpump ,IABP)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行IABP,对比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30、90d的病死率分别为61.0%、68.3%,观察组则分别为36.6%、41.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ABP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病死率,亦可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1文献来源 Zeymer U, Hochadel M, Hauptmann KE,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Results of the ALKK-PCI registry[J]. Clin Res Cardiol, 2013,102(3) :223-227. 相似文献
11.
12.
13.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jc 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l)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在心肌坏死面积>40%时出现,病死率约80%~9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冠脉介入术(PCI)治疗22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各项指标及其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15例血压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P<0.05);13例(65%)存活出院,7例(35%)死亡,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有效率86.36%;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4.5%。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进行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医学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PCI)治疗的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技术作为急性泵衰竭的过渡治疗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正确使用这一技术直接关系到疾病愈后和患者的存活率。1资料与方法1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18例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2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辅助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及IABP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ABP 相关并发症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尽量应用IABP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别于AMI3、6、8h后应用IABP,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IABP的运行状况及气囊导管护理等。结果3例患者于应用IABP后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IABP撤机时间分别为3,5,8d。结论AMI后,根据病情及时采用IABP,可显著提高AMI伴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