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8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病因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4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与600例血脂异常的人群中医证侯研究.发现二者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且前者虚证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前者中医确定证侯明显高干后者.糖尿病直接影响了血脂异常中医证侯特别是虚证的形成.治疗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应在关注血脂异常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并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建议应以补虚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亚健康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侯的产生与亚健康具有密切关系:亚健康状态的存在是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亚健康状态对于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影响的规律-主要是影响了血脂异常中医证侯虚证的形成.建议在治疗血脂异常时应高度关注亚健康.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 ,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以上各因素中 ,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 ,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下的作用也已证实。近年对甘油三酯 (TG)升高在冠心病发病中的认识正在加深。我国自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多数人群的血清胆固醇和体重指数(BMI)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人群中 ,这两项危险因素一旦上升 ,心血管发病率将显著增高( 1) 。本文就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最新认识作简要介绍。1 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及治疗策略血脂检查的对象 由…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指标、基因多肽、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代谢组学等8个方面对近4年来冠心病常见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冠心病发病率居心血管疾病中首位,探索其临床主要证候特点及发病原因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现将382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82例中,住院232例,门诊150例。其中男250例,女132例;年龄38~82岁,平均63.8岁;病程1月~30年,平均5.8年。1.2 证型分布 见表1。中医辨证分型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2 讨 论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证范畴。历代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所致。本病居心血管类疾病首位。寻找其发病因素和临床证候特点,对预防和治疗本病有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规律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对其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符合冠心病早搏临床特点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索其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冠心病类型相关性及冠心病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分型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分析。结果: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型>气阴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阳不振型>心脾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冠心病类型无关;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家族史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关系;中医证型与病变血管部位无关,与病变血管支数相关;冠心病证型与病变积分方面:心血瘀阻型冠脉病变程度比痰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严重,各证型冠脉病变程度均较心脾两虚型严重。结论: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与体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11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检测,探讨了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实证及虚实夹杂证较单纯虚证明显升高。认为血清Hcy水平可为冠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亦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痰、补肾等法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绝经后 CHD6 0例 ,辨证分为肾气 (阳 )虚组、肾阴虚组、非肾虚组 ,检测血脂变化 ,并与正常女性和男性 CHD各 6 0例作对照。结果 :1与正常女性对照组比较 ,TG、LDL-C及 Apo B1 0 0 水平显著升高 ,HDL-C及Apo A1 明显降低 ,TC/ HDL-C、LDL-C/ HDL-C、TC-HDL-C/ HDL-C及 Apo B1 0 0 / Apo A1 各项比值均明显升高 ,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P<0 .0 0 1 ) ;TC水平轻度升高 ( P<0 .0 5 )。 2与男性 CHD组比较 ,TC、TG、LDL-C及 Apo B1 0 0 水平均升高 ,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HDL-C、Apo A1 水平与男性 CHD组相接近 ( P>0 .0 5 )。 3肾气 (阳 )虚组与肾阴虚组 HDL-C与 Apo A1 水平明显偏低 ,TG和 LDL-C水平明显升高 ,与非肾虚组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5 ,P<0 .0 1 ) ;TC水平也高于非肾虚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肾气 (阳 )虚组 HDL-C与 Apo A1 水平明显低于肾阴虚组 ,TC与 Apo B1 0 0 水平高于肾阴虚组 ,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 .0 5 )。表明血脂谱的变化可作为绝经后妇女 CHD患者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也可作为绝经后妇女CHD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异常血脂是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它主要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过低。为便于临床医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血脂异常简易分型为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1]。20世纪90年代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的进展,通过对脂质尤其是脂蛋白的研究显示LDL_C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皮功能受损的条件下,血LDL_C可透入内皮下层,经过氧化进入巨噬细胞使之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聚集成为脂质的核心,是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脂质核心增大标志着斑块不稳定,是冠心病急性发病的基础[2]。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发生斑块破裂引起的。蒋延波等[3]对11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斑块回声的强弱,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大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目标病变为软病变,并有一部分表现为斑块的破裂。而HDL_C增高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胆固醇的逆向运转,即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壁引出;HDL_C血浓度与某些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如中间密度脂蛋白有负相关[4]。对于T...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还原型谷此甘肽(GSH)与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选择门诊和住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舌下络脉在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探讨舌下络脉征象与冠心病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2例,采用结合比色卡的数码相机拍摄方法获取患者舌下络脉照片,根据舌象相关证候诊断学内容及量化标准,统计患者舌下络脉的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情况.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冠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舌下络脉情况的差异分析.结果 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舌下络脉多以短、细、轻中度迂曲、颜色淡紫为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心血瘀阻证则多表现为舌下络脉中长、粗、中重度迂曲、青紫紫黑为主;心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气虚证、心阴亏虚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多见短、中细、轻度迂曲、颜色淡紫的特点.除冠心病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方面无明显差异外,冠心病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差异(P <0.05,P<0.01);各实证证型中,具备单一实证要素的“寒凝”“痰浊”证患者同“血瘀”证患者相比,舌下络脉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有极显著差异(P<0.01),舌下络脉粗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两项实证要素的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与单纯的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相比,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 <0.05,P<0.01).结论 舌下络脉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区分冠心病患者证型的虚实、虚实夹杂、寒热情况及实证要素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对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辅助判断作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由此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血脂异常的实质是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60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侯的研究,总结了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确认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机是以本虚为主,脾虚和肾虚是血脂异常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和瘀血也是影响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治疗时应以补脾益肾为主要治疗原则.并首次在血脂异常的辨证中提出了"无证候可辨"的概念.通过对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MS及其组分中的超重或肥胖及高血压密切相关,提出MS及其各组分的存在是引起血脂异常中医虚证的重要因素,阐明了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治疗血脂异常的同时可以改善MS,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优于单纯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辨证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因病机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可在心气、心血、心阴、心阳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气虚不足,帅血无力,从而引起血行不畅而致血瘀为患。如张机在《金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将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当血糖水平为5.6 mmol/L-6.0 mmol/L时,中医确认证候所占比例较血糖3.9 mmol/L-5.5mmol/L水平有所升高,并且其比例还略高于血糖为6.1 mmol/L-6.9 mmol/L的水平.如果IFG需要治疗,那么从纠正中医证候的微观指标来讲,当血糖为5.6 mmol/L-6.0mmol/L时应同6.1 mmol/L-6.9mmol/L一样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即本组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结果支持将IFG的节点从6.1 mmol/L提前至5.6 mmol/L;②血糖水平为5.6 mmol/L-6.1 mmol/L,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中的痰浊阻遏证显著增加,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对IFG进行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肾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排除标准抽取高血压患者600例,将其分为不同中医证型,收集患者相关的客观指标,分析并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型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并与40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在600例高血压患者中,其中肝火亢盛型180例,痰湿淤阻型316例,阴虚阳亢型40例,阴阳两虚型64例,而肾损害以痰湿淤阻型最为严重,阴阳两虚型次之,肝火亢盛型最轻。结论:检测肾损害的一些指标可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衍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室内传导离散度(QRS离散度,QRSd)的关系。方法:9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确定冠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个实证组(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和阴寒凝滞型),3个虚证型(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检测心电图QRSd、QRSmax、QRSmin指标。结果:3个实证型组患者心电图QRSd、QRSmax、QRSmin大于3个虚证型组(P均<0.01);3个实证型组中,心血瘀阻型QRSd、QRSmax、QRSmin大于痰浊内阻型和阴寒凝滞型(P<0.05);3个虚证型组中,阳气虚衰型QRSd、QRSmax、QRSmin大于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P<0.05);在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QRSd、QRSmax、QRSmin最大(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实证型组QRSd、QRSmax、QRSmin大于虚证型组,提示实证型组比虚证型组患者心肌缺血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血瘀阻型患者的QRSd、QRSmax、QRSmin最大,表明此型患者缺血程度较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属中医辨证分型中应密切留意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