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FPSA)检测和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全部行血清PSA、FPSA测定,并作全身骨显像。结果:PSA〈4ng/ml在14例病人中,发生骨转移者7例,诊断阳性率为50%;PSA4ng/ml~20ng/ml共7例,发生骨转移者6例、诊断阳性率为87%;PSA〉20ng/ml组49例,发生骨转移45例,阳性率为92%。结论:PSA、FPSA检测结合全身骨显像,可尽早、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骨转移的关系,探讨血清PSA和fPSA/tPSA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fPSA、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并对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显像。结果:74例前列腺癌患者当中无骨转移的29例,有骨转移的45例,分别占前列腺癌患者的39.2%和60.8%。在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当中单一病灶的有5例,占11.1%,其中3例转移灶在骨盆,2例在椎体;转移灶为两处的有3例,占6.7%;三处或三处以上转移的有37例,占82.2%。从骨转移发生的部位来看,椎体转移的最多,有35例;其次为骨盆转移,有31例;发生肋骨转移的有28例;四肢骨转移的有9例;其它部位转移的有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PSA和fPSA/tPSA分别为(57.68±38.67) ng/ml、0.14±0.08和(21.61±17.87) ng/ml、0.2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且病灶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骨盆。前列腺癌患者随血清PSA浓度的升高,fPSA/tPSA比值降低,发生骨转移的比例增高,当PSA>20.00 ng/ml或fPSA/tPSA≤0.15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99Tc-MDP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骨转移组31例,非骨转移组49例)前列腺癌病人的PSA、ECT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显著性(139.36μg/Lvs37.58μg/L,P〈0.01);PSA与骨转移的程度正相关,PSA〈10μg/L,骨转移率为15.38%;PSA〈20μg/L,骨转移率为19.35%;PSA〉20μg/L,骨转移率为51.02%;PSA〉100μg/L,骨转移率为78.95%。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PSA〈10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PSA〉20μg/L,建议行ECT骨扫描。  相似文献   

4.
郦俊生  杨银才  李立  潘良  沙键  程捷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127-2130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ng/ml者105例,PSA<4ng/ml且直肠指诊及经直肠B超有阳性发现者15例。对PSA、PSAD和PSAT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PCa)63例,活检阳性率52.5,其中15例PSA<4ng/ml者中,活检结果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2例,腺癌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42例>20ng/ml者中32例为PCa,活检阳性率76.2;63例PSA4-20ng/ml者中24例为PCa,活检阳性率38.1;29例PSA4-10ng/ml者中10例为PCa,活检阳性率34.5。血清PSA4-20ng/ml患者,PSAD≥0.13或PSAT≥0.15时,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20.5或17.9,阳性预测值为43.6或42.9,可避免12.7(8/63)或11.1(7/63)阴性穿刺结果。血清PSA4-20ng/ml时,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分别为11.18±4.49和10.05±4.29ng/ml(P=0.318);PSAD分别为0.45±0.33和0.26±0.15(P=0.003);PSAT分别为0.94±0.65和0.43±0.24(P=0.000)。血清PSA、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6、0.676和0.77,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4-20ng/ml时,PSAT对预测患者是否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PSA、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99Tc-MDP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骨转移组31例,非骨转移组49例)前列腺癌病人的PSA、ECT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显著性(139.36μg/Lvs37.58μg/L,P<0.01);PSA与骨转移的程度正相关,PSA<10μg/L,骨转移率为15.38%;PSA<20μg/L,骨转移率为19.35%;PSA>20μg/L,骨转移率为51.02%;PSA>100μg/L,骨转移率为78.95%。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PSA<10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PSA>20μg/L,建议行ECT骨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以SPECT全身骨显像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Gleason评分、TPSA值、FPSA值、F/T值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构成分布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淋巴结转移(OR=14.93)、年龄(OR=1.08)、Gleason评分(OR=2.90)、TPSA值(OR=1.05)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年龄≥70岁、Gleason评分≥8分、TPSA值≥20 ng/ml和F/T值≤0.16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例数明显多于其他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年龄、Gleason评分及TPSA值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主要预测因素。对于年龄≥70岁、TPSA值≥20 ng/ml、Gleason评分≥8、F/T值≤0.16或者合并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该行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以便为患者临床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PSA、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骨转移组52例、非骨转移组37例)前列腺癌病人的PSA值、骨扫描资料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PSA值在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SA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SA<10 μg/L,骨转移率为20.0﹪(2/10);PSA10-40 μg/L,骨转移率为19.0﹪(4/22);PSA 40-60 μg/L,骨转移率为66.7﹪(11/15);PSA 60-100 μg/L,骨转移率为77.8﹪(14/18);PSA>100μg/L,骨转移率为88.0﹪(22/25).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8.1﹪,特异度为75.7﹪.结论 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单个浓聚灶的诊断应结合CT、MR.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前列腺患者,不宜单独用血清PSA浓度来判断骨转移,应常规行全身骨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16例未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Tcm二甲基磷酸盐(99Tcm-MDP),3~4 h后进行.结果 116例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中有26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SPECT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if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是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极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SMA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高效、特异性探测前列腺癌病灶并进行分期。本研究初步探讨99mTc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价值。方法:24例前列腺癌和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静脉注射99mTc-PSMA 2 h后行全身平面扫描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肿瘤和肌肉摄取99mTc-PSMA比值(T/N)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或)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ifc 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 SPEC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灶或转移灶检测的灵敏度为72.7%(16/22)、特异度为100%(3/3)。99mTc-PSMA阳性患者,(中位数17.31 ng/mL,范围2.26~3239.00 ng/mL)水平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中位数0.49 ng/mL,范围0.07~9.28 ng/mL)(Z=-3.51,P<0.001);在初诊和PSA大于2 ng/mL的复发患者中,99mTc-PSMA阳性率明显提高,灵敏度达94.1%(16/17);99mTc-PSMA的阳性率与Gleason评分高低无关(Z=-0.69,P=0.52)。结论:99mTc-PSMA全身平面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PSA水平正常患者3637例及PSA异常患者1259例,计算阳性、阴性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SA〉4.0ng/ml中前列腺癌135例,阳性率10.86%。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9.40%,特异性为76.57%。不同年龄、不同前列腺体积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但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57例前列腺癌、1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经直肠超声测定其前列腺的体积(PV)并计算PSAD。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PSA值在4.1-10.0,10.1-20.0,>20.0ng/ml区间时PCa诊断率分别为8.8%,36.8%,54.4%。前列腺癌组的ROC曲线图中PSAD的AUC值(0.682)高于PSA的AUC值(0.601),当取PSAD≥0.18ng/(ml·cm3)时,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78.6%。比较58例重复穿刺患者的PSA、PSAD,只有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动态监测结合PSAD是重复穿刺的重要参考指标,PSAD是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16例未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Tc^m二甲基磷酸盐(^99Tc^m-MDP),3~4h后进行:结果116例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中有26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SPECT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1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与骨显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列腺癌极易发生骨转移 ,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同时 ,结合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 ,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一、临床资料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收治前列腺癌 4 3例 ,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年龄 5 4~ 79岁 ,平均 6 6 .9岁。根据同位素全身骨扫描 ,将前列腺癌患者 4 3例分为骨转移组 31例 ,非骨转移组 12例。对照组 15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 6 5 .4岁 ,经直肠指诊和B超检查排除前列腺疾病。PS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 ,正常值为 0~ 4 μg/L ,试剂盒由美国DPC公司提供。测量仪器为GC -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PSA水平患者采用6点法和12点法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探讨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设计国人合理的首次前列腺穿刺点数。 方法 通过研究首次接受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425例患者,在PSA的不同水平段,比较6点法和12点法的阳性率的差异,以及阳性患者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标本Gleason评分之间的差异。 结果 425例患者中6点法穿刺224例,12点法201例。PSA>20 ng/ml的患者6点法与12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5.3%、77.5%(P>0.05);PSA10~20 ng/ml患者6点法和12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33.8%、39.1%(P>0.05)。两者的12点法比6点法没有更高的阳性率。PSA≤10 ng/ml患者6点法和12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4.1%、45.8%(P<0.05),12点法比6点法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 对于国人首次行前列腺穿刺,若PSA>20 ng/ml推荐行6点法穿刺;PSA≤10 ng/ml推荐12点法穿刺,而PSA在10~20 ng/ml则两种穿刺方法均可以选用。  相似文献   

15.
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15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与骨显像的关系,弥补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不足.[方法]对159例前列腺癌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根据骨显像将病人分成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B-AKP在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按病灶多少将骨显像分0~3级,各级间B-AKP比较采用t检验.B-AKP值与骨病灶数目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159例病人中,骨显像诊断骨转移114例,10例假阳性,漏诊3例,诊断灵敏度97.2%(104/107),假阳性率19.2%(10/52).②B-AKP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3.2%,特异性50.0%.③B-AKP在骨转移组为(26.3±15.6)μg/L,无骨转移组为(16.9±8.7)μ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4.045,P<0.001).单发热区者7例,B-AKP值为(19.7±4.1)μg/L,4例单发冷区病人为(13.2±3.2)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711,P<0.05).④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年龄≥50岁的8562例男性体检者进行PSA筛查,对血清PSA≥4.0 ng/ml者建议进行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人选筛查组,记录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8562例进行血清PSA筛查的男性中,有719例血清PSA水平≥4.0 ng/ml,其中295例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共检出前列腺癌58例,活检率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41.0%和19.7%.虽然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但筛查组中有41.4%(24/58)的患者年龄>75岁,明显高于临床组(25.6%,P=0.0491).筛查组中血清PSA水平≥20.0 ng/ml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44.8%,明显低于临床组(75.6%,P<0.0001).筛查组中活检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0.3%,明显高于临床组(34.1%,P=0.0020).筛查组中临床分期为T1和T2期(局限期)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7.9%,明显高于临床组(26.8%,P<0.0001).筛查组中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50.0%,明显高于临床组(18.3%,P<0.0001).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筛查组患者诊断时的血清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均显著低于临床组(均P<0.05);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筛查组患者的临床分期也明显低于临床组(P=0.0002),但两组诊断时血清PSA水平和活检Gleason评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血清PSA在我国50岁以上男性中进行前列腺筛查是有效的.筛查出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血清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以及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等方面均较临床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唾液酸蛋白 ( bone sialoprotein,BSP ) 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oubling time,PSADT)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8例,依据诊断分为转移组(28例)和无骨转移组(30例),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60例以及6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价骨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SP水平;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检测血清f-PSA、t-PSA水平,采用倍增公式PSADT=lg(2) [log(PSA2)-log(PSA1)]计算PSADT;采用ROC曲线评价BSP、PSADT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B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增生组(P<0.05);骨转移组患者血清BS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Pearson’s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BSP和VAS骨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 BSP 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12%和72.8%;PSAD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15%和82.96%;BSP联合PSAD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性、AUC面积分别为91.26%,89.54%,0.932。结论BSP可能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有效诊断指标;BSP和PSADT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便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崔学军  刘增礼  张俊  杨仪 《癌症进展》2009,7(2):196-198,204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静脉注射^89SrC2(1.48—2.22MBq/kg体重)治疗27例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及疼痛。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89SrCl2治疗后无效4例(14.8%);有效16例(59.3%);显效7例(25.9%)。总有效率为85.2%。部分患者复查骨显像显示,原异常浓聚影明显缩小、减少和/或消失。PSA检查15例(55.5%)较治疗前下降,4例(14.8%)降至20ng/ml以下。70.4%的患者在接受^89SrCl2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在3~5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89SrCl2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 110例 ;前列腺增生症 42例 ;前列腺炎 15例 ;前列腺癌 2 5例血清PSA水平。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平均水平 (40 72 5±19 6 0 2ng/m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2 745± 1 12 4ng/ml) (P <0 0 1) ;而前列腺增生症组 (3 35 2± 1 30 2ng/ml)和前列腺炎组 (3 72 5± 1 412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E)与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同位素全身骨扫描为金标准,对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和17例非骨转移患者病理标本行FAS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探讨FASE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FASE阴性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极低;FASE弱阳性或阳性者有骨转移可能;FASE强阳性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结论:FASE染色强度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情况,与ECT骨显像相比无差异性,但能更早的发现,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