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建立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与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分析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与正常垂体柄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cDNA微阵列检测出差异基因的可靠性,分析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发现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与正常垂体组织之间差异性表达基因453条,其中前者表达下调258条,表达下调195条。结论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发生可能涉及到细胞转录、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诸多方面,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儿童(0~18岁)头颅CT三维重建后颅腔数据,建立正常儿童颅腔体积的生长曲线。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954例正常儿童头颅CT检查影像数据,并通过图像重建保存至图片存档与通讯系统,测量颅腔数据。结果 相同年龄组儿童中,男性颅腔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颅腔体积随年龄变化的拟合方程:颅腔体积=982.6×年龄0.1302,颅腔体积增长速度逐渐减缓,0~2岁是儿童颅腔体积迅速增长期。颅腔体积、颅长、颅宽、颅高逐渐增大;而且,年龄与颅腔体积(r=0.919)、颅长(r=0.587)、颅宽(r=0.278)、颅高(r=0.59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颅腔体积=6.535×颅长+0.059×颅宽+4.182×颅高-349.193,颅长的变化对颅腔体积的变化贡献最大。正常儿童前囟出生后4~6个月最大,之后逐渐减小,在2.5岁前闭合。结论 儿童颅腔体积呈幂函数曲线增长,结合儿童颅腔体积增长特点,建议儿童颅骨成形术在2岁及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catenin基因和颅咽管瘤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in基因在50例颅咽管瘤细胞和2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颅咽管瘤复发者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非复发者(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的异常Wnt通路改变可能在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颅咽管瘤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使肿瘤的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皮质盲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6岁。双眼视力障碍10天,于1997年5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天前活动中突发双眼视力障碍,无眼痛、畏光、突眼表现。查体:血压18/13kPa,定向力障碍,眼底正常,眼球运动自如,瞳孔等圆,光敏,眼球聚合反射正常,光感消失,余颅神经...  相似文献   

5.
明胶海绵致癫痫持续状态一例单国雄患者,女,46岁。因反复前额头痛20年加剧一周于1904年5月24日入院。但从无恶心、呕吐、昏迷和抽搐等现象。过去身体健康,无头部外伤、无高血压和癫痫历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颅神经无异常,颈软,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   

6.
良性颅压高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但脑脊液成分正常为特征,气脑造影显示脑室系统正常。良性颅压高在整个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中并不少见,但良性颅压高并发空蝶鞍综合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病理组织学厅面研究手术并服毗喹酮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优越性。方法 对1984-2002年收治的230例高颅胝型腑囊虫病人进行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摘出囊虫后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随访89例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75%以上;高颅压症状完全消失;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复查CT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及梗阻性脑积水影像消失,皮肌内囊虫消失90%者72例。结论 术后服用吡喹酮是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0岁。因头痛伴双眼视力减退2年于2000年2月24日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双眼视力稍降低,无视野缺损,双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其它各组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征。头颅MRI见鞍内及鞍上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里高信号的实性肿物,鞍上肿物突向右额及前颅凹底并囊变,右侧侧脑室前角受压。激素水平检测无异常。4天后以颅咽管瘤经右侧额下人路行肿瘤切除术,切除右额底囊变肿物,囊液呈淡黄色,约30mL,见实质肿瘤呈灰白色,质软,包绕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与鞍内实质性肿物相延续。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眩晕、颈强直;CSF压力均低于60mm H2O,3例患者CSF中有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12例行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头颅MRI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注入生理盐水治愈。结论 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CSF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系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类型之一,病因不明,但有别于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如果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可以阻止智能的减退,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37岁。于2004年6月10日受头部轻微外伤后感头晕,并伴有间断头痛,以枕部为甚,晨起加重。伴恶心,呕吐,于伤后20d到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步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正常,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颅内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探头置入术进行颅内压监测。用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NSE,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根据颅内压力将数值颅内压<15 mm Hg,15~20 mm Hg,21~40 mm Hg,> 40 mm Hg分别设为正常颅内压组,轻度颅高压组,中度颅高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由于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高颅压组患者数量较少,故仅对轻度和中度颅高压组血清NSE,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ICH患者颅高压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患者中,正常颅内压、轻度颅高压、中度颅高压和重度颅高压患者分别有2例、23例、54例和4例。轻度颅高压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中度颅高压患者(19.70±5.68 vs 52.46±26.07,P <0.001);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的NSE水平分别为(8.68±1.46) ng/m L和(26.34±16.87)...  相似文献   

13.
本病为综合征,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或颅脑损伤后颅内蛛网膜粘连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也可包括不完全阻塞性病变,如导水管狭窄,后颅凹粘连等。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及脑萎缩。因其腰穿颅压正常,故称为“正常”颅压脑积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不稳,尿便障碍三主征。亦可有思维迟纯,表情淡漠,动作减少,或出现幻觉,怪异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颅高压患者脑脊液PCO_2、PO_2变化及临床意义高晋健,任西民,周长太,蔡洪,罗文斗我院近年来对30例颅高压患者在监测颅内压时,同时取动脉血及脑脊液(CSF)作PCO2、PO2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6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15.
后组颅神经及相关结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正常人体后组颅伸经及相关结构的研究,为颅底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120例行后组颅神经及周围结构MRI检查并进行相关影像学测量。结果 后组颅神经均不同程度存在血管压迫现象(右侧:16%、左侧:10%);双侧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之间的距离男性大于女性(P=0.013<0.05),并与个体的发育有关系;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与脑干正中矢状化之间的夹角与年龄关系非常密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 用MRI扫描序列获得的正常人体后组颅神经及相关参考值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断面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总结分析4例典型CVST患者的临床,CSF和影偈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早期均以头痛、恶心、视力障碍,眼底水肿,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中后期出现呕吐,颈强,瘫痪,脑疝,癫痫样发作,颅神经麻痹和意识障碍;CSF蛋白轻中度增高,合并皮层静脉血栓者可有红细胞增高和蛋白显著升高,合并脑膜炎症时,可有白细胞增高,脑CT早期正常,中后期可见脑实质内高或低密度灶,局部或全脑性水肿,MRI可见静脉窦增宽强化,T1WI、T2WI均呈高信号,小脑幕增强,血流信号消失等。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为良性颅高压和脑炎,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病因不明,正常颅压下脑室扩大,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和/或痴呆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疾病。对分流术反应不一。目前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分类诊断以及辅助预测试验如脑脊液外流阻力、短期脑脊液体外引流等将有助于选择可从分流术中获益的病人。本文对以上方面及术后随访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kappa(NF-KB)在人颅内动脉瘤中的水平表达。方法选取30例颅动脉瘤标本和12例正常颅动脉标本,分为颅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颅动脉瘤组和对照组中ICAM-1、NF-KB阳性表达,并且计算MD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2组MCP-1蛋白表达,计算2组中的含量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ICAM-1、NF-KB两种蛋白在颅动脉瘤组均有明显表达,阳性反应较为明显,且MD值分别达到了(0.294±0.035)、(0.354±0.025),而正常颅动脉组中的ICAM-1、NF-B显示了较微弱的阳性反应,且平均光密度(Mean Density,MD)值分别仅为(0.083±0.020)、(0.092±0.041),相比之下,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颅动脉瘤组标本中MCP-1蛋白表达明显较正常颅动脉组多,MCP-1值为(1.80±0.25),而正常颅动脉组为(0.3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ICAM-1和NF-KB三种蛋白在颅动脉瘤中有着较高的表达,推测可导致IA的形成以及破裂,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女性,53岁,因头晕一天伴恶心、呕吐数次入院。不头痛,双下肢活动自如。体格检查:神志清,言语清晰,应答准确,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直径2.5mm,直、间接对光反应均存在。眼球运动自如,视力正常。颈软无抵抗,颅颈交界区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不能引出。颅脑CT:后颅窝底部见一类圆形高密度肿块,部分突入枕大池,并向下延伸至枕大孔水平,延髓及小脑扁桃体受推前移。脑室系统明显扩大。入院诊断: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误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有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曾被误诊误治,如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等。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独特,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