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跳动中动脉导管未闭缝闭术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动脉导管未闭缝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在浅低温体循环心脏跳动中进行,切开肺动脉、用Foley导管插入降主动脉堵闭PDA;37例直接缝闭,15例绦纶补片修补。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4~9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动脉导管闭缝闭术效果肯定,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外科多种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5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左后外侧切口胸腔内未闭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82例,切断缝合术35例;左后外侧切口胸膜外PDA结扎,缝扎术13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23例,左侧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10例,切断缝合术2例。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方式选择(附1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外科多种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5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左后外侧切口胸腔内未闭动脉导管(PDA)结扎、缝扎术82例,切断缝合术35例;左后外侧切口胸膜外PDA结扎、缝扎术13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23例;左侧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10例,切断缝合术2例。结果165例无手术死亡,仅1例结扎术后导管再通。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动脉导管的粗细长短及并发症决定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未闭动脉导管(PDA)内口缝闭术已广泛开展.我科自1988年至1999年12月在体外循环、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行未闭动脉导管内口缝合术17例,均获得满意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49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PDA)的外科治疗,探讨其各种术式及适应证。方法 单纯性PDA患者232例,其中采用双重结扎术158例,双重结扎+贯穿缝扎28例,双重结扎+主动脉端荷包缝扎25例,切断缝合8例,体外循歪下切开肺动脉缝扎动脉导管内口13例;PDA并发心内畸形17例,均行一期根治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动脉导管结扎后再通仅一例。结论 动脉导管形态、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心内畸形是确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结扎法操作简单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单纯性PDA;切断缝合法风险大,应慎选;合重度肺动脉高压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者应大体外循环下缝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应行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孙萍(锦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本病需手术治疗,根据病情轻重,手术可在常温全麻,低温麻醉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方法有结扎术、切断缝合术及经肺动脉缝闭术三种。术后护理,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弹簧圈堵闭术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PDA患儿弹簧圈堵闭术后并发溶血的处理则颇为棘手。我院1998年4月~2001年4月共行PDA弹簧圈堵闭术70例,其中术后并发溶血4例(5.71%),经积极治疗均及时控制溶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967年元月至1986年3月我科收治106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0.94%),其余均恢复正常。手术多采用粗丝线双重或三重结扎或双重结扎加中间贯穿缝扎,其中1例采用低温降压麻醉下结扎术;7例采用导管切断缝合法,其中1例应用体外循环左心转流进行手术。近年来多用ATP或硝普钠静脉给药降压后结扎,术后未发现有再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从1987年9月至1991年12月间在体外循环正直接缝闭动脉导管未闭(PDA)24例的体会。在24例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6例,肺动脉高压11例。在低温低流量转流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动脉导管。本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死于与人工瓣膜有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手术要点为:转流后尽早切开肺动脉,在其腔内用手指堵住导管开口,保证有效的左心引流,缝闭导管时持续低流量灌注,不停循环,心内吸引避免深入到动脉导管内防止体循环气栓。18例获随访,随访期4个月55个月,无远期残废。本手术方法对难度大的PDA或PDA伴有其他心内畸形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闭术使用浅低温低流量并行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23例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选择经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闭术;体外循环最低鼻咽温度30.5~33.2℃,最低流量5~12ml/(kg.min),低流量时间0.5~2.8min,体外循环时间20~52min。结果:术后苏醒正常,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在熟练的手术操作下,短时间浅低温、低流量并行体外循环可安全使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闭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沮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体外循环下治疗13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资料。本组6例经肺动脉干切开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5例经心包游离结扎或切断缝合导管;2例经迷走神经后切断缝合导管。术后病人全部成活,3例病人在心尖区残存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利用带阀门内支架 (WYW )方法介入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40例PDA患者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内径 (最狭处 )为 1.4~ 13 .3mm ,平均为 5 .8mm。PDA形态 :漏斗型 7例、管型 15例、乳头型 9例 ,窗型 3例、PDA结扎术后再通 6例 ( 2例为两次结扎术后再通 ,1例为体外循环下缝扎术后再通 )。其中 2 5例 ( 62 .5 % )属疑难PDA范畴。结果 用WYW方法一次堵闭的成功率为 97.5 %( 3 9/3 7例 )。即刻PDA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术后第 1天 ,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可见支架固定良好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 2~ 85个月 ,无一例再通 ,恢复良好。结论 带阀门内支架的技术及装置可靠、有效 ,简化了手术 ,可堵闭各种类型的PDA ,尤其适用于疑难PDA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实施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探讨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从而提供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手术采用传统常规右侧卧位,胸壁选取适宜胸腔镜插入与操作切口,胸腔镜下分离PDA周围组织结构后,选取尼龙夹夹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术毕安置胸腔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及复查时行心脏彩超检查以确定效果。结果:胸腔镜下PDA尼龙夹夹闭术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心脏杂音消失,心脏彩超提示未闭PDA血流信号消失。结论:胸腔镜下PDA尼龙夹夹闭术较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钛夹钳闭术、介入封堵术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36 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 56 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 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 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 235 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 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郑丽萍 《广西医学》2000,22(1):195-196
心脏跳动中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闭术是我院近年研创和施行的对未闭动脉导管缝闭的手术 ,即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中用 Foley's导尿管的水胶囊堵塞 PDA口 ,再行闭合术。此手术的最大优点是不阻断主动脉 ,不灌注心脏停跳液 ,靠体外循环支持机体和心脏的血循环 ,无心肌缺血 ,缺氧和再灌注的损害 ,这是以往见报的心脏停跳直视缝闭术所不能比拟的 (1)。这种手术方式简化了重要的操作步骤 ,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后病人恢复快 ,无手术并发症。我院自 1 993年 8月至 1 999年 1月共做该手术 42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要点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熊伟  王继相  余恺  王波  许果  白上林  曾涛 《西部医学》2012,24(3):529-530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左腋下第4肋间背阔肌前缘向前平行肋间做长4~6cm的切口逐层切开达肋间肌,沿第5肋骨上缘进胸,用肋骨牵开器缓慢牵开,47例采用结扎术,9例采用切断缝合术。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手术切口结扎术者长4~6cm,切断缝合者长5~7cm。讨论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切口美观隐蔽,显露良好,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