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8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损伤原因、骨折类型、部位、合并伤及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致伤原因最多为交通事故,下颌骨骨折最多.187例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复位和钛板坚固内固定,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早期复位和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正确及时地处理颌面部骨折,能促进颌面部功能的恢复,防止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2.
王凤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285-1286
目的:更快更好地恢复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防止骨折后面畸形,增强骨折后复位固定的可靠性。方法:对80例不同类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咬合关系。结果:80例不同类型颌面部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操作单、固位牢固、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晓功 《吉林医学》2012,33(9):1945-194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交通事故伤、工伤是致口腔和面部骨折的主要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患者合关系、张口度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经疗效考核,治愈率为96.25%(77/80)。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予以尽早治疗,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面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骨骨折合并全身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32例颌面部骨折并全身损伤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损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及治疗方法.结果 132例患者下颌骨骨折为主,77.3%.交通事故致伤为主要原因,78.0%.各种并发症得到妥善处理.132例患者优为55例,占41.7%.良为65例,占49.2%.差为12例,占9.1%.总体优良率为90.9%.结论 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早期复位和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正确及时地处理颌面部骨折,及各种全身损伤,能促进颌面部生理功能的恢复,防止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颌面部损伤合并各类颌骨骨折的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救治经验。方法:对57例颌面部损伤合并各类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根据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类型及时进行清创修复,并对颌骨骨折复位固定,固定采用外固定、坚强内固定、内外联合固定。结果:术后半年观查了解临床救治效果,5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96%。结论:对颌面部损伤合并颌骨骨折的患者,在处理局部损伤同时及时进行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患者的面部外型及功能迅速得到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结果:68例患者治愈,咬颌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愈合良好;6例咬颌紊乱张口受限,经治疗后正常;2例有面部畸形,咬颌紊乱,需进一步治疗。结论:对颌面部骨折发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减少颌面部骨折的发生,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7.
蒋子超 《当代医学》2011,17(6):75-7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病例的治疗过程。结果 68例颌面部上颌骨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和手术复位三种复位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术后咬颌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病例,正确地选择适应证是各种治疗上颌骨骨折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CT处理在颌面部骨折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接诊的19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动态三维CT处理,记录患者骨折部位范围以及骨折段移位方式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选取的197例患者中,有163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有34例患者例未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1患者拒绝治疗,23例患者面形塌陷不明显、骨折移位不明显、骨折处咬合关系良好而未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结论动态三维CT处理在颌面部骨折重建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汉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7-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81:1,21~40岁为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占71.0%。骨折以5、8、9月份多发。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5.7%。颌面部骨折类型以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占43.2%。伴有神经损伤者219例,其中以眶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占47.94%。合并损伤以四肢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37.86%,颅脑损伤居第2位,占26.70%。另有颌面部外伤伴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颌面骨折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3.60%。结论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快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方法对101例不同类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咬关系。结果101例中有99例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咬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位牢固,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后采用薄层重建的方法 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在100例颌面部骨折治疗案例中,最常见的创伤形成原因是意外交通事故,多层螺旋CT可以清楚地反应这一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伤害严重的颌面部骨折治疗有着积极的诊断作用,可以清晰定位骨折部位,通过图像更加方便医生诊断骨折类型,结合MPR、VR和SSD等技术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对15例临床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14例患者术后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关系及面型恢复正常,1例患者咬发生轻度紊乱,治愈率93%。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方法简单、效果稳定、可早期张口活动,是目前较理想的术式,有利于战时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3.
邹金伟  胡虹 《中原医刊》2006,33(5):57-58
目的应用徽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98例颌面部骨折,并总结经验。方法对颌面部骨折不同类型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人辅以颌间牵引,结果98例坚固内固定,有95例术后咬牙合关系及张闭口和面部形态恢复良好,占96.9%。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缩短了疗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reformat)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颌面部骨折均较清楚地显示,并能立体地显示骨折地形态、部位及移位情况.结论 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能显示骨折的全貌及骨块的厚度,从而提高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为颌面部骨折较完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患者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6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实施X线片检查和三维CT影像扫描,对比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患者骨折部位及骨折段的转移方式及其范围,为后期手术提供有用参照。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颌面部骨折正确检出率,三维CT的检出率明显较X线片高(P0.05)。68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9例患者因骨折咬合关系比较好,面部塌陷和移位不明显而未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在三维CT影像技术的应用下进行颌面部骨折治疗,可做好事先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着较高参照价值,对促进治疗及改善预后等作用显著,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6.
白东辉 《中原医刊》2009,(15):46-47
目的分析评价儿童颌面部骨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研究儿童颌面部骨折的性别、年龄特征,为儿童颌面创伤的预防提供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颌面部骨折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创伤部位、治疗方法,随访测量患儿的面型、开口度及咬合关系等。结果随访3年。患者年龄为3~12岁,平均6.2岁,男女比例3.5:1;跌伤为首要致病原因,3~9岁年龄段发病较多。骨折发生部位以下颌骨居首位。治疗: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41例,远期效果令人满意。结论跌伤是本地区儿童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6~8岁为儿童颌面部骨折好发年龄,下颌骨为高发部位,强调儿童颌面部骨折的治疗要明确诊断,首选保守治疗方法,次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于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行外科治疗的方案。方法对于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三维体积重建。结果1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发现颅脑损伤而行非手术治疗,通过12例患者进行三维CT的比较和分析。结论三维CT重建对正确判断其骨折部位损伤的范围以及与颌面部邻近组织的关系,同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通过GE 64层容积CT扫描,GE 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观察骨折情况。结果 90例患者,GE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的图像共发现317处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骨折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余海  钟伟  黄谢山  黎逢霞 《海南医学》2010,21(12):122-123,109
目的回顾性研究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收治患者有关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对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在1995年5月至2009年7月14年间收治的749例颌面部骨折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好发部位以及合并损伤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14年间颌面部骨折患者共749例,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全年每月病例数较平均,区别不大;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占59.81%,居于首位;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颧弓;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46.71%,四肢损伤居第二位,占25.66%。颌面部骨折治疗以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5.80%。结论颌面部骨折损伤逐年增多,好发于男性,有年轻化及女性患者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最易发生的骨折部位,常见合并颅脑、四肢等多发性损伤;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以恢复外形及功能为原则,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骨折最主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