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脊髓造影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脊髓造影,动态观察,拍摄不同体位的X线片。186例均经CT检查,110例经CTM检查,106例经手术治疗。结果:186例中213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96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动念脊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3.62%,CT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6.74%,CTM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6.88%。结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克服了传统脊髓造影、CT、MRI检查静态观察的缺陷,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L5/S1间盘突出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可鉴别诊断腰椎问盘突出和膨出。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经治疗证实的16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介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显著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介入治疗后经3~43个月随访,显效13例(81.25%),有效2例(12.5%),无效1例(6.25%)。结论 介入治疗对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极好的疗效,除保守治疗外,介入治疗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破裂型突出,下同),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该类型突出非手术疗法难以治愈。反复非手术疗法可延误诊治,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对破裂型突出应尽早作出诊断,这在提高疗效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我科1983年到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7例,作者对资料齐全的162例破裂型突出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在该型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陈兴灿1俞锦清1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是常见病,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本文就其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传统X线检查包括普通腰椎平片及各种造影检查。平片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正常,部分病人亦可显示非特异性征象,如...  相似文献   

8.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1999年3月~2002年3月,手术治疗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经手术治疗的92例(107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MRI、CT和椎管造影(Mye)检查,进行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前瞻性研究。以手术所见髓核突出状态为标准诊断,确诊破裂型椎间盘突出38例(40个椎间盘),占37%,其准确率依次为:MRI+CT+Mye96.7%(29/30),MRI+CT91.2%(31/34),MRI+Mye81.1%(30/37),CT+Mye80.O%(32/40),MRI76.9%(30/39),CT65.2%(30/46),Mye64.4%(29/4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运用MRI不同脉冲序列成像,可清楚地显示髓核、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和硬膜囊等结构。分别经椎间盘、椎间孔和椎弓根三个断层做CT扫描,并测量髓核突出率及动力位椎管造影有助于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文章讨论了椎间盘突出的分类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定位的关系。方法:把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分成三类 ,回顾性地统计分析了187例单一间隙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人的分类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情况,寻找定位诊断的规律。结果:下肢放射痛、旁侧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跟腱膝腱反射、足底感觉异常具有明显的定位意义,而直腿抬高试验、伸肌力减退在L4-5和L5-S1易相混淆。出现2个以上分类症状体征要素的机率L3-4为80%,L4-5为97%,L5-S1为99%,影像学诊断阳性率为97.3%(182/187),假阳性率为18.7(35/187)。结论:对某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分类症状体征要素出现,同时有影像学的突出,定位诊断即告成立。  相似文献   

11.
报告21例梗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图像分析的结果。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平均41岁;病程1.5~6个月,21例均有腰痛及单/双侧坐骨神经痛,同时有肛门、会阴部麻木和痛觉减退。另选10例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证实者作对照,这10例仅有腰痛及坐骨神经痛,而无鞍区的症状和体征。31例均行手术治疗。图像分析方法:将CT断层扫描图像在MAS-1图像分析系统上作图像分析,在486计算机上分别计算出同一层面椎管和突出物的面积,再算出突出物所占同一层面椎管面积的百分率;结果显示31例疗效均满意。21例梗阻型平均随访1.5年,根性症状完全消失,肛门、会阴部症状3/4消失,1/4明显缓解,图像分析结果:21例有马尾神经受损表现者,其突出物占同一椎管截面积60.4%~75.8%,平均66.7%。对照组10例貌似大块旁中央型突出,所占面积为39.5%~54.7%,平均47.3%。认为突出物占椎管同一截面积60%以上才会出现马尾受损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16例CT检查证实的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表现。结果 16例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位于L3、4、L4、5及L5S1,其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相同,特点是由上而下突出程度加重,下位间盘疝的钙化较为常见,而前突型仅见于L3、4椎间盘。结论 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无特异性,但其临床表现多样。对年龄较大、临床表现复杂者应进行多间隙CT扫描,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间孔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间孔突出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并非少见,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四点:(1)腿部症状严重;(2)典型神经障碍;(3)椎间手术后证实;(4)CT检查。本文详细讨论了该病的论断的技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及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及再手术原因,总结并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腰椎相邻双间隙多见,因病史及理学检查漏误诊43全,漏误诊率52%(43/83),因脊髓造影检查漏误诊5例,漏误诊率14%(5/35),CT检查漏误诊15例,漏误诊率25%(15/60),MRI检查漏诊0例,其中再手术者7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足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的检查手段,正确的资料分析是提高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先行椎间盘造影,阳性后行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结果40例44个椎间隙穿刺均顺利。40例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参照13本Nakano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8例,良29例,优良率92%(37/40),其中中央型优良率80%(8/10),单侧型97%(29/3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回顾103例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将诊断依据标准化计分,试图找到比较适用而标准的手术适应证,从分档的疗效评定结果可以看出:计分大于15分者有明显的手术指征;计分9至15分者有手术指征,但应谨慎;而计分小于9分者,应慎之又慎,为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融切术联合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80例LIDP应用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然后注入溶于5ml无菌生理盐水的国产胶原酶1200U溶解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结果80例术后2周、4周、6个月获得随访,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标准,优62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0%(72/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等离子刀联合髓核胶原酶溶解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翻修方式: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34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13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6例,神经根粘连6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遗漏5例,椎间隙感染4例,内固定失败3例。随访14~132个月,再手术前VAS评分为(8.9±1.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51.4±6.9)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6±1.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7.7±3.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原因很多。再手术时正确分析其原因,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本对1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对112例病人进行了0.5-5年的随访(平均3.5年),结果:手术优良率达93.7%,结论:MRI有利于腰椎间盘游离型突出的诊断,并可与腰椎管占位性病相鉴别,主张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并防止神经结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例发生腰椎不稳,占全部腰椎不稳的71.4%。单一节段一侧椎板开窗术式119例,无腰椎不稳发生,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21.0%。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无动力性不稳者,仅行开窗髓核切除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不必使用内固定融合以预防远期腰椎运动节段的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