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清任(1768~1831)所著《医林改错》,独创新见颇多,尤其对中风立论,实多补前人所未备。评众说敢议古非中医在认识中风的历史过程中论述颇多。唐宋以前,以“内虚邪中”立论。《内经》《金匮》皆持此论。对此王清任敢于提出质疑,谓:“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若果是风,风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尝治此症初得时,并无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目痛鼻干,寒热往来之表症。既无表症,则知半身不遂,非风邪所中。”迨至金元时期,便形成了否定  相似文献   

2.
王清任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纠正了前人对脏腑解剖和某些生理功能的错误认识;一是对中医气血理论有所发挥,尤其对血瘀证的治疗更是别有见地,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成为人们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王清任治瘀特点作以分析。1治瘀求于本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二者虽非一体,但却异流同源,且相互资生,相互依存,共同发挥维系脏腑,营养周身的重要作用。王清任十分重视气血,他主张“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根据气有虚实,血有瘀亏的道理,总结出六十种气…  相似文献   

3.
沈敏南 《吉林中医药》1993,(2):41-41,45
王清任系清代名医,《医林改错》是其唯一著作,王氏以论治瘀血病证而瞩目于世。张锡纯系清末民国初之名医,《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代表作,张氏以学验俱富誉于杏林。现就二书论治瘀血的不同特色,作一评述,不当之处,祈求斧正。一、对瘀血的认识王氏从气血角度认识瘀血,他十分称赞《素问·调经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  相似文献   

4.
研读《医林改错》,深感王清任一生对气血理论之研究,见地独到。他以“气有虚实,血有亏瘀”之论点,从数十年临床生涯,总结60种气虚证、50种血瘀证,创立了“补气消瘀”学说,补前贤之未备,启后学之思路。本文就王氏《医林改错》中治瘀之方,归纳十五法,并结合临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瘀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认识,是人们长期在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的论述,如:“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灵枢·痈疽篇》:“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至清代,活血化瘀法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见,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出现了专门研究血证疾病的医家,如唐容川、王清任等。  相似文献   

6.
王清任血瘀证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重视实践,善于总结,积四十余年医疗经验,著有《医林改错》一书,总结了他对血瘀证治的经验。其中对气血理论和瘀血的诊治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创立的活血化瘀方剂疗效显著,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活血化瘀疗法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得非常广泛,王氏作为近代本疗法的集大成者,无疑对临床最具借鉴意义。本文就王氏这一学术思想作一新探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9.
王清任活血逐瘀类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的诸活血逐瘀方,临床疗效卓著,运用广泛,其中的血府逐瘀汤等已成为活血化瘀这代表方。分析比较《医林改错》中8首以“活血”、“逐瘀”命名方剂的药物组成、适应症等显示,其组方思路一是考虑瘀血的部位,一是结合兼夹之邪。认识王氏的这一制方思路与方法,对今后创制新的活血祛瘀方尤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他是我国清代中叶在医学临床上有着卓越贡献的大医,他所擅长的活血通络化瘀(包括逐瘀、祛瘀)治法,其影响已遍及海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医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活血方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明 《光明中医》2006,21(2):33-34
王清任一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对活血法的研究,所著<医林改错>堪称一部血瘀与活血化瘀理论及实践的专著.创立了许多活血名方,至今指导着临床.由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尤其常用活血化瘀法及王清任的活血诸方.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除了对脏腑解剖作了自己的论述以外,还载述了不少自创方剂,为医家所推崇。尤其是他提出的补气活血法,独树一帜,颇具卓见,对其深入研究,仍有着重要意义。一、王氏创立补气活血法的前因后果王氏补气活血法,可以称为独创。因为在此以前古代方书虽然已有补气药与活血药配合应用的情况,但尚不足认为即是补气活血法。例如《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以人参配合桃仁、大黄、(?)虫等药同用,但人参用量极微,仅占全方的九十二分之一,因而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李东垣的伏梁丸用人参配合丹参,肥气丸用人参配合莪术等等,也只被认为是如果“一味专用克消,则脾胃之气愈弱,后天之气益亏,将见故者不去新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活血类方2个与逐瘀类方7个,认为血瘀与瘀血有别,方证也不尽相同。活血类方证以头面部症状为主要表现,逐瘀类方证以身痛等症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认为血瘀证治以缓攻,瘀血证可增加活血类药,并配伍引药以增强活血逐瘀之力。明确王氏对血瘀证与瘀血证认识的不同,为精准辨治此类病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晴  陈利国 《中医杂志》2011,22(21):1876-1878
通过考查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关理论与《黄帝内经》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其"方效"之解,运用发生学方法和进化论的观点探寻"论错"之源。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对王清任"论"的不可同化性直接导致其被贴上"错误"的标签,而他在遣方用药时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灵活运用,又使其活血化瘀方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王清任的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主张是有别于传统中医神明理论的一种独特观点。对王清任《医林改错》立论基础和论证逻辑的分析研究表明,这一主张是否定心藏神在逻辑上的发展,是由其人体观延伸出来的自然的和必然的结论,是他对肉眼可见证据的简单化理解的集中反映。王清任在神明问题上的主张不是孤立的观点,而是他人体观的集中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6.
<正>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清代,瘀血学说有较大发展,尤以王清任对瘀血学说的贡献较大。他著的《医林改错》一书,对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气血合脉说》篇中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强调治病在于调理气血,瘀血去而诸病自愈,其立法处方以逐瘀活血,补气活血为主,把活血化瘀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医林改错》以逐瘀活血为名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名医王清任,重视实践,善于总结,在《灵》、《素》及前贤的学术思想影响下,汲取所长,尤多创见,历时四十二年著成《医林改错》一书。其重视气血,兼顾标本,独创补气消瘀之说,擅用祛瘀活血之治,创立和修改了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名医王清任善治瘀,发部位、重气血、瘀病源是其治疗特色,治疗以活血化瘀的根本,配合采用补气、理气、显阳、解毒等法,创立30余首方剂。认为久病、顽症、怪病、他方不效及局部病变而全身征象不明显者均可从瘀论治。另外,王清任治学严谨,临证在抓典型症状、辨清证候后,还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心理辨证用药,组方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清任治瘀特色及其立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名医王清任善治瘀,分部位、重气血、察病源是其治疗特色,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根本,配合采用补气、理气、温阳、解毒等法,创立30余首方剂。认为久病、顽症、怪病、他方不效及局部病变而全身征象不明显者均可从瘀论治。另外,王清任治学严谨,临证在抓典型症状、辨清证候后,还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心理辨证用药,组方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气血理论和脏腑结构作了新的阐述,对活血祛瘀疗法有其独到之处。现就其活血祛瘀疗法的要点和机理作初步探讨: 一、活血祛瘀疗法的运用要点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了自创方剂和修改古方共33首,全书用药计80余种,活血祛瘀药占三分之一。其立论重在气血,辨证注重虚实,审因多责瘀血,治疗善于补气活血。 (1)活血祛瘀首辨病位:王氏在运用活血祛瘀疗法时,首先辨别病位,知其瘀在何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