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痉挛性癫痫发作之后,许多病人在短期发生血浆催乳素水平明显增加,有时也发生在部分性癫痫发作之后。然而在发作间隙的癫痫样脑电图活动对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影响仍未明。本文选择5名正常志愿者(2男,3女,年龄22~37岁)和8名有癫痫发作的病人(1男,7女,年龄16~47岁)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对血浆利培酮和9-OH利培酮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达治疗量1周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患者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测定患者的血浆利培酮、9-OH利培酮浓度。结果: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450-2D6酶基因为Ch/Ch型者7例(23.3%),W/Ch型者15例(50.0%),W/W型者8例(26.7%)。W/W型患者平均血浆利培酮浓度(5.28±1.61)ng/ml,血浆9-OH利培酮浓度(17.13±8.15)ng/ml,W/Ch型患者分别为(5.00±2.10)ng/ml及(15.29±6.74)ng/ml,Ch/Ch型患者分别为(5.89±3.34)ng/ml及(15.97±10.16)ng/ml,三组患者两两间血浆利培酮浓度、9-OH利培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对血浆利培酮浓度、9-OH利培酮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18例抑郁症发病期患者和其中7例恢复期患者同时作了地塞米松催乳素抑制试验(DPT)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发现服地塞米松后血浆可的松浓度≥138nmol/L者在发病期有10例(55.6%),恢复期有1例(14.3%),不同病期间无显著差异(P=0.068);血浆催乳素(PRL)浓度在发病期患者中有11例(61.1%)升高,在恢复期为1例(14.3%),不同病期间有显著差异(P=0.043)。如以服地塞米松后血浆PRL浓度下降≤4ng/ml为切割点,则发病期有17例在此值以下,而恢复期只2例,差异极显著(P=0.0021)。抑郁症患者DST和DPT的异常可能反映了其CNS中NE和DA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小剂量阿立哌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8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应用阿立哌唑5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24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利培酮血浓度,并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 合并治疗4周后PRL显著下降[(67.58+49.12)ng/ml vs(36.18±35.32)ng/ml,P=0.000],在合并治疗的第8周末、第12周末PRL的下降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12周后PRL血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8周末有效率达86.8%,24周末有效率81.6%.全部患者中,有5例在第24周末的PRL浓度较第12周末反跳性增高,其中2例患者再次超过正常范围.治疗前后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可在中短期内有效降低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 5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氯氮平150~600mg/d治疗8周。采用BPRS,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应,同时测定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它的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浓度。结果 血清、血浆、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呈两两正相关,未发现血浆及红细胞内药物浓度与疗效指标相关(P值均>0.05);按疗程结束时的BPRS减分率≥30%为有效,分别取血浆氯氮平浓度最低有效阈值100ng/ml、350ng/ml、600ng/ml,相应的有效率56.9%、48%、50%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05)。结论 血清、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建议检测血浆浓度;去甲氯氮平在红细胞内分布较多,与临床效应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起效血浆浓度范围很宽,推测患者对药物疗效的反应性是影响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重要因素,采用氯氮平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实践时,应分析是否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报道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37例分别服用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癸酸酯、氟哌啶醇及氯氮平,经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测定,其平均值X分别为29.63ng/ml(P>0.05)、97.22ng/ml(P<0.01)、43.75ng/ml(P<0.05)、62.5ng/ml(P<0.01)及9.14ng/ml(P<0.05),而20名正常人对照组(?)=7.258ng/ml,故除氯氮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病情好转与血清PRL水平增高无直接的关系。抗精神病药对中脑边缘皮质多巴胺系统的阻滞可能是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及联合用药对癫痫患者奥卡西平(OXC)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110例口服OXC治疗的癫痫患者血浆中OXC活性代谢产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OHC)浓度进行检测。计算患者血浆OHC浓度剂量比(CDR)=OHC浓度/(OXC剂量/体质量)。以CDR表示患者奥卡西平血药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口服OXC剂量为300~1500 mg/d,平均(709.13±261.67)mg/d;血浆OHC浓度为1.03~25.38μm/ml,平均(11.64±5.73)μm/ml;CDR为0.06~2.75,平均(0.99±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浆OHC浓度与OXC剂量/体质量呈正相关(r=0.461,P0.01);CDR与年龄呈正相关(r=0.548,P0.01);CDR与性别、癫痫发作类型、病程无关(均P0.05)。OXC+肝酶诱导类抗癫痫药物治疗的CDR明显低于OXC单药治疗(均P0.05)。血浆OHC浓度12μm/ml者总有效率(55%)明显低于血浆OHC浓度≥12μm/ml者(90%)(χ2=25.6,P0.01)。结论在300~1500 mg/d剂量范围内,增加OXC给药剂量可增加血浆OHC浓度,提高抗癫痫疗效。低龄、联合肝酶诱导类抗癫痫药物可降低OXC血药浓度,高龄可增高OXC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抗癫痫药物的血浆浓度监测,对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合理用药是有益的。通常认为,在应用单药治疗时,有效的大仑丁血浆浓度为3~25μg/ml,苯巴比妥10~40μg/ml,卡马西平3~12μg/ml.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血浆浓度,不但与癫痫的最初发作频率或既往治疗有关,而且与癫痫的发作类  相似文献   

9.
妊娠可产生全身性变化,包括免疫系统及垂体腺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本文报导二例垂体功能低下,伴鞍上发展的鞍内肿块引起视交叉受压.此二例均与妊娠有关,且均诊断为垂体腺瘤而施行了手术,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例一,女,33岁,妊娠8个月.因左颞上象限进行性视力减退4周就诊.视野检查双颞上四分之一盲,左颞较甚,神经系检查正常.催乳素6ng/ml(正常妊娠期高于200ng/ml).蝶鞍断层示朝蝶鞍扩大,鞍底显著变薄,鞍背疏松.CT显示一圆形鞍内包块向鞍上生长入鞍上池和三脑室下部.分娩后,视野稍改善,但多次测定血清催乳素及空腹皮质激素浓度仍低于正常.CT检查同前.双侧颈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正常.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指数及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均正常.经蝶窦垂体手术探查发现其内有一坚硬、灰白色肿块,冰冻切片不能作出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不同时间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第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脑挫裂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伤后3个月的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GOS 4~5分)21例与恢复不良组(GOS 1~3分)19例,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浆HMGB1浓度变化。 结果恢复良好组入院当天所测HMGB1浓度(4.87±1.42)ng/ml,恢复不良组血浆HMGB1浓度(6.32±1.23)n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5);入院第6天恢复良好组HMGB1浓度(9.49±1.57)ng/ml;恢复不良组血浆HMGB1浓度(9.83±1.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6,P>0.05);入院第15天恢复良好组HMGB1浓度(7.76±1.04)ng/ml;恢复不良组血浆HMGB1浓度(8.67±1.51)n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6,P<0.05)。 结论脑挫裂伤后血浆HMGB1浓度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HPRL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24例,给予二甲双胍0.75g/d口服,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测定PRL水平。结果:24例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前PRL水平平均(80.62±56.26)ng/ml,治疗4周后PRL水平降至(62.94±43.49)ng/ml,平均降低(17.69±25.30)n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于抗精神病药所致HPRL可能具有降低PR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毒鼠强 ,俗称“三步倒” ,化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 ,是一种对人畜均具有剧烈毒性的灭鼠药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我院自 2 0 0 2 11~ 2 0 0 3 10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 (Na -DMPS)治疗 2 4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 0 0 1 11~ 2 0 0 3 10收治的 5 4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 3 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13~5 5岁 ,平均 3 5 6岁 ,血清毒鼠强浓度 5 2 5~ 198 5ng/ml ,平均( 90± 2 3 81)ng/ml ;治疗组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12~ 5 8岁 ,平均 3 6 8岁 ,血清毒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5例男性非抑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患者连续12周作血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所选择的这5例患者,在情绪状态和行为方面是逐周变化最大的。他们的年龄分别为69、61、37、68和60岁。分别住院45、42、18、47和39年。其中4例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残留亚型诊断标准。例2既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残留亚型的诊断标准,同时又伴有癫癎大发作5年。例1服氯甲噻唑1500mg/日;例2服苯妥英钠150mg/日和mianserin 90mg/日;例3服氯丙嗪450mg/日和普环啶15mg/日;例4服氯丙嗪3O0mg/日;例5服硝基安定每晚5mg。每周测DST1次连续3个月。每次11:30pm服地塞米松1mg,次日4pm和11:30pm分别抽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总量。如果在4pm或11:30pm有一次血浆皮质醇浓度等于或超过4μg/dl,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15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对苯妥英钠血浆浓度的影响。服用苯妥英钠2周后加服丙戊酸钠3周,于每周末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妥英钠血浆浓度。结果表明,在加用丙戊酸钠后1周苯妥英钠血浆浓度均值从18.74μg/ml降至12.86μg/ml,虽有下降,但仍在有效范围内。第二周又逐步回升,直至第三周接近单用苯妥英钠的水平,停用丙戊酸钠后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泌激发试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帕罗西汀为探针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中枢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方法:患者组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口服40mg帕罗西汀作为激发剂,每隔1.5h连续抽取静脉血,共5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及催乳素浓度。结果:试验前患者组血浆基础催乳素及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发试验后患者组2种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基础值及对照组;而帕罗西汀对正常人催乳素、皮质醇的释放增加不明显。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5-HT功能可能亢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血浆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脑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其颅内动脉狭窄54例,颅外动脉狭窄1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28例;轻度狭窄23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42例。另选择脑动脉正常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酶联链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XCL16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CXCL16浓度[(1.15±0.11)ng/ml]比较,脑血管狭窄组血浆CXCLl6浓度[(3.25±0.24)ng/ml]显著升高(P<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比较,血浆CXCLl6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动脉狭窄组、中度脑动脉狭窄组、重度脑动脉狭窄组CXCLl6浓度分别为[(3.02±0.11)ng/ml],[(3.17±0.07)ng/ml]和[(3.36±0.12)ng/ml],逐渐升高(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浆CXCL16水平可能与脑血管狭窄有关,对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二组,分别口服0.15mg/kg/日、0.4mg/kg/日氟哌啶醇42天,并采用放射受体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探讨氟哌啶醇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血浆浓度5.8~16.2ng/ml 范围,疗效较好,而低于5.8ng/ml,则反应不良。提示氟哌啶醇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存在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癫痫和非癫痫患者在不同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2组患者丙泊酚需求量的区别. 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0例,依据病种不同分为2组,即癫痫组(n=20)和非癫痫组(n=20).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 μg/mL,达到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平衡,且稳定在该浓度5 min后,记录第6分钟内的BIS平均值,然后依次改变血浆靶浓度至2、3、4、5 μg/mL,并记录相应的BIS平均值.统计分析2组患者在同一靶控输注浓度时BIS值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当患者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平衡且分别稳定在1、2、3、4、5 μg/mL浓度水平5 min后,癫痫组第6分钟内BIS平均值均略小于非癫痫组,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癫痫和非癫痫患者在丙泊酚需求量上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阿米替林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的考的松异常对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2例抑郁症患者(女8例、男4例),均符合DSM-Ⅲ-R重性抑郁症伴忧郁症标准。由两名精神科医生分别进行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量表检查(SADS)。所有女性均为绝经前的患者。研究前至少15天未服影响催乳素和考的松分泌的药物。入院第一天对每例患者做广泛的精神检查,4周后作一次评定。入院第二天测定催乳素,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的当天测定,以减少内源性雌激素分泌对血浆催乳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早饭后抽5毫升血放入肝素管,测定血浆雌酮、雌二醇、孕酮和17羟孕酮。第三天晚11点服1毫克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用拜阿司匹灵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的变化。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不用拜阿司匹灵组(n=40)和服用拜阿司匹灵组(100mg/次,睡前服用,n=30),其他治疗两组间无差异。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二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F4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血浆PF4治疗前为15.12±6.32ng/ml,治疗后为9.83±4.93ng/ml,治疗后PF4的明显下降(P<0.01),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0±2.70ng/ml,P<0.01);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血浆PF4治疗前为15.48±3.16ng/ml,治疗7d后为7.66±1.47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也明显低于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6.50±2.70ng/ml,P<0.05)。结论拜阿司匹灵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PF4含量水平,抑制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