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手术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治疗技术在我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在4个胸腔镜套管切口下分别为29例食管良性疾病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15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6例,食管结核病灶清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和食管裂孔疝 修补术各2例,食管囊肿切除和取异物术各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有3例病人中转开胸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粘膜撕裂,1例因胸膜致密粘连,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d。结论: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这种安全,效果可靠的新术式应取代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18例食管良性疾病(食管平滑肌瘤6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憩室1例)施行胸腔镜手术,食管平滑肌瘤切开肌层,剥离肿瘤,确认黏膜无损伤后缝合肌层;贲门失弛缓症切开食管肌层近端至肺下静脉,远端切开胃壁肌层0.5-1 cm。结果14例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55-180 min,平均78 min。术中出血15-100 ml,平均4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 d。全组无死亡病例。18例术后随访1-70个月,平均26个月,9例贲门失弛缓症中8例吞咽梗阻症状完全消失,1例仍有轻微吞咽梗阻,1例有反流现象,其余11例术前症状均缓解。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Zhao H  Liu T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33-1535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胸外科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患者52例。其中贲门失弛缓17例,食管平滑肌瘤24例,食管憩室7例,食管脂肪瘤1例,食管囊肿1例,贲门失弛缓合并食管憩室1例,贲门失弛缓球囊扩张食管破裂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25例,小切口开胸手术组27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均良好,无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有2例因胸腔内广泛粘连和食管黏膜损伤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电视胸腔镜手术切口符合美观要求,可作为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常规术式。小切口开胸手术更适合于病情较复杂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加小切口行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腔镜加小切口行 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对 3 7例经病史、食管镜和食管 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在胸腔镜加小切口下行 Heller手术治疗 ,并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  1例患者改行常规开胸手术。手术时间 1~ 3 .5小时 ,平均手术时间 1.8± 0 .4小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食管漏和手术死亡 ,住院期间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正常进食 ,吞咽困难症状消失。至最后 1次随访 ,手术效果优 2 9例 ( 78% ) ,良 5例 ( 14 % ) ,差 3例 ( 8% ) ,后者术后 3个月因吞咽困难复发行食管扩张 ,发生食管反流 4例 ( 11% ) ,但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论 胸腔镜加小切口 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2~8月,对肺功能较差、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怀疑存在胸膜腔粘连的8例贲门失弛缓症行腹腔镜下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手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70~184min,平均103.8min;1例术中食管穿孔改开腹手术修补成功;术后住院3~10d,平均5.1d。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8月,7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具有刨伤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否附加胃底折叠术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6月~2005年6月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右侧卧位,经左胸,在4个胸腔镜trocar下进行操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长6~11 cm,胃壁肌层切开长0.5~1 cm,深及黏膜下.术中纤维食管镜辅助操作.均未行抗反流手术. 结果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58 ml.手术时间60~270 min,平均137 min.3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2例镜下修补,1例中转开胸修补.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4个月吞咽困难复发,其余19例吞咽困难得到明显改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优8例、良10例、中1例、差2例. 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可以作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6年5月16例贲门失弛缓症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eller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经左第8肋间置胸腔镜,第7肋间后外侧切口6~8cm进胸,行食管肌层切开术。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6~105min,平均64min,术后住院8~15d,平均11d。1例损伤食管黏膜术中修补,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15例吞咽困难消失,1例症状解除不完全,经食管扩张后症状消失,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结合部常见良性疾病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常见良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09年6月,对283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实施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27例,Toupet胃底折叠术55例,Dor胃底折叠术101例;对33例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组)实施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78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6ml;术后住院时间3~21d,平均4.2d。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和24hpH检测均恢复正常。GERD组272例随访3个月~8年,平均3.5年,对手术结果满意率95.6%(260/272),21例有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6例反酸症状复发,使用抑酸药物可控制。贲门失弛缓症组33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1年,均可正常进食,无吞咽困难或反酸表现。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充分体现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食管良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病变20例,采用3个1.0 cm切口,一个为进镜口,另外两个为操作孔,必要时将一个操作孔延长至5 cm。行良性肿瘤摘除术10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Heller术)6例,膈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外伤致膈肌损伤行膈肌修补术1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贲门失弛缓症因术中损伤食管黏膜将一个操作口延长为5 cm的小切口,1例多发食管平滑肌瘤将操作口延长至3 cm。10例良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20例手术时间50~152 min,住院时间4~9 d,平均6 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无明显进食哽噎等症状出现或复发。结论 VATS治疗食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关键是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入路,可作为经选择的食管良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疾病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胸腔镜治疗食管疾病的可行性 ,并介绍手术具体操作方法。方法  1995年 3月以来 ,经胸腔镜施行食管疾病手术 5 5例 ,包括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 13例 ,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2 2例 ,胸段食管癌切除 18例 ,食管憩室切除 2例。结果 除 4例因胸腔粘连和肿瘤外侵周围组织严重转开胸手术外 ,其余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 5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胸腔镜治疗某些食管疾病就技术而言是可行的 ,对食管恶性肿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 ,注意肿瘤根治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