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乐华  首平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08-109,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壶腹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多层螺旋CT对壶腹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壶腹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3例壶腹癌中均可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区软组织肿物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均有胆管系统低位梗阻征象,7例有“双管征”;6例肝内胆管呈软滕状重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壶腹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王生锋  徐晓燕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39-94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诊断壶腹部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螺旋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系统低位梗阻,19例CT图像能明确壶腹部肿块,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壶腹部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定位解剖学诊断价值,能为早期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东  王吕浩 《河北医学》2006,12(3):222-22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乏特氏壶腹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特氏壶腹癌的螺旋CT表现,均服开水做对比剂充盈肠管,病变局部采用薄层增强扫描,17例辅以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25例CT图像能明确壶腹部肿块,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壶腹部肿块是乏特氏壶腹癌的CT直接征象,应用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耿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175-117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胆总管及胰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析壶腹癌肿块的特点及扩张的肝内外胆管、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7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诊断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N-CT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证实的15例壶腹周围癌16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胰胆管扩张及其远端的狭窄情况,并观察壶腹周围肿块双期增强的强化程度.结果 15例壶腹周围癌均见胆总管扩张,远段狭窄,其中狭窄呈截断型(扩张胆管在梗阻部10mm内突然消失)8例;漏斗型(扩张胆管在梗阻部呈渐进性狭窄,狭窄段超过lOmm)5例;突然狭窄型(扩张胆管在梗阻部突然狭窄,狭窄段不超过20ram)2例,狭窄部均见肿块或增厚管壁明显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 N-CTCP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腑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螺旋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54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 54例中,胆总管癌21例,十二指肠乳共癌20例,主胰管癌13例,CT见十二指肠降部有相交双环表现15例(27.8%),内切实心圆表现18例(33.3%),同心双环表现5例(9.3%)。结论 十二指腑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斩中具有较高的定位解剖学诊断价值。能为早期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壶腹癌螺旋CT双期增强的影像特点,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检查技术的合理运用. 方法 18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壶腹癌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完整.增强扫描均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欧苏注射液90ml,注射流率3ml/s,层厚 5mm,螺距1.0,动脉期延时25秒,门脉期延时70秒.结果 8例平扫在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见到软组织密度的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10例见局部软组织影增多,境界不清;动脉期18例均见类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肿块,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 结论壶腹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点,合理使用CT扫描技术,对术前判断壶腹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彩超对壶腹周围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CT和彩超对照检查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结果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5.2%,彩超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7.0%。结论在壶腹部癌的定位诊断方面,彩超优于CT,二者互补则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壶腹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93—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4例壶腹癌患者,回顾性分析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CT、MRI、MRCP、ERCP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6%(81/241)、52.6%(120/228)、48.8%(40/82)、42.2%(19/45)和79.5%(120/151)。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虽准确性差,但简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壶腹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的诊断符合率优于B超;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明显差异;ERCP是目前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小平 《右江医学》1996,24(4):177-180
食管癌外科治疗进展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外科(533000)杨小平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最有效的治疗目前仍为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食管癌切除率、并发症防治率等都获得提高。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食管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覃炳贵  黄佩珍 《右江医学》1996,24(4):171-172
不典型肺癌50例胸部平片的诊断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33000)覃炳贵,黄佩珍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时发现和作出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典型肺癌的X线平片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分叶状结节肿块、肺不张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但是有时肺癌的X线表现不典型,临床症...  相似文献   

14.
罗炳杰  杨文星 《右江医学》1996,24(4):159-160
外伤性肠破裂33例临床分析田林县人民医院外科(533300)罗炳杰,杨文星,覃泽全,班贵明,黄承保外伤性肠破裂是腹部损伤常见的损伤之一,容易误诊漏诊。我院1986年6月~1994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33例,均经手术证实及处理。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输尿管路梗阻性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1~20112-6间72例输尿管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行西门子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超声和静脉尿路影(IVU)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输尿管路梗阻病因。结果 72例中诊断为结石性输尿管路梗阻14例,非结石性输尿管路梗阻58例。72例中有67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MSCT诊断输尿管路梗阻优于超声和IVU检查,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董珉  杨亮  郭震  张晋  陈勇  沈文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797-4799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 cm~8.5 cm,其中2 cm~5 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 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 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 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cm~8.5cm,其中2cm-5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