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百姓口中的“发烧”,在医学上被称为“发热”,正常体温是指舌下测量5分钟,36.5℃~37.2℃;腋下测量5分钟;10分钟,36℃~37℃;肛门内测量3分钟~5分钟,36.5℃-37.5℃,若腋温超过324℃、一日内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低热为37.5℃~38℃;中热为38.1℃~39℃:高热为39.1℃-37.5℃;超高热为41℃以上。发热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除大多数人了解的细菌、病毒导致发热外,  相似文献   

2.
大于38.5℃才需退热 使用退热药,应首先明确体温是否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36℃~37℃,但有个体差异,部分人在37.2℃,也算正常)。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一般来说,只有在体温大于38.5℃时,才需要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孩子,更不能一发热,就使用退热药,否则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只要体温不超过38.5℃,让孩子好好休息,多喝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便可。  相似文献   

3.
刘薇 《家庭育儿》2011,(9):60-64
体温本身存在个体化差异。且受时间、季节、环境、运动、进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排除干扰因素.当腋下温度超过37.3℃以上,应考虑发热,一旦超过39℃,则可视为高热。  相似文献   

4.
于涛 《健康必读》2008,7(2):15-15
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60岁以上急性阑尾炎14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男89例,女51例,年龄60—88岁。从发病到住院时间6—144h,平均32h。入院时体温36.0—39.7℃平均37.8℃,在37.8℃以上患者123例,占87.9%。首发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80例,始即右下腹痛42例,全腹痛13例,恶心、呕吐99例。查体右下腹压痛137例,反跳痛8例,弥漫性压痛24例。  相似文献   

5.
曲麻莱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拨4500米以上,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冬长夏短,降雨量小,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据气象部门资料,年降雨量平均为360mm,年蒸发量1820mm,年最高气温24℃,年最低气温为-37.5℃,年平均气温为-2.4℃,冻土深度为240cm。  相似文献   

6.
HepG2细胞培养方法与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HepG2细胞最优培养方法与培养条件。方法 对比40℃先溶解后37℃水浴恒温与传统37℃复苏方法效果以选择最佳的复苏方法;观察不同比例胎牛血清培养基下细胞生长情况以确定最佳的血清含量;观察不同汇合度下细胞生长趋势及死活细胞比例以选择恰当的传代时机;观察不同消化方法的消化效果以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结果 40℃先溶解后37℃水浴恒温的复苏存活率(85.7%)明显高于传统37℃复苏方法(68.4%);在含12%以上胎牛血清的I)MEM中细胞生长良好;汇合度达95%~100%.时细胞生长趋势达到平台期,100%以后活细胞逐渐减少而死细胞逐渐增加;应用先P'BS洗涤后0.25%胰酶消化的传代方法易于控制,消化效果好。结论 HcpG2细胞采取40℃先溶解后37℃水浴恒温的复苏方法,含12%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采用先PBS洗涤后胰酶消化的方法于汇合度95%~100%时传代的方法进行培养,能获得最佳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些妈妈一旦发现宝宝的体温超过37℃。就赶快给孩子吃退烧药,认为孩子一定是病了。 医生的建议: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尔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体中各异的脏器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人体的正常体温相对稳定在37℃左右。然而,由于体内各脏器所在的位置不同,温度也各不相同。从内脏到体表各部位参差不齐的体温,对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及新陈代谢至关重要,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休戚相关。经医学测定,素有人体“火炉”之称的肝脏,温度可达38℃左右;大脑的温度接近于肝脏、肾脏和十二指肠的温度,在37.6℃上下;直肠和血液的温度稍低,通常是37.5℃;口腔、咽喉的温度约为37.2℃;睾丸是人体的“冷库”,正常温度在35℃~35.5℃。体表各部位温度差异更大,当室内温度在27℃时,躯干部位体表温度为32℃,头皮温度为33℃,腋窝皮肤温度为37℃,手心为30℃,脚掌心为27℃。  相似文献   

9.
正常成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口腔温度(舌下测温)36.3-37.2℃,直肠温度(肛表测温)一般比口腔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而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相似文献   

10.
孩子发热是许多父母遇到的最普遍又最头痛的问题。正常小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一日之间的体温也有波动,这是因为小儿正常体温可受气温、年龄、饮食、哭闹、活动及衣被过厚等因素影响,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一般肛温超过37.8℃,舌下体温超过37.5℃,腋下体温超过37.4℃,则称为发热。  相似文献   

11.
孙岚 《自我保健》2007,(1):13-13
近半年来.叶老师经常出现右下腹痛.有时还有低热(37.2℃-37.6℃).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遂来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正小宝宝很容易生病。其中发烧是最常见的,感冒、扁桃腺炎、胃肠炎、幼儿急疹、水痘等等,都可能造成发烧,发烧后,妈妈该怎么办?多少度算发烧?在一天之中,人体的温度是波动的,但一定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测量腋下温度是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解下,维持人体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口腔温度范围约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苯、丙酮、三氯甲烷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的解吸效率。方法:用FID气相色谱CS2解吸法测定活性炭管中二甲苯、丙酮、三氯甲烷浓度。结果:30min 10-20℃或≥37℃二甲苯、丙酮、三氯甲烷解吸效率分别为83.21%~92.72%,28℃时二甲苯、丙酮、三氯甲烷解吸效率分别为87.56%~96.78%;60min 10~20℃或≥37℃解吸效率在84.08%~96.66%,28℃解吸效率均〉98.48%;90min 10-20℃或≥37℃解吸效率在87.04%~104.23%,28℃解吸效率均〉100%;不同时间解吸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温度P〈0.05。结论:用CS2解吸附法测定上述物质时应注意环境温度及时间对解吸效率的影响。28℃应放置30min后再测定解吸效率可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建立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基本技术,包括负载温度,负载时间和海藻糖负栽浓度。方法通过比较生理温度(37℃)和相变温度(16℃)下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与负载时间曲线,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负载时间、海藻糖负载浓度曲线,优选负载率较高的负载温度和负载时间。在此基础上,做海藻糖负载浓度与血小板胞内浓度关系曲线,并计算海藻糖负载率,确定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基本技术。结果37℃海藻糖负载率明显高于16℃负载,37℃负载4h海藻糖负载率高达11.6%,16℃负载4h海藻糖负载率为5.6%;血小板MPV在16℃比37℃明显增大43.2%。但随负载时间和负载浓度改变不发生明显改变;37℃条件下负载。血小板MPV变化与负载时间和海藻糖负载浓度呈现正相关性,且负载时间与海藻糖负载浓度存在协同效应,海藻糖负载浓度低于50mM,负载时间在1h~4h内,MPV没有明显变化,高于50mM,随浓度、负载时间增加而增大;37℃,4h负载海藻糖,海藻糖负载浓废力45mM时,负载率最高达13.86%。结论负载温度37℃,负载时间4h,负载浓度45mM可以作力血小板海藻糖负载基本技术参数。负载浓度可根据冻干保存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针刺足三里整复家兔体温昼夜节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整复作用。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倒相模型组(昼夜体温节律倒相)、模型加针刺组(倒相模型加以足三里电针),4周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家兔倒相体温昼夜节律的整复作用。结果 正常对照组体温子时最高(38.35℃),午时最低(37.13℃),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倒相模型组体温午时最高(38.25℃),子时最低(37.19℃),仍呈昼夜节律变化,但与正常对照组的波动相反;模型加针刺组体温昼夜节律有明显恢复,酉时的体温最高(38.32℃),卯时最低(37.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出现明显的漂移。结论 针刺足三里对紊乱的家兔体温昼夜节律有一定的整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常小儿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体温。一般说来,测量腋温≥37.8℃,肛温≥38.2℃者,可视为发热;体温≤38℃称为低热;38~39℃称为中等热度;39~40.9℃称为高热;≥41℃称为超高热。  相似文献   

18.
高热     
<正>由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发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37.3℃- 38℃)、中等度热(38.1℃- 39℃)、高热(39.1℃-41℃)及  相似文献   

19.
人体有一套调节体温的自动控制系统,使人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用体温计测量,口腔温度36.3℃~37.2℃属正常。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由于种种原因使机体受到致热物质刺激时,即可引起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导致发热。体温超过39℃称为高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游离状态下对温度变化的生命反应,划分方形黄鼠蚤的生存温区。方法观察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时间,测定其半数致死高温(TD50)值,根据存活时间和死亡率划分生存温区。结果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半数致死高温雌性为40.81℃,雄性为41.03℃;致死高温区在42℃以上;亚致死高温区在37.5~42℃之间;适宜温区在2~35℃,15~27.5℃为其最适温度范围,20~25℃是其最适发育温度;亚致死低温区在-2~10℃;致死低温区在-10℃以下。结论温度是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生存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游离状态下其生存温区与其他昆虫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