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头家猪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RDS模型,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均给予0(ZEEP)、10(PEEP10)、20 cm H2O(PEEP20,1 cm H2O=0.098 kPa)PEEP的机械通气15 min,监测家猪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俯卧位组ZEEP、PEEP10时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优于仰卧位组[ZEEP:(234.00±72.55)mm Hg比(106.58±34.93)mm Hg,PEEP10:(342.97±60.15) mm Hg比(246.80±83.69)mm Hg,1 mm Hg=0.133 kPa,P均<0.05];PEEP20时两组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P10时两组肺复张容积(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EP20时俯卧位组RV显著高于仰卧位组[(378.55±101.80)ml比(302.95±34.31)ml,P<0.05].两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呼吸系统顺应性(Cst)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组背侧肺组织的肺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俯卧位组[(12.00±1.69)分比(6.03±1.56)分,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合适的PEEP可改善ARDS家猪氧合,并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肺组织损伤的重新分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高海拔地区肺复张术(RM)治疗无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海拔2260m的地区医院筛选RM治疗无效的41例ARDS患者[平均氧合指数( PaO2/FiO2)较RM前升高<20%视为RM无效],依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组),每组再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即ARDSp俯卧位组(11例)、ARDSp仰卧位组(9例)、ARDSexp俯卧位组(10例)、ARDSexp仰卧位组(11例).在通气前及通气1、2、3、4h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PaO2/FiO2、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 通气lh时,ARDSexp俯卧位组PaO2/FiO2( mm Hg,l mm Hg=0.133 kPa)即较通气前显著升高(157.4±40.6比129.3±48.7,P<0.05),并随通气时间延长呈持续增高趋势,4h达峰值(219.1 ±41.1);且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3h内PaO2/FiO2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另3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4h时PaO2/FiO2均较相应仰卧位组显著增高(208.8±39.7比127.4±47.1,219.1±41.1比124.9±50.8,均P<0.05).4组通气前后Cst无显著改变,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通气4h时Raw(cmH2O·L-1·s-1)较通气前显著降低(6.8±1.7比10.7±1.8,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3组;其他3组各时间点Raw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机械通气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改善RM无效高原ARDS患者的氧合,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肺复张(RM)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收治ARDS患者42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采用PEEP递增法实施RM,全程监测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平台压(Pplat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外周动脉平均压(ABPM);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氧动力学指标:PaO2实施RM后10分钟(79.3±24.1)mmHg、30分钟(80.5±28.2)mmHg、1小时(82.7±26.3)mmHg、4小时(84.1±25.9)mmHg、24小时(87.6±23.2)mmHg与实施RM前(87.6±23.2)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2实施RM后10分钟(92±4)%、30分钟(93±3)%、1小时(94±3)%、4小时(96±3)%、24小时(97±3)%与实施RM前(8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2/FiO2实施RM后10分钟(134.6±40.1)mmHg、30分钟(142.8±37.4)mmHg、1小时(152.3±38.1)mmHg、4小时(163.5±34.2)mmHg、24小时(176.4±41.5)mmHg、与实施RM前(101.8±38.2)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力学指标:RR实施RM后10分钟(31.8±4.9)次/min、30分钟(30.4±5.2)次/min、1小时(29.6±5.4)次/min、4小时(30.2±4.8)次/min、24小时(28.8±5.0)次/min与实施RM前(34.6±5.3)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实施RM后10分钟(34.83±5.68)ml/cmH2O、30分钟(36.69±6.82)ml/cmH2O、1小时(38.43±7.02)ml/cmH2O、4小时(39.06±7.18)ml/cmH2O、24小时(40.12±7.38)ml/cmH2O与实施RM前(32.26±4.82)ml/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late实施RM后10分钟(24.2±3.2)cmH2O、30分钟(23.8±2.8)cmH2O、1小时(23.2±3.0)cmH2O、4小时(22.6±3.3)cmH2O、24小时(21.3±2.5)cmH2O实施RM前(25.9±3.8)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递增法RM改善肺部氧和情况的同时,不增加二氧化碳蓄积,顺应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能够减少呼吸功耗,降低吸入氧浓度,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19例,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12例。均先采取常规仰卧位,待病情稳定后1h查血气,随后依次变为俯卧位、左侧卧位或惠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健侧卧位。每次变换体位均待患儿病情稳定1h后复查血气,并随时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高,动脉血CO2分压(PaCO2)降低;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PaO2增高,PaCO2降低,吸气峰压下降(P〈0.05)。侧卧位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机械通气患儿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肺复张方式的吸痰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犬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23.69±7.35)kg,经静脉注射油酸制成ARDS模型.每只犬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气管内吸痰:(1)无肺复张吸痰法,吸痰过程不实施肺复张干预;(2)持续充气肺复张吸痰法,吸痰后把呼气末正压(PEEP)从10 cmH2O(1 cmH2O=0.098 kPa)直接调高至30 cmH2O,VT减至50 mL,通气60 s后,PEEP回调至10 cmH2O,VT回调至10 mL/kg;(3)延伸式叹气肺复张吸痰法,吸痰后把PEEP从10 cmH2O增至15 cmH2O,2次呼吸后VT从10 mL/kg降至8 mL/kg,通气30 s.以此类推,每通气30 s后,PEEP增加5 cmH2O,2次呼吸后VT减少2 mL/kg,最后PEEP增至30 cmH2O,VT减至50 mL,通气60 s后,PEEP回调至10 cmH2O,VT回调至10mL/kg.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的数据.结果 对ARDS犬实施不同肺复张方式的吸痰法,在吸痰前1 min和吸痰后30 min,各吸痰法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痰后1 min和5 min,延伸式叹气肺复张吸痰法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最低,肺静态顺应性最高,无肺复张吸痰法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则最高,肺静态顺应性最低,3种吸痰方法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肺复张吸痰法可使ARDS犬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增高,肺静态顺应性降低;肺复张吸痰法则可改善ARDS犬的通气,延伸式叹气肺复张吸痰法效果优于持续充气肺复张吸痰法,但持续时间均不足30 min.  相似文献   

6.
我院ICU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度ARDS患者35例,行定容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6ml/kg)+呼气末正压(6cm H20)的通气基础上,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监测并记录不同体位下肺复张前后HR、MAP、SPO2、Pa O2/Fi O2、Qs/QT等指标。与肺复张前相比,肺复张后Pa O2/Fi O2、SPO2均明显增高,Qs/QT明显减低(P0.05);肺复张后,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Pa O2/Fi O2、SPO2水平更高,Qs/QT更低(P0.05)。在呼气末正压、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的基础上,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减少分流,改善患者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4例ALI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患者行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静态顺应性(Cst)监测,了解此判定标准的临床意义。方法 最初采用A/C通气(VT8ml/kgfl6次/minflow34L/min),并逐渐增加PEEP(5、10、15、20cmH2O),每种方式30分钟,4种方式FiO2不变。利用Swan-Ganz导管获得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 PaO2/FiO2随着PEEP的增高而增加,Cst在PEEP10~15cmH2O时,可稳定在336±83ml/cmH2O水平,当进一步增加时,Cst和DO2也进一步下降,PIP增加。结论 对ALI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患者,监测PaO2/FiO2和Cst有助于最佳PEEP的选择和获得最大的DO2。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柱手术中体位变化对患者全身麻醉下吸入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17例拟在全麻下接受后路腰椎手术的ASA Ⅰ~Ⅱ级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15 min(T1)、体位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15 min(T2)、俯卧位后1 h(T3)、俯卧位变为仰卧住前(T4)和翻身为仰卧位后15 min(T5)监测并记录以下指标:气道压、胸腔整体顺应性、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并进一步计算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含量差.结果:T2、T3、T4和T5时间点的氧合指数与T1相比显著改善(P<0.01),相应T2~T5时间点的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显著低于T1时间点(P<0.01).而所有时间点之间肺泡气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相差则不显著(P>0.05).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T2~T4)时间点平均气道压与仰卧位(T1和T5)相比显著升高,而顺应性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正确的摆放体位下,脊柱手术中的俯卧位在增加气道压和降低胸腔整体顺应性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由于仰卧以及吸入高浓度氧而引起的肺不张和分流增加等影响换气效果的因素,提高了患者的氧合效果.而且翻身为仰卧位后短时间内(<15 min)其换气功能改善的效果仍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基础上,评价俯卧位条件下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7例,行定容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6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通气基础上,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PEEP 20 cm H2O+压力控制(PC)20 cm H2O].监测不同体位下肺复张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分析数据,并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经股动脉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导管,持续监测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全心射血分数(GEF)、每搏量变异(SVV)及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结果 ①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HR、MAP均无显著变化,而SpO2明显升高(仰卧位:0.954±0.032比0.917±0.025,俯卧位:0.982±0.028比0.936±0.039,均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②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 (L·min-1·m-2)、SVI( ml/m2)、GEDVI( ml/m2)、GEF均明显下降(仰卧位:CI 3.2±0.4比3.8±0.6,SVI 32.4±5.6比38.8±6.5,GEDVI 689±44比766±32,GEF 0.267±0.039比0.305±0.056;俯卧位:CI 3.1±0.5比3.6±0.4,SVI 31.2±5.8比37.3±5.0,GEDVI 678±41比758±36,GEF 0.268±0.040比0.288±0.053,均P<0.05),CVP(cm H2O)、SVV明显升高[仰卧位:CVP 10.7±1.5比8.2±2.5,SVV(11.2±3.3)%比(8.3±4.7)%;俯卧位:CVP 10.3±1.8比8.1±2.5,SVV(12.7±3.4)%比(9.1±3.6)%,均P< 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复张前水平;SVRI、ITBVI、EVLWI肺复张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期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条件下实施肺复张较仰卧位肺复张可更有效改善氧合,除肺复张即刻SVI和GEF短暂降低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仰卧位与俯卧位喉罩套囊不同充气容积时气囊内压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7岁,体重5067岁,体重5070 kg,BMI<30 kg/m2,ASA分级Ⅰ70 kg,BMI<30 kg/m2,ASA分级Ⅰ级。麻醉诱导后置入4号Supreme喉罩,分别测量仰卧位(A组)与俯卧位(B组)套囊充气容量范围为5Ⅱ级。麻醉诱导后置入4号Supreme喉罩,分别测量仰卧位(A组)与俯卧位(B组)套囊充气容量范围为530 ml(每5 ml递增)时套囊内压及气道峰压并记录相对应的实际潮气量。记录喉罩拔出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误吸、低氧血症和喉罩四周血迹程度的情况;术后24 h内患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发生情况。结果充入相同容量的气体时,A组的气道峰压和气囊内压要明显低于B组(P<0.05)。仰卧位套囊充气容量为1530 ml(每5 ml递增)时套囊内压及气道峰压并记录相对应的实际潮气量。记录喉罩拔出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误吸、低氧血症和喉罩四周血迹程度的情况;术后24 h内患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发生情况。结果充入相同容量的气体时,A组的气道峰压和气囊内压要明显低于B组(P<0.05)。仰卧位套囊充气容量为1525 ml时,气囊内压为(23.5±3.1)25 ml时,气囊内压为(23.5±3.1)(46.3±4.5)cmH2O,有92.5%(46.3±4.5)cmH2O,有92.5%100%的患者实际潮气量达到90%设定潮气量;充气容量为30 ml时,气囊内压为(64.5±5.5)cmH2O,大于推荐的60 cmH2O气囊内压。俯卧位套囊充气容量为15100%的患者实际潮气量达到90%设定潮气量;充气容量为30 ml时,气囊内压为(64.5±5.5)cmH2O,大于推荐的60 cmH2O气囊内压。俯卧位套囊充气容量为1520 ml时,气囊内压为(31.8±3.7)20 ml时,气囊内压为(31.8±3.7)(50.2±3.0)cmH2O,有95%(50.2±3.0)cmH2O,有95%100%的患者实际潮气量达到90%设定潮气量;充气容量为25 ml时,气囊内压为(67.0±6.6)cmH2O,大于推荐的60 cmH2O。喉罩拔出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呛咳、误吸,有1例拔出喉罩后有低氧血症,有2例拔出喉罩后,喉罩带血;术后24 h所有患者均未有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有1例术后有咽喉疼痛。结论俯卧位喉罩所需的充气容量明显减少,且在相同充气容积时俯卧位的囊内压明显高于仰卧位,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实际体位选择最合适的充气容量。  相似文献   

12.
邵发林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38-1940
目的:通过大潮气量、高呼吸末正压(PEEP)肺开放策略,探索容量辅助控制通气、小潮气量、呼吸末正压治疗下,难以纠正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氧血症的策略。方法: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为6mL/kg~8mL/kg,PEEP为10cmH2O~15cmH2O,FO2<60%机械通气过程中,提高PEEP20cmH2O~30cmH2O,潮气量(VT)15mL/kg,氧浓度为100%,开放通气2min~3min。低氧血症纠正,恢复基础通气模式和参数。结果:PEEP20cmH2O~30cmH2O,潮气量(VT)15mL/kg肺开放治疗ARDS有效率达96.87%(31/32)。结论:肺开放通气,促使萎陷肺泡开放,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有效纠正低氧血症,为治疗ARDS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韩玉  代庆春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2012,27(20):1772-1775
目的 观察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氧分压(PaO2)/吸入氧气浓度(FiO2)]、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保护性肺通气,稳定后开始肺复张治疗.实施控制性肺膨胀(SI)进行肺复张,每8小时进行1次,共3天,纪录每天第1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肺复张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2、3天肺复张治疗后1小时患者PaO2/FiO2较治疗前均有上升,(162.6±19.80)mmHg vs(220.93±34.10)mmHg,(195.6±24.40) mmHg vs (243.3±34.60)mmHg,(222.57±27.40) mmHg vs(254.71±38.90)mmHg(P<0.05或<0.0l);气道峰压[PIP:(35.64±2.71)cmH2O vs(34.07±2.58)cmH2O,(32.86±3.30)cmH2O vs(30.93±3.15)cmH2O,(30.14±2.66)cmH2O vs (28.07±3.27)cmH2O,P<0.01]、气道平台压[Pplat:(31.29±2.49)cmH2O vs (28.93±2.63) cmH2O,(28.79±3.02) cmH2O vs(26.86±3.13)cmH2O,(25.71±2.09)cmH2O vs(23.57±2.34)cmH2O,P<0.01]在肺复张治疗后均下降,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在肺复张治疗后改善,且整体呈升高趋势[(26.21±3.26)ml/cmH2O vs (30.14±3.70) ml/cmH2O,(29.36±4.25) ml/cmH2O vs (33.64±5.30) ml/cmH2O,(32.14±5.05) ml/cmH2O vs (35.57±5.57)ml/cmH2O,P<0.01)];14例患者中有9例在肺复张过程中心率升高、血压下降,但均能于复张后3分钟恢复至复张前水平,余患者肺复张过程中心率、血压未见明显波动,14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对于肺外源性ARDS,肺复张可明显改善氧合,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6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共进行了60次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监测仰卧位、俯卧位1、2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1、2h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仰卧位时明显升高(t=4.042~7.923,P〈0.01),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氧分压增加幅度大于1.33kPa为有效标准,俯卧位通气法治疗有效率达86.7%。结论俯卧位通气法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进气流速及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影响。方法17例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交替变换20L/min,40L/min,60L/min3种进气流速及0cmH2O、5cmH2O、10cmH2O3种PEEP,测定呼吸力学、循环及动脉血气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进气流速及PEEP增高可致进气峰压增高并有叠加效应(P〈0.01);PEEP增高,呼气平台及平均气道压随之增高(P〈0.05),进气流速对后者有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进气流速及PEEP会影响呼吸系统顺应性,而呼吸阻力主要受进气流速影响(P〈0.05);各实验组间循环及动脉血气分析无显著差异,未发现进气流速和PEEP对各观察值有交互作用。结论进气流速及PEEP改变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造成不同的程度影响,但两者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玉  代庆春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2012,27(22):1943-1945
目的 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最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 ml/cmH2O vs (33.57±4.43) 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 ml/cmH2O vs (37.71±6.13) 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 ml/cmH2O vs(39.07±6.44) ml/cmH2O(P<0.05).最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 14.85±2.45) 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 cmH2O vs( 14.14±2.88) 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 cmH2O vs (13.29±2.43) cmH2O(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最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家猪心脏前负荷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将12只以油酸持续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的家猪随机分成仰卧位组(SP组,6只)和俯卧位组(PP组,6只),SP组随机先后应用10cmH2O和20cmH2O PEEP进行机械通气,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PP组俯卧位30min后以及SP组应用PEEP前(0h)、应用PEEP后2h后的血流动力学(CI、SL、ITBVI、GEDVI、CVP等)指标。结果(1)PP组CVP较SP组明显下降,CI、SI、ITBVI、GEDVI均无显著改变;(2)SP组应用PEEP后CVP明显增加,SI、CI显著下降。而ITBVI、GEDVI在10cmH2O PEEP时无明显改变,在20cmH2O PEEP时明显降低;(3)CVP与CI、GEDVI和ITBVI无明显相关性,GEDVI、ITBV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体位和一定范围内的PEEP水平对GEDVI、ITBVI无明显影响,GEDVI、ITBVI可作为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静脉复合全麻病人在应用IPPV(间歇正压 )与自主吸入纯氧及自主吸入 1∶1O2 /N2 O通气时 ,进行了血气变化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择期手术病人 2 6例 ,均无肺部疾患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13岁~ 6 8岁。气管内插管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 ,接sella 80 8麻醉机后 ,在同一病人中先后行三种通气方式 :A组 :行IPPV ,潮气量 (yr) 10ml/kg ,呼吸频率 (f) 16 /min ;B组 :自主吸入纯氧 ;C组 ,自主吸入O2 /N2 O(O2 和N2 O各为 0 .3L/min)。在每一种通气方式施行 30min后采动脉血 ,用AVL -995型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值。2…  相似文献   

19.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经股静脉快速注入油酸建立犬ARDS模型,容积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VT,10 ml/kg)+高呼气末正压(PEEP,16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通气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组、俯卧位组、仰卧+RM组、俯卧+RM组,每组6只.测定通气后0.5、2和4 h血清细胞因子.4 h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开胸取肺;取左肺组织制备匀浆,测定细胞因子;取右肺测定湿/干重(W/D)比值及制备病理切片,行病理评分.结果 ①通气4 h时仰卧+RM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且仰卧+R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高于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P均<0.05).②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肺组织匀浆中IL-8浓度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均<0.05),TNF-α浓度明显低于仰卧+RM组(P均<0.05).③俯卧位组、俯卧+RM组右肺W/D比值明显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④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病理评分显著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结论 在犬ARDS模型中,予以小VT+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时,在俯卧位实施RM可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移植肝氧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术前无呼吸系统疾病,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肝移植患者10例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分别在0、4、8、12及16cmH2O五个不同压力呼气末正压通气,测量动脉血气、直接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以了解不同压力下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1)肝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治愈率为100%(10/10)。(2)呼气末正压通气值在8~12cmH2O时,10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已达较好水平,此时其他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速度未受明显影响,至呼气末正压通气值在12~16cmH2O时,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未进一步提高,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中心静脉压及门静脉血液流速变化,表现为中心静脉压增高、门脉血流速减慢。结论:在肝移植术后并发呼气衰竭应用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时,以8~12cmHO压力较为适宜,此压力不但能较好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而且对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影响也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