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三类细胞免疫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阳性的巨噬细胞数来测定巨噬细胞吞噬率;应用针对CD系列的单克隆抗体作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百分率及其比值;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肿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蓍性差异(P<0.05)。巨噬细胞吞噬率与CD4/CD8比值、红细胞免疫RBC-C3bRR及RBC-ICR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降低,对于肿瘤患者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 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 ,观察胸腺肽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2 )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 ;(3 )AL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 ;(4 )治疗后A、B两组比较 ;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 ,A组治疗后CD3 、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 ,其中AL患者受抑更甚 ,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尤其对NK细胞 ,它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免疫核糖核酸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唐金海赵祥生*宋心龙*朱继荣*江然*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6年8月在32例手术后的乳腺癌治疗中使用iRNA(免疫核糖核酸),并着重观察了其中12例用药前后患者的OT皮试反应、巨噬细胞吞噬率、自体瘤抗原皮试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EGF在恶性淋巴瘤的微转移检测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5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S-VEGF)和骨髓VEGF(B-VEGF)的表达水平,用8例健康人血清和4例健康人骨髓作对照。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S-VEGF浓度的中位数较健康对照者的明显增高;合并白血病或骨髓侵犯的淋巴瘤患者的B-VEGF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S-VEGF和B-VEGF浓度的中位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S-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均无相关性;而惰性淋巴瘤的S-VEGF水平比侵袭性和高侵袭性的淋巴瘤S-VEGF水平低;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S-VEGF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DH浓度与S-VE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VEG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和骨髓中的表达,对临床分期、病理恶性程度、肿瘤侵犯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VEGF的检测对恶性淋巴瘤治疗反应的判断有一定价值;VEGF与LDH相似,有望成为判断恶性淋巴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化疗和胸腺肽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胸腺肽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加胸腺肽治疗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 、CD4^ /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胸腺肽能明显增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它是1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陆紫敏  修冰  薄兰君  郑伟萍 《肿瘤》2004,24(1):59-6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用胸腺肽 化疗,B组46例用单独化疗,治疗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值,以其住院的80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3)急性白血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4)治疗后A、B两组比较: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免疫细胞亚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受抑更甚,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对NK细胞,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的诊新、疗效观察等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SF测定,旨在了解SF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106例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及CD4/CD8数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Ⅰ、Ⅱ期患者CD3降低,CD8升高(P<0.05),而Ⅲ、Ⅳ期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了解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卡介苗免疫治疗前后病人OT皮试反应能力与临床表现的动态变化来认识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加进免疫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免疫治疗采用卡介苗上划痕法,每周2次,连续4周,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病人及非肿瘤对照者的OT皮试反应能力表现在高低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特点,这说明各个体间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别十分悬殊.进一步对比治疗措施对OT皮试反应能力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手术、化疗、放疗的抗肿瘤治疗还表现出有助于(OT皮试反应能力的恢复与增强,这在接受卡介苗免疗的病人,增强OT皮试反应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住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60例,分别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每个周期化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患者的血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逐步上升,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肿瘤缓解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胆固醇水平>5.5 mmol/L,肿瘤缓解率高达81.8%。结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恶性淋巴瘤呈负相关,血胆固醇水平可作为判断恶性淋巴瘤疗效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状态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逆了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肝癌治疗前后的免疲状态,免疫治疗的可能性及途径,常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和选择,肝癌免疫治疗的特殊性及可能的突破点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应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过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对16例恶性脑瘤术后患者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此瘤苗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及瘤苗治疗后的全身反应和局部皮肤反应,探索瘤苗治疗恶性脑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 2例化疗前后和 2 6例生物化学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 化疗结束后 1个月患者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CD4 和CD8 细胞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化疗后应用免疫治疗组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化疗结束后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3例急性白血病及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脑脊液中的铁蛋白值(CSF-Fer),并探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价值。CNSL组27例,CSF-Fer值为29.15±2.67μg/l;比非CNSL组(2.52±1.44μg/l)及正常组(2.44±0.96μg/l)相差显著(P<0.01)。而后二组间CSF-Fer值无显著差异。CSF-Fer与患者血清铁蛋白间无相关(γr0.05)及临床表现相关。本研究提示CSF-Fer可以做为CNSL的诊断及反应病情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CSF-细胞学检查呈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国产香菇多糖对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顾康生  官伟宁 《肿瘤》1997,17(6):465-470
国产香菇多糖对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顾康生官伟宁姚阳梅蔚德黄凤心香菇多糖(天地欣)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类大分子物质,也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研究表明,它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已证明,天地欣对肺癌、胃癌患者体内T淋...  相似文献   

16.
脑瘤消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瘤消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脑瘤消胶囊灌胃给药后,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指数和血清凝集素等。结果1.0~2.0g/kg剂量的脑瘤消胶囊可明显增加荷S18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和脾指数,并可提高其血清凝血素含量。结论脑瘤消胶囊可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胞必佳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新药胞必佳———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Nocardiarubracellwallskeleton ,N CWS)是目前具有较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之一 ,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恶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膀胱癌、胃肠道肿瘤、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治疗有效。恶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 ,控制恶性浆膜腔积液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我院于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应用胞必佳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 38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  相似文献   

18.
CD47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上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释放抑制信号,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淋巴瘤细胞CD47表达上调是诱导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就CD47诱导的免疫逃逸、靶向CD47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醇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1侧恶性肿瘤及60名正常人的尿铁蛋白浓度,发现各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尿铁蛋白值均高于正常,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患者在治疗前尿、血铁蛋白呈正相关(Υ=0.638 P<0.001)。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恶性淋巴瘤组及其它肿瘤组患者尿铁蛋白值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分别占84.6%,80.0%和84.0%,而血清铁蛋白则分别为76.9%,60.0%和64.0%。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及复发时尿铁蛋白值升高;缓解期下降。尿铁蛋白测定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监测白血病化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勇威本 《癌症进展》2006,4(2):152-156,130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以往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等组织细胞肿瘤,进行了重新认识,并证明大多数病例为T细胞、NK细胞或B细胞淋巴瘤以及噬血细胞综合征。本文介绍新的WHO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分类、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及预后。噬血细胞综合征是非肿瘤性、巨噬细胞增殖、活化伴有噬血细胞吞噬现象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介绍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重新认识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