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的抑郁心理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应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笔者对57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真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58-58
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方面的多种症状的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抑郁症成为威胁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常见疾病,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2],也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关键的需求.我们对106例老年抑郁症基础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糖尿病不能治愈、需终身服药,以及并发症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变化,出现抑郁症。Padgett报道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5.
范士忠 《养生月刊》2020,(2):177-179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33.1%有抑郁症状,65岁以上老人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有16.0%,重症抑郁的患病率为5.3%,其中65~70岁年龄组较多。老年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临床医学研究证明,以下几种老人容易患抑郁症。生活习惯不良的老人如吸烟、饮酒、不爱运动.  相似文献   

6.
老年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群清 《河北中医》2005,27(10):790-792
老年抑郁症泛指发病年龄60岁以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过度低落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疾病,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一般病程较长,且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部分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躯体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骨折、肿瘤等疾病)并存。国内资料表明,北京城乡13.4%的老人有抑郁症状,监测发现老年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39%,老年住院病人抑郁障碍发病率为36%。  相似文献   

7.
<正>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是指具有情绪低落、敏感多疑、记忆减退、神疲体倦、失眠多梦等抑郁相关症状但尚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抑郁症之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1]。SD是抑郁症的前驱阶段,与健康人群相比,SD患者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显著升高[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笔者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SD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以闷闷不乐、情绪消沉,甚至悲痛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有自杀行为倾向,严重者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1]。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明显下降,且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易产生抑郁情绪,据报道老年抑郁症的年发病率高达16%[2]。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仍以药物干预为主,多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受药物不良反应及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等因素影响,效果欠佳[3]。中医认为,肾虚肝郁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基本病机[4],故笔者自拟滋肾开郁汤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39例,收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抑郁症是特指老年期(≥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症,以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病程较长,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5%[1].在6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慢性倾向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的典型症状有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减低以及思维迟缓等,甚至自罪自责、悲观厌世,并且可能伴有饮食下降、睡眠困难等一系列躯体症状。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55岁或者60岁以后的抑郁症患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且伴随着身体和心理机能的退化、记忆衰退等许多老年期特点的一种精神疾病。随着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外,抑郁症的发生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密切相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和内分泌学说最为人们所认可。现对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涉及的单胺类神经递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诊治过程中,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癌症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1]。癌症患者在承受躯体痛苦的同时,约34%~44%的癌症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最为明显。肿瘤抑郁症即肿瘤相关性抑郁或癌症相关性抑郁,是由癌症诊断、治疗及其合并症等导致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的情绪病理反应。其发病率国外为3.70%-58%,国内为25%-75%[2],甚至有学者认为几乎90%的癌症患者遭受抑郁的长期折磨[3]。有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更可帮助患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痰瘀论治老年抑郁症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过度低落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疾病。可伴有思维及行为的改变及食欲降低,情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有人提出,老年性抑郁症的病因中,血管源性的大脑白质损伤和额叶-纹状体功能障碍有可能是老年抑郁患者中脑血管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期抑郁症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2].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抑郁又是老年人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现将老年期抑郁症状的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抑郁症是老年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下降,药物剂量有时不能增加到有效剂量,影响最终疗效[1]。研究表明联合中药制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明显[2]。笔者采用氟西汀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治疗6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老年组各因子差异性更加明显,尤其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更为突出。[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状况较差,60岁以上老年人更加严重,给予血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良好、恰当的情志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加剧,主要包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1]。1项研究[2]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患者达到1,507万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高达100%。众所周知,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痴呆症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亦逐年增加。老年痴呆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视力状况或被认为是认知障碍导致的视力障碍,往往作为手术的排除标准[3]。  相似文献   

17.
<正>产妇经历妊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及情绪方面的变化,大部分产妇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产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但也有一部分产妇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而发生心理失衡,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抑郁症通常在产后2周后出现症状,以产妇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淡漠、有自杀倾向等为特征。[2]产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伴随着其机体各种功能的退化,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大,任何的外界条件和环境都可能对其造成心理影响,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病学特征、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浅谈,综述分析老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老年抑郁症指60岁以上老人出现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运动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老年抑郁症常以肾虚为基础,多为年老体衰,肾脏亏虚,不能生髄输济于脑,“肾脑失济”以致髓海空虚、神明失养发为抑郁。从中医理论出发,将老年人五脏虚衰,好发情志病的特点以及老年抑郁症的症状相结合,基于“肾脑相济”理论对老年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进行探讨,希冀为中医临床从肾脑论治老年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及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