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毫针刺右侧劳宫穴、内关穴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结果: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81.82%。结论: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并可作为药物复律无效后的补充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4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确诊后,在发作间期应用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然后应用针刺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有效31例,占73.81%,无效11例,占26.19%。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神门穴可有效治疗房室结折返室上速(AVNRT)和房内折返室上速(IART),对旁路折返室上速(AVRT)也有一定疗效,但是对房颤(Af)疗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刺内关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上性心律失常在急诊中经常遇到 ,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2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内关穴的方法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2 2例 ,女 14例。年龄 2 5~ 65岁。其中冠心病 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 2~ 2 5年 ,其中2例为首次发作。均在心慌、胸闷时来诊。查舌淡白或舌边有瘀斑 ,脉细弱。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窄 QRS波群 ,心室率 160~ 2 4 0次 /分 )。针刺后立即作心电图对照针刺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治疗方法 :双侧内关穴可任选一穴。常规消毒后用 0 .5~ 1寸毫针 ,针尖沿经脉循行去…  相似文献   

4.
针刺内关穴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内关穴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至今还未见报导 ,自 1998年以来 ,对 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 ,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针刺内关穴配合点按其他穴位 ,成功地终止了较顽固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疗效颇佳 ,成功率10 0 %。现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  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7岁 (18~ 56岁 ) ;平均病程 7.5年 (2~ 13年 )。 5例均有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史 ,其中预激征候群引起室上速的 3例 (LGL 1例 ,WPWB型 2例 ) ;房室结三径路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异位兴奋性增高引起的折返性…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笔者2005年1月-2009年2月采用针刺内关穴的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均转复心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6例均为干休所老干部、家属.年龄71~82岁,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病史.所有患者均因心慌、胸闷来诊,经听诊、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窄QRS波群,心室率160~240次/min).  相似文献   

6.
针刺内关、巨阙穴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较为危重的心律失常之一.笔者近年采用针刺内关穴、巨阙穴治疗本病 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内关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进 《江苏中医药》2009,41(2):46-47
近年来。为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干预作用,笔者用此法治疗因食道心房调搏术而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30例患者行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心律平,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96.67%,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道调搏术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最佳刺激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两组室上速患者分别以超速抑制法及猝发脉冲法进行终止,观察其治疗效果、成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AVRT中猝发脉冲法终止成功率为85.7%;超速抑制法终止成功率57.1%,两种方法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VNRT中猝发脉冲法终止成功率92%;超速抑制终止成功率68%,两种方法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猝发脉冲法相较于超速刺激法更容易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针刺内关穴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凤星 《中国针灸》1997,17(5):314-314
针刺内关穴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34例屈凤星(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235000)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单侧内关穴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34例,取得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其中...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文  魏鑫  李军 《山西中医》2008,24(1):27-2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其治疗疗效明显,与西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比是一种安全、低费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有关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较少,本文总结有关临床观察报道和实验研究进展,试图对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食管心房调搏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经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二组:(1)46例刺激方式均用S1S1非程控刺激法超速抑制及S1S2程控刺激法期前刺激终止PSVT;(2)43例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70—210mg/次;静脉注射后,观察并记录心电图、血压情况,了解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影响。结果:食管心房调搏终止PSVT有效率为89.1%,普罗帕酮组终止PSVT有效率为87.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治疗PSVT安全、可靠、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磁性皮内针内关穴防治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荣  徐芬  韦桂晔 《中医研究》2001,14(4):62-63
对频繁发作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病人,其中阵发性心房纤颤3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经药物转复窦性心律后,药物不能控制复发者,采用皮内针按入"内关"穴,得气后将尺寸为8×20×2mm消毒磁片覆盖内关穴位,然后胶布固定,5天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其有效率为7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食管心房调搏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经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二组:(1)46例刺激方式均用S1 S1非程控刺激法超速抑制及S1S2程控刺激法期前刺激终止PSVT;(2)43例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70-210mg/次;静脉注射后,观察并记录心电图、血压情况,了解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影响.结果:食管心房调搏终止PSVT有效率为89.1%,普罗帕酮组终止PSVT有效率为87.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治疗PSVT安全、可靠、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8例马向明(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317007)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15~56岁;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使用各种剩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及药物疗法,但疗效不明显。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关穴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心肌损伤的病理学保护机制。方法:Ach 66μg、CaCl_2 10 mg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致大鼠阵发性房颤,连续7 d造模成功,并观察针刺双侧内关穴和对照药物胺碘酮灌服4.5 mg/(kg·d)治疗后,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大鼠心房肌病理学损害程度较轻,心肌间质水肿及心肌纤维断裂、灶性融合等方面均好于模型组,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心房肌病理学表现相似。讨论:针刺内关穴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房颤大鼠心房肌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澎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800-8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笔者近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四组患者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四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均能有效、安全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救治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患者,采用注射用胺碘酮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救治成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救治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检查前予针刺内关穴(双侧)、口服倍他乐克。比较2组心率以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对照组心率下降例数少于观察组,无变化及心率上升例数多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可降低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患者心率、调整心律,减少冠状动脉CTA成像血管伪影、错层等,能更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情况、狭窄程度,提高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