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允剑 《新中医》2014,46(4):54-5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血浆黏度、血浆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血浆乳酸及PaCO2值均有所降低,试验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O2、SaO2值均有所升高,试验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瘀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AECOPD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Fg、D-D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g、D-D、Pa O2及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但治疗组Fg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均P0.01);60例患者治疗前血浆Fg、D-D水平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r=-0.493,r=-0.438,P0.01),治疗后血浆Fg、D-D水平与Pa O2亦呈显著负相关(r=-0.452,r=-0.325,P0.01,P0.05),治疗前后血浆Fg、D-D水平与Pa CO2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改善AECOPD血瘀证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Fg、D-D水平与AECOP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针160 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一天1次,2周后观察两组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评定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血浆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平均压(MAP),心输出量(CO)。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后治疗组血浆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平均压(MAP)、心输出量(CO)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加重期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探讨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有效性及细节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各17例。2组均给予平喘止咳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细节干预。观察对比2组治疗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情况(FEV1、FVC、FEV1/FVC),治疗干预前、后的血气情况(Sa O2、Pa CO2、Pp O2)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94.1%)优于对照组(82.4%)(P 0.05);研究组FEV1(2.7±0.4) L、FVC(2.9±0.6) L、FEV1/FVC(66.8±12.7)%均高于对照组(1.8±0.3) L、(1.7±0.5) L、(61.2±12.1)%,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a O2(66.4±4.6) mm Hg、Pp O2(96.7±2.5) mm Hg高于对照组(61.3±3.1) mm Hg、(91.3±4.2)%,Pa CO2(41.3±2.9) mm Hg低于对照组(45.7±3.3) mm Hg,血气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平喘止咳汤及细节干预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方案,将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肺功能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3.02±0.55)V/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97±0.44)V/L、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86.03±10.05)mm Hg (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参附、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两周后评定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BNP(血浆脑钠肽)水平和LVEF(左室射血分数),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BNP水平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益于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低流量持续吸氧,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3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Pa CO2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邹继红  刘影  张秋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09-1212
目的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β受体阻滞剂、抗凝素、降脂剂常规治疗,4周为1疗程;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内滴注,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率变异性(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变化及中医症状(包括胸闷、短气、心痛)改善情况。结果 1)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93.8)较对照组(145.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治疗后实验组(SDNN:103.2±13.1、SDANN:98.1±18.9、RMSSD:29.9±16.2、PNN50%:5.9±3.2)较对照组(SDNN:99.2±13.7、SDANN:87.2±19.8、RMSSD:26.1±10.3、PNN50%:4.3±3.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下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SDNN、SDANN、RMSSD、PNN50%等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沁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另56例患者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氧分压(Pa O2)(76.6±6.2)mm Hg和心脏射血分数(51.3±4.1)%均高于对照组(74.2±5.8)mm Hg、(44.2±3.7)%,研究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43.1±3.6)mm Hg低于对照组(57.4±4.4)mm Hg,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在高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78例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营养指标、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CO2(44.35±4.27)mm Hg、Pa O2(79.18±4.36)mm Hg、Hb(101.4±5.6)g/L、Alb(32.8±3.4)g/L,对照组治疗后Pa CO2(48.09±5.13)mm Hg、Pa O2(71.78±4.25)mm Hg、Hb(85.7±3.9)g/L、Alb(25.6±3.8)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撤离时间、住ICU病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在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加强营养供给,缩短机体通气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28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别。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 vs 69.4%,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分别为(53.16±2.58)%及(50.31±2.10)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6.08±2.15)%和(54.17±2.34)mm (P<0.05);观察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 体力、情绪、症状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2.02±0.85),(4.67±0.28),(8.09±0.26),(29.31±2.74),对照组分别为(15.89±1.04),(5.26±0.35),(10.13±0.42),(35.98±3.1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2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负性情绪,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 vs 56.5%,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分别为(34.09±2.21)及(38.13±5.19),显著低于对照组(38.17±2.64)和(46.80±5.7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LQI症状与感受、日常活动、休闲娱乐、工作和学习、人际关系、治疗及总分分别为(0.98±0.34),(0.63±0.37),(1.01±0.36),(0.62±0.39),(0.85±0.31),(0.78±0.31),(7.21±1.38),对照组分别为(1.43±0.62),(1.17±0.45),(1.35±0.46),(0.98±0.44),(1.12±0.36),(1.17±0.53),(9.43±1.6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降压及降脂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疗程4周。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 vs 71.0%,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26.76±10.41)mmHg和(78.13±5.21)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142.33±12.62) mmHg和(84.24±5.47)mmHg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相比较[(1.97±0.20),(5.38±0.57),(3.35±0.73) mmol·L-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1.68±0.16),(4.60±0.51),(2.94±0.62) mmol·L-1,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液黏度分别为(3.68±0.74),(16.33±2.40),(1.30±0.43) mPa·s,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5.26±1.17),(21.46±2.84),(1.68±0.55) mPa·s,P<0.05]。 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在降压及改善脂代谢紊乱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 ,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 ,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 ,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 ;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 ;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中西医结合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34) ;说明发病7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 ,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 将11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西医联合中药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40 g及丹参注射液20 mL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点,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及血清hs-CRP及IL-6的差别。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 vs 75.9%,P<0.05);治疗后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47±0.52) vs (3.40±0.87)片/周,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6) vs (1.33±0.4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s-CRP及IL-6分别为(4.89±0.96),(1.60±0.52) mmol·L-1,(5.76±0.97) mg·L-1,(76.59±14.38) ng·L-1,显著低于对照组(5.90±1.13),(1.84±0.67) mmol·L-1,(7.36±1.03) mg·L-1,(102.85±19.88) ng·L-1 (P<0.05)。 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一般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丹红注射液的临床药物治疗,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进步的比率46.67%(21/45)和总有效率91.11%(41/45)均显著提高,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1.39±0.21)m Pa·s,全血黏度高切值(5.91±0.12)m Pa·s,全血黏度低切值(7.18±1.34)m Pa·s,红细胞压积(40.23±4.15)%,血小板黏附率(26.73±5.24)%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值(74.61±7.82)分和FMA评分值(54.88±5.36)分均显著提高,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丹红注射液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配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和观察组(温阳健脾汤),每组各40例,治疗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肠c-kit及SC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0% VS 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酪氨酸激酶受体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4.8±2.3 VS 8.2±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结肠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结肠c-ki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39±0.17 VS 0.28±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0.72±0.23 VS 0.7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温阳健脾汤能够提高结肠c-kit,SCF蛋白的表达,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改善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林虹  于志峰  陈红昊  王志凌  李育红  武学润 《中草药》2018,49(22):5373-5377
目的探讨甜梦口服液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接诊的90例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维持原有利培酮剂量不变,治疗组联合使用甜梦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桡骨骨密度、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血清PRL水平为(80.64±35.12)ng/m L,低于对照组[(145.46±45.73)ng/mL],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TESS评分、CGI评分分别为(2.64±1.25)分、(1.54±0.47)分,对照组TESS评分、CGI评分分别为(4.27±3.16)分、(2.39±0.66)分,治疗组TESS评分、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桡骨骨密度为(-0.27±1.46)SD高于对照组的(-0.95±0.86)SD,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电图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异常。结论甜梦口服液可以改善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有效降低血清PRL水平,提高桡骨骨密度,改善月经不调和溢乳情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凉膈散加减,1剂/d,疗程1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8,72 h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后24,36,48,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时间[(7.31 ±3.12)d vs(10.22 ±4.42)d]、平均住院天数[(12.32±2.35)dvs (16.43 ±3.43)d]及死亡率(22.5% vs 42.5%)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