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当前部队官兵吸烟状况及控烟工作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18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调官兵吸烟率为34.0%;士兵吸烟率呈随军龄增加而升高趋势,官兵吸烟率呈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下降趋势;吸烟官兵戒烟率为21.3%,52.9%的官兵有戒烟意愿;除少数几种疾病外,官兵对吸烟或被动吸烟导致疾病的知晓率均不理想;部队虽有控烟制度,但控烟宣传教育欠缺。结论部队卫生工作者应根据官兵吸烟/戒烟现实特点,加大控烟、烟害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被动吸烟暴露情况及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保定市4所高校27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2602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总吸烟率为12.9%。2267名不吸烟大学生中,被动吸烟率24.6%,其中男生38.4%,女生12.4%,男女生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男生的被动吸烟率随着年级的升高明显升高( P <0.01)。艺术类和体育专业男生被动吸烟率高于其它专业( P <0.01)。宿舍是男生被动吸烟发生率最高的场所。90%以上大学生知晓被动吸烟危害健康,但知识掌握不全面。38.2%学生对被动吸烟表示非常反感,能够做到主动劝阻的只有16.3%。结论应加强高校控烟工作,强化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被动吸烟状况。  相似文献   

3.
杨素梅  冯向先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64-2165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吸烟认知、态度和吸烟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山西某两所高校18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大学生吸烟认知及吸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700份,收回率为91.6%。1700名被调查学生中不同年级学生对烟草有害成分中尼古丁和烟焦油的知晓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对烟草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放射性物质的知晓率有差异(P〈0.01)。该组大学生总吸烟率21.1%,不同年级吸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虽然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和吸烟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不同年级吸烟率水平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潮州市城乡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可行的控烟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及统一的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 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总吸烟率为30.38%,男性吸烟率为57.16%,女性吸烟率为1.41%,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不同职业中以农民吸烟率最高,分别为男性85.14%、女性33.33%.63.33%的人选择在家里吸烟,有56.47%的人吸烟是由于习惯和个人爱好.结论 吸烟行为是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复杂的社会、个人因素,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创建无烟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细致和复杂的工作.控烟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在社区、农村、学校、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营造戒烟、控烟的氛围,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戒烟,参与控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区中、小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我区推动和发展学校的控烟工作、制定学校控烟措施、开展被动吸烟的干预工作、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城区92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被动吸烟情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等相关信息。结果:我区中小学生被动吸烟率54.6%。83.4%认为被动吸烟会损害健康,67.3%赞同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被动吸烟的场所73.7%来自于家中,68.8%来自于家外,29.4%的学生还有吸烟“能增加男孩的吸引力”,33.7%的学生存有“吸烟能减轻体重”的错误认识。结论:我区中小学生大多数遭受被动吸烟的侵害,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不足。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控烟中的作用,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状况及对公共场所实行禁烟规定的认知态度,为南充市禁烟法的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城乡15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1 434人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率为85.28%,对控烟法的知晓率为70.99%,城市高于乡镇和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68,P=0.000),仅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省南充市禁烟令很有效,46.04%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微小,四川省南充市控烟宣传不够。结论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的水平较高,对禁烟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应加强四川省南充市城乡禁烟、控烟的健康教育,普及禁烟法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婚夫妇烟草控制知识、吸烟行为、举办无烟婚礼意愿的现状,为实施家庭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拦截的方法,对巩义市810名新婚夫妇的控烟认知及举办无烟婚礼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新婚夫妇现在吸烟率为17.28%;新婚夫妇对吸烟引起中风和心脏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9.51%和39.38%,对二手烟雾引起成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为29.63%;81.36%的新婚夫妇支持室内公共场所禁烟,39.38%的新婚夫妇愿意举办无烟婚礼。结论新婚夫妇对吸烟和二手烟雾引起的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以及无烟婚礼举办意愿均较低,实际举办无烟婚礼的更低,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传播,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摒弃传统待客敬烟习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丹东市中学生的吸烟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丹东市25所中学12~18岁的中学生6453名进行吸烟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2.3%;9—14岁学生吸第一支烟的比例最高为75%。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吸烟行为早期预防教育和干预,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军委江主席关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重要指示和上级爱卫会《关于开展控烟禁烟活动》的通知精神。32430部队在深入开展“四不”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控烟、禁烟活动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官兵的卫生文明养成,以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为使这种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7月初,该部队爱卫会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部署,要求在教育上区分层次,结合实际,科学施教;在指导上坚持经常,逐级负责,分类指导;在落实上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注重实效。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认识吸烟危害性和禁烟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戒烟;二是明文规定全部队范围内的礼堂、医疗机构、会议室、办公室、图书室等13种各类场所禁止吸烟;三是强化教育,加大投入。各  相似文献   

10.
某师范学院大学生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的现状,为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562名周口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550份(收回率为83.3%)。550名被调查学生中总吸烟率20.18%,其中男生吸烟率38.87%,女生2.04%,男女生吸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吸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95.09%的大学生认为吸烟损害健康,93.82%的大学生认为被动吸烟有损健康。结论大学生虽然知晓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但吸烟率仍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男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炜  陈刚 《中国基层医药》2001,8(4):347-347
青少年吸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 ,笔者于 2 0 0 0年 3~ 5月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控烟干预对策。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由于医学院女生吸烟率较低 ,本文只对医学院男生进行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在校四个年级共 991名学生作为调查人群。1 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 ,在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目的 ,学生在教室内集中填写问卷 ,所有老师均不在现场。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我市城市居民吸烟现状,为今后我市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6个街道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及吸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298人,其中男性638人,女性660人。总吸烟率、现吸烟率、重度吸烟率分别为31.59%、28.51%、12.56%,标化率分别为32.04%、30.18%、12.04%。男性总吸烟率、现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远高于女性。结论铁岭市城市居民吸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民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在居民中开展戒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城市居民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对珠海市香州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746人进行吸烟行为调查。结果该区15岁以上常住人群吸烟率为26.5%,男性42.2%,女性4.6%;男性35~45岁组吸烟率最高,为34.1%,55岁以上最低,为21.6%;认为在苦恼时、闲暇时、在社交场合时、开心时容易吸烟的人,分别占27.0%、17.5%、15.9%、6.40%;27.3%的吸烟者认为如果在未来6个月让自己戒烟是能够实现的。74.9%的不吸烟者介意别人在自己附近吸烟。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烟害的认识,加强控烟健康教育,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14.
贺晓 《淮海医药》2005,23(6):490-491
目前中学生吸烟率较高,且有增高趋势。为了解我市高中学生的吸烟情况,给今后开展对学生进行吸烟危害健康和禁烟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9月对本市随机抽取不同类型的高中学生进行了吸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9.4%,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为8.3%,干预后较干预前减少17人。干预前后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7.2%和98.1%,干预前对吸烟与前列腺炎知晓率最低为63.8%,干预后对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4.2%。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支气管炎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4.5%和96.7%,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中耳炎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分别为61.0%和79.6%。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5.9%和97.9%,干预前对被动吸烟与白血病的知晓率最低为64.9%,干预后对被动吸烟与中风的知晓率最低为78.9%。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提供戒烟服务有所增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吸烟人数有所减少,对吸烟的认知,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同时,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也加强了控烟宣传,医院控烟的氛围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25%,男性医师的吸烟率47.3%,女性1.5%[1]。有研究[2]报道,美国医务人员吸烟率仅为4%,英国仅为3%,澳大利亚为6%。本文对部分医务人员进行控烟知识宣传,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以了解我省医务人员吸烟情况及干预效果,为创造无烟环境探索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医院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吸烟状况调查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7.95%,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为27.13%,女性吸烟率为1.00%;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不同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和婚姻状况的医务人员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烟草危害认识正确率均在70%以上,吸烟相关疾病中的肺癌、肺气肿和冠心病知晓率均超过90%,但对骨质疏松、男性性功能障碍、急性牙龈坏死或溃烂等掌握率稍低(80%~90%),对被动吸烟相关疾病掌握率均较高(≥90%)。结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状况比较严重,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应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控烟培训,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创建无烟医院环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吸烟现况,分析吸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集中调查的方法。结果本次共调查了2695名成人,吸烟率为22.60%(标化吸烟率为30.0%),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4.99%,女性吸烟率为5.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73,P=0.000)。初中文化程度吸烟率最高为27.52%,不同文化程度间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7.18,P=0.002),不同职业居民吸烟率卫生事业单位人员最低为14.81%,与其他职业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8.29,P=0.000),吸烟者中33.20%的人每天吸烟20~29支。结论海淀区居民吸烟率低于北京市总体水平,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吸烟率不同,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的控烟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吸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吸烟问题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也比较普遍。为了认真贯彻《全军除害灭病规划》,在部队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沈阳军区某团从1994年3月开始在全团范围开展群体“控烟、戒烟”活动。  相似文献   

20.
曹鹏远 《淮海医药》2010,28(4):311-313
目的了解吉林省青少年被动吸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实施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共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的平均吸烟率为18.3%;13.7%的青少年尝试吸烟年龄在16周岁以下。41.6%的青少年在家里遭受二手烟危害,38.1%的青少年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危害。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知晓率为87.8%。结论青少年吸烟及被动吸烟的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家长和老师的吸烟行为为青少年树立了不良榜样,迫切需要制订适宜政策为青少年营造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