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的显微解剖,为该部位的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5具尸头标本,在4-4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的显微解剖关系。并计算其相关参数。结果: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源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根据其血管来源及走行,穿通动脉可分为:无分支、近端分支及远端分支型,其中以近端分支型的穿通动脉管径较大,分布区域较广。这些穿通动脉终止在相对较远的区域。(1)前部:视交叉、垂体柄及漏斗;(2)中部;乳头体及灰结节;(3)后部:后穿质及后颅窝;(4)外侧部:旁中线穿质及视束前部。在中线部位,穿通动脉与两侧的大脑后动脉重叠及吻合相对较少。结论:第三脑室底穿通动脉可分为三型,其中近端分支型的穿通动脉管径较大,分布较大。了解这些解剖结构的特点,可避免在第三脑室底手术中损伤这些血管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经胼胝体一透明隔穹窿间人路到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国人尸头上模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的手术操作,观察和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冠矢点位置较为恒定,距眉间约(125.9±6.76)mm;冠矢点前1cm到4cm范围内85%无额静脉或粗大的桥静脉;在冠矢点前2cm到第三脑室最顶端的连线上,其到胼胝体的距离是(39.33±3.05)mm,胼胝体的厚度为(6.63±1.32)mm,透明隔的上下径为(9.75±3.23)mm,穹窿的厚度为(3.84±0.69)mm;10例标本中有9例存在明显的透明隔间腔;穹窿可切开的长度,平均为(22.19±8.37)mm;胼周动脉的平均管径为(1.31±0.34)mm;胼胝体呈量白色,内无大的血管;大脑内静脉位于中间帆内,左右各1支,大多基本平行,直径相仿,平均为(1.99±0.61)mm;两者之间无静脉相连.通过解剖学观察得出详实的数据,对指导临床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9.
大脑内侧面的观测与脑内神经核团立体定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68只整脑的136个大脑半球内侧面。在以原点为基准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统的基础上,对前连合、后连合、室间孔、松果体上隐窝、第三脑室、丘脑间粘合(中间块)等结构进行了详细观测,经统计学处理,将结果作一报道。文章还探讨了对上述结构调查结果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忆的切开方式在第三脑室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10例第三脑室肿瘤患者的手术处理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10例第三脑室肿瘤中,室间孔前缘切开并切断一侧穹窿者5例,有3例出现意识障碍,1个月后好转。窒间孔后缘切开并结扎一侧丘纹静脉者3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室间孔后缘切开较切断一侧窿隆对病人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果 第三脑室室周的室管膜下和室管膜内含有胞体或突起与第三脑室直接接触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76例第三脑室附近肿瘤。讨论了几种少见的x线征象、颅咽管瘤钙化的阳性率、第三脑室附近肿瘤时蝶鞍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正> 自从1918年Dandy氏正式报告了脑室造影这一技术之后,已被人们广泛地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中线、后颅窝等处的占位性病变,而同时又伴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后颅窝占位性 相似文献
17.
Guo动静脉介入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Guo动脉、Guo静脉顺、逆行穿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1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男14具;女7具)观察了胫神经Guo血管鞘的位置关系;Guo动脉、静脉的伴行关系及管径;首次以股骨下端 线为樗测量了有关长度和距离(cm)。结果:(1)胫神经在Guo窝上部位于血管鞘外侧,在中部与Guo血管鞘前后重叠,在下剖则位于血管鞘内侧。(2)Guo动、静脉由上而下的伴行关系发为两型。Ⅰ型: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人胎儿第三脑室侧壁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人和某些动物一样,第三脑室室管膜表面覆盖着大量的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观察到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上存在着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纤毛丛中神经纤维单独行走或交织成网,它们发自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或自脑室外穿入而来。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