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院传染科于1996~1998年间对40例早期重症肝炎患者,应用生大黄导泻排毒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6岁。其中6~17岁7例,18~40岁28例,40岁以上5例,以中青年居多;40例患者均有黄疸,血清胆红素>100μmol/L32例,>170μmol/L8例;伴有腹痛、腹胀4例,伴有腹水3例,伴有极度乏力、嗜睡6例,伴有头痛、失眠5例,伴有持续不规则发热3例,伴有肝缩小2例,伴有鼻腔或牙龈出血8例,伴有尿常规异常5例,伴有酣睡中“尖叫”惊醒2例,伴有意识障碍2例。1.2 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3.
大黄芒硝治疗重症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自1984年8月23日~85年元月5日,对三例慢性重症肝炎(按郑州会议诊断标准)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大剂量单味生大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 徐××,男,22岁,工人。病案号62322。因纳差乏力,肝区隐痛,肝功反复异常二年,恶心呕吐,进行性黄疸加深半月拟诊为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于1984年7月8日入院。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剑突下2.0cm,质中,触  相似文献   

5.
大黄在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鉴于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重要方剂如栀子大黄汤(《金匮》)和茵陈蒿汤(《伤寒论》)均以大黄为其主要成份之一,因而提示大黄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以乙醇提取大黄,精制,配成注射液(1毫升相当生药0.5克),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为  相似文献   

7.
大黄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肝炎呈急性发病,临床以黄疸急剧加深、高热、出血、昏迷、肝功能衰竭以及呈亚急性发病的肝硬化、肝腹水等为特征.笔者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和教学中体会到,在重症肝炎的治疗和抢救中,大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会临危受命,给垂危的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8.
重症肝炎分急性坏死型和亚急性坏死型两种。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笔者每遇此证,常以大黄等药组剂治之,多能减轻症状,也有转危为安之验例,兹就大黄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略述个人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大黄通便颗粒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予大黄通便颗粒经鼻-空肠管灌入;对照组以生大黄泡水经鼻-空肠管灌入。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通便时间,并于入院2周时重新评定患者的Ranson评分、CTSI评分、BISAP评分、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脂肪酶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初次排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入院2周时,实验组APACHEⅡ、CTSI、Ranson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通便颗粒治疗SAP效果好,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护胰腺细胞,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杨德明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39-539
单味大黄的应用古籍载之甚多,现代医贤多重复方,于单味大黄似有所忽视。笔者体会,单味大黄若运用得当,其效不亚于复方。如治黄某某,女,28岁。1991年2月27日诊。患者因夫妻之间不和谐,于2月初出现精神抑郁,少言语。3日前出现烦躁,言语不休,骂詈不避亲疏,撕衣毁物,狂歌乱舞。经某医院肌注大剂量冬眠灵后,症状稍有缓解,今来我院求诊时症状又作。诊见面红目赤,声音洪亮,哭叫不休,腹胀,大便已5日未解。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证属肝郁化火,阳明热盛,腑气不通,上扰心神。治当通腑涤热安神。…  相似文献   

12.
大黄在重症肝炎治疗中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利胆退黄 张仲景治阳黄之茵陈蒿汤便首开先河。近年来,大黄在治疗急黄中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且疗效亦为世人所共识,笔者常用自拟大黄退黄汤治疗急黄。基础方:大黄30g~60g,茵陈50g,金银花30g,连翘10g,赤芍30g,丹皮10g,枳壳10g,郁金20g。若高热加白虎方意,结果发现随着大黄用量增加,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也随之缩短。据各地报道,认为大黄每日30g为常规量,余在临床中发现60g为最大剂量。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肝炎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使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因其起病急、病情险、病死率高而成为肝病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笔者近几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目前已发现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在我国中医与西医病名是不同的。中医没有病毒性肝炎这个病名,中医认为感受湿热所致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湿热困阻脾胃累及肝胆为急性无黄疽性肝炎。气滞血瘀,热伤肝阴为慢性肝炎。湿热痰瘀胶着。郁阻血分。肝胆失泄为瘀胆型肝炎,重型肝炎属“急黄”或“瘟黄”。  相似文献   

15.
单味大黄治疗瘀胆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应用单味大黄治疗瘀胆型肝炎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岁。黄疸持续时间25~50天,平均30天。黄疸指数平均92u,血清胆红质平均11.4mg%。SGPT 平均150u。治疗方法均住院治疗,每日用生大黄20g,开水频频泡服。另服维生素 B_1、B_6。每隔7~10天复查肝功一次。结果服大黄后,黄疽消失(血清胆红质在  相似文献   

16.
孙元鹏 《山西中医》2009,25(9):29-30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汤配合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加用清肝汤。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及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7.50%(95%CI=71.0%~96.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及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60.71%(95%CI=42.6%~79.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μ=2.1967,P=0.0217)。结论:清肝汤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其收益为:OR=0.22(95%CI:0.06~0.80),NNT:4(95%CI=2.05—24.44)。  相似文献   

17.
吴婉芬  李发枝 《中成药》1991,13(10):18-18
应用精制大黄片对照治疗轻度和重度型黄疸肝炎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重度型黄疸肝炎的治疗中治疗组的复常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用生大黄90g,加水400ml,煎液熏洗会阴部,然后用毛巾擦洗,同时用手指在局部作顺时钟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每次熏洗完毕后,取中极、会阴两穴,用生姜汁调制大黄20g 外敷。另每日用生大黄3~6g 泡水饮服。结果治愈56例,显效3例,有效1例,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生大黄辅佐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味生大黄辅佐综合基础疗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45例,患者病死率46.7%,低于对照组(综合基础治疗)的68.2%(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较快;因上消化道出血直接致死者,治疗组14.3%,对照组43.3%(P<0.01)。提示生大黄在亚重肝治疗的多个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症肝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存活率很低。笔者自1995年4月~1999年12月对68例重症肝炎患者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HGF),提高了存活率,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按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HGF治疗组68例,其中急重肝6例,亚重肝32例。慢重肝30例(HBV感染者56例,HAV感染者4例,HBV、HAV重叠感染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4.6岁。对照组50例,其中急重肝6例,亚重肝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