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应用乌贝和胃散治疗,对照组108例单用雷尼替丁胶囊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乌贝和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98.3%,而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率比较,治疗组在胃脘痛、口苦、口干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贝和胃散处方合理,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道国 《中国药业》2003,12(7):62-62
目的:观察复方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随机将消化性溃疡13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用复方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对照组65例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并进行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率为64.6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35%。结论:复方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根除HP,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杜蕾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223-1226
综述了国内外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滞留剂的研究进展.抗消化性溃疡胃滞留剂能促进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吸收,起到胃部靶向给药作用,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难治愈、易复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是主要致病因子,并在胃癌发病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治愈消化性溃疡,且可预防胃癌的发生.西药联用中药蒲元和胃胶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渍疡比单用西药在加速溃疡面愈合、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等方面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胃康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确诊的11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2例行雷尼替丁+丽珠得乐+阿莫西林+甲硝锉治疗,实验组60例行胃康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胃GMB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胃康胶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肠黏膜的微循环,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和胃宝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和胃宝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和胃宝胶囊治疗,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两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2.94%,治疗后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0.76±0.16)分和(0.80±0.18)分;对照组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6%、27.72%,治疗后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1.52±0.28)分和(1.47±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93.4%、87.5%,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4.1%;对照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96.9%、66.7%,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宝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彬 《贵州医药》2001,25(7):663-66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中药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①临床症状明显;②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为消化性溃疡;③近期未用抗酸剂。1.2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5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3∶1,年龄最大72岁,最小27岁,平均44.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半年,平均4.7年。治疗前纤维胃镜检查示:胃溃疡5例,其中多发性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复合性溃疡3例。溃疡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及尿常规检查异常。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自拟中药胃肠黏膜保护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胃肠黏膜保护粉治疗消化性溃疡300例,与西药雷尼替丁治疗的150例对照比较,服药42d后判定近期疗效,停药1年后复查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治愈率为86.66%,对照组分别为91.33%和764.67%,经X^2检验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 意义(P>0.05)。停药1年后治疗组溃疡复发率为2.31%,对照组为73.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胃肠黏膜保护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疗效与西药雷尼替丁相似,而防止溃疡复发则明显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姜辣素抗小鼠胃溃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致小鼠胃溃疡模型和阿司匹林致胃溃疡模型,判定胃黏膜损伤指数;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游离黏液量,胃壁结合黏液量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姜辣素能减少幽门结扎和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指数,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胃液总酸度。但对胃蛋白酶无显著影响。对胃液中游离黏液和胃壁结合黏液的分泌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姜辣素具有一定的抗胃溃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上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预防给药对不同因素所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水浸应激、无水乙醇和幽门结扎所致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每种胃溃疡模型均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咪替丁(0.1g/kg)组、麦滋林-S(1.0g/kg)组以及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低(0.5g/kg)、中(1.0g/kg)及高(1.5g/kg)剂量组。实验前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3d。以溃疡指数、胃液量、胃酸、游离酸、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等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剂量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灌胃给药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所选剂量范围内,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均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溃疡指数(P〈0.01);高、中剂量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溃疡的抑制作用与麦滋林-S基本相当。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还可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液游离酸分泌(P〈0.01),降低胃蛋白酶活性(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不同因素所致急性胃溃疡均具明确治疗效果;其抗胃溃疡作用机制除已知黏膜保护作用外,还可能与其对胃酸及胃蛋白酶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3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探讨了消化性溃疡时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全血粘度,血球粘度,血沉较对照组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认为消化性溃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改变,这为探讨血液流变学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用血流变学理论指导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为消化性溃疡诊断治疗又添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法莫替丁粉针剂与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法莫替丁粉针剂与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法莫替丁粉针组100例(A组)给该粉针剂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bid,iv;法莫替丁注射液组50例(B组)给法莫替丁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含法莫替丁20mg),bid,iv,gt,疗程均为4wk。结果:A和B组止血效果分别为89%和84%,(P>0.05);5d内上腹部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和82%,(P>0.05)。2组疗效综合评价分别为87%和8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2%和28%,(P>0.05)。结论:粉针剂与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ET)是一种血管张力调节因子,具有极强的血管活性。通过介导ET受体,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然而,ET过度表达将引起胃黏膜组织局部缺血、缺氧、酸中毒等症状,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因此,ET受体拮抗剂将可能成为治疗消化溃疡的新型药物。现就ET及其受体拮抗剂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和束水应激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10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艾普拉唑钠低、中、高剂量组(0.3,0.9和2.7 mg·kg-1)和艾普拉唑片组(0.9 mg·kg-1)。各给药组单次给予相应药液,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溶剂。采用幽门结扎和束水应激法建立2种大鼠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胃酸总分泌量、胃液pH、胃蛋白酶活力、前胃和腺胃溃疡面积等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艾普拉唑肠溶片比较,探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的药效作用。结果:艾普拉唑钠0.9和2.7 mg·kg-1组胃液pH升高,胃溃疡面积、胃酸总分泌量、胃蛋白酶活力降低,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病理病变程度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艾普拉唑钠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对大鼠急性胃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蒙脱石组 (5 0例 )患胃溃疡 18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2例 [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5 0±s 11)a],用蒙脱石散剂 3g ,tid ,疗程 4wk。胶态次枸橼酸铋组 (30例 )患胃溃疡 12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8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48± 13)a],用胶态次枸橼酸铋胶囊 110mg ,tid ,疗程 4wk。结果 :蒙脱石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80 % ,总有效率为 90 % ,胶态次枸橼酸铋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 6 0 % ,总有效率为 77% ;2组愈合率、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疗效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均轻 ,分别为 4 %和 3% (P >0 .0 5 )。结论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表征壳聚糖包裹的海藻酸钠-明胶-罗氏海盘车生物黏附微球,评价其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油包水(water-in-oil,W/O)乳化技术制备微球,扫描电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组织存留量测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表征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和黏附百分率,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大鼠实验分析载药微球抗胃溃疡的作用。结果:微球稳定性良好。呈类球形,表面褶皱,平均粒径为368.15 μm,包封率为98.55±0.09%,生物黏附百分率为90.42%±0.15%。大鼠实验表明,载药微球能降低溃疡指数,提高PGE2、NO、SOD的含量。结论:壳聚糖包裹的载药生物黏附微球可能通过促进胃溃疡大鼠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等机制达到治疗胃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地部队官兵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312例军人消化性溃疡(PU),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114例,胃溃疡(GU)173例,复合性溃疡(CU)25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74.47%。PU检出率以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结论军人PU以DU最多,GU次之,CU最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并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