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空肠系膜黄色肉芽肿少见,我院于1983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0岁,因下腹包块一周伴发热一天于1983年9月29日入院。检查:左下腹有明显隆起,触及儿头大小肿物,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触痛。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肿块13.5×12×8.1cm。入院后经抗炎治疗肿块大小无改变。于10月17日手术,见肿物位于屈氏韧带下70cm处,约15×15×12cm,表面暗红色,无包膜,大部分围绕着肠管,固定于盆腔,大网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直径1~3cm。将部分肠管与肿物、大网膜一并切除与肠吻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7岁,鼻塞、耳鸣,颈左上肿块3年,四肢末端冷、麻,针刺样疼痛1年,左手食指、中指尖溃疡半年入院。查体左侧下颌角水平胸锁乳突肌深面扪及8×4cm肿物,质硬,固定无明显压痛;右侧下颌角水平胸锁乳突肌深面触及4×2cm肿物,质硬,  相似文献   

3.
胃部双源性肿瘤国内外均有报道。但不多见。本院近十年来治疗贲门癌538例,发现有3例合并其它肿瘤。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性,47岁,因进食梗阻诊断为贲门癌入院,入院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胃部钡透:贲门部有4×4 cm之充盈缺损,胃粘膜断裂,胃膈距离增宽,胃窦部有4×2cm带蒂状肿块,边缘光滑。印象:贲门癌合并胃窦部息肉。于1986年6月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胸腹联合切口探查。术中见贲门有4×5×4cm之肿块,胃左淋巴结肿大,胃窦部有一带蒂状息肉,长约5cm,宽约2.5cm,活动度好。会诊认为息肉迟早为恶变之潜在因素,于是决定行  相似文献   

4.
副乳腺腺纤维瘤少见,我院1983年医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杨××,女,21岁,左腋下肿物半年余,逐渐长大,月经来潮时有轻度胀痛。检查:双侧乳腺发育正常。左腋下有肿块5×4cm,表面光滑,能推动,质硬,与皮肤无粘连。入院后作局部切除术。病理:肿块呈椭圆形,4.5×4×3cm大小,有包膜,呈分叶状。切面白色、呈纤维条索状,其中有细小裂隙。镜下见瘤组织由增生的乳腺导管及少量乳腺腺泡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0岁。脓血便一年半。于1984年8月22日入院。一般体检无异常发现。肛查:膝胸位5~7点距肛缘1cm处可扪及4×3cm肿块,质硬、不光滑、不活动,指套可见血迹,前列腺正常。阴茎根部背侧可扪及2×1cm肿块,轻度压痛。会阴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肉瘤罕见,我院近年来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52岁、因:“尿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4个月,终末血尿3个月而于1983年10月24日入院。体检全身情况无特殊。双合诊时耻骨上可扪到5×5cm肿块,中等硬度,活动度小,无触痛。膀胱镜检查见左侧壁及三角区有一8×5cm肿瘤,表面有白色坏死组织附着。B超检查为膀胱肿瘤致膀胱腔明显缩小。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胸片右上肺有陈旧性结核灶。诊断为膀胱癌。于1983年11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全切及迥肠代膀胱术。切除膀胱大小为12×10×10cm,癌肿来自左侧壁占据整个膀胱腔。病理诊断为:膀胱癌肉瘤侵及肌层。术后1个月因感  相似文献   

7.
精索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现将1例精索转移性腺癌报道如下。 男性,47岁。发现左侧精索肿物2年。开始时肿物不大、不痛。近1年来逐渐增大,下坠痛。当地医院曾诊断“精索炎”。于1983年3月24日入院。体检:左精索下端可触及5×3×2cm条索状肿块,  相似文献   

8.
多灶性脂肪肉瘤临床上少见,淋巴道转移也不常遇,本科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35686;系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2年,再现肿块2个月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本院病理会诊为分化不良型脂肪肉瘤。检查:左腘窝切疤内侧可及4.5×4.5cm肿块。术前先行~(60)CO放疗5500CGY,肿块缩小一半,于93年6月8日行肿瘤切切术,术中见肿块仍有21.5×3cm。术后病理:粘液型脂肪肉瘤伴出血放射性退变。术后复查一直良好。直至术后2年4个  相似文献   

9.
桥本氏病并发甲状腺癌(以下简称甲癌)国内仅见少数报道,其两者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现将我院57例桥本氏病患者并发甲癌的3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性,51岁,发现右颈部肿块一年于1989年6月16日入院。无高代射症状。查体:右甲状腺3.0×2.5×2cm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周围淋巴结无肿大。甲  相似文献   

10.
MPMT(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同一部位罕见。现遇二例报告如下: 例1:女性,31岁。1983年12月4日入院。住院号68154。主诉:背部皮肤肿块痒感10年,破溃二年。检查:L_4正中蕈样肿块3×2.5cm,表面分叶细颗粒状,蒂粗0.6cm。同月19日行棱形皮肤肿块切除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瘤。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6例胃平滑肌肿瘤。其中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30~67岁,主要临表现为上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或压迫症状、恶心呕吐及黑便等。X 线检查为胃体肿物或胃癌。6例全部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所见分别为:例1胃大弯向外生长肿块8×8×7 cm,例2胃小弯肿块5×4×4 cm,例3胃体肿块6×4×3 cm,例4胃体圆形肿块直径3 cm,例5胃小弯肿块直径11 cm,例6胃体向外突肿块直径4 cm,破裂出血.病理诊断:例1~4为胃平滑肌瘤;例5,6为胃  相似文献   

13.
阴茎肉瘤罕见,自1892年Beck报告以来,文献记载不到100例,国内近年报道6例。我科自1973-1983年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 43岁,因阴茎肿物4个月于1973年11月入院。阴茎根部有1O×8cm大小肿块,表面有4×3cm溃烂区;阴茎及阴囊水肿。12月行阴茎全切兼尿道会阴部移植。病理报告为阴茎平滑肌肉瘤,腹股沟淋巴绪阴性。1974年6月局部复发,肿块约9×7×3cm,再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及右侧阔筋膜修补术。1974年12月再次复发,5个月后肿块破渍,失访。例2 59岁,1971年在阴茎根部发现肿物,约0.5cm大小,经外院切除,病理报告为瘢痕瘤。1974年局部复发,再次切除,病理报告同前,并曾用~(60)钴治疗。1980年12月阴茎根部肿物再复发,直径约5cm,切检为平滑肌肉瘤。1981年飞月行广泛阴茎全切及尿道会阴部移植,病理证实为高分化  相似文献   

14.
同时性多原发癌少见,我院近7年中在首次手术时发现4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52岁。1983年7月16日以不全性肠梗阻入院。钡剂灌肠提示乙状结肠梗阻,考虑肿瘤所致。硬麻下手术,见结肠肝曲及乙状结肠近端各有一肿块,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降结肠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降结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标本切开观察:结肠肝曲肿块8×4cm,乙状结肠肿块4×1.5cm。病理诊断:结肠肝曲和乙状结肠分别为管状腺癌。术后住院25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痛。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肿块近端结肠及回肠扩张,腹内有淡黄色腹水约500ml。因无法切除肿瘤,行肿瘤部分活检送病理检查,回肠乙状结肠侧一侧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横  相似文献   

16.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罕见的肿瘤。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例1(住院号:47994),男,56岁,工人,1980年10月发现左颈部肿物,约4×4 cm,诊为纤维瘤而切除。术后半年原切口处出现肿块,并迅速呈浸润性扩大至15×10cm左右,无压痛,移动性差,全身浅淋巴结未见肿大。于1982年3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块与深层肌肉及颈椎相贴,肿瘤中心有坏死液化。基底部较广,肿瘤与椎体粘连难以分离,仅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物5×3×2cm,切面呈灰黑相间。病理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6岁,已婚。右乳肿块20余年,疼痛1年,增大7天而入院。体检:右乳外下象限扪及4×4cm圆形肿块,质硬,与皮肤轻度粘连。乳头无溢液。右腋窝淋巴结可触及。遂行右乳腺单纯切除术。病理检查:在乳头外下方有一周界清楚的肿物3×2×1.5cm。切面灰白间灰褐色,分叶状。质硬,稍有外翻。镜下:肿瘤由二型细胞组成。一  相似文献   

18.
乳腺血管肉瘤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恶性程度很高,有时呈良性组织学形态、极易误诊,现将我院4例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1.女,27岁、已婚,左乳肿块切除后1年,因局部复发而行肿块广泛切除,肿块8×8×5cm,切面暗红色、表面皮肤破溃、有出血。患者手术后半年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2岁。右臂肿物二年余,发现时如蚕豆大小,无痛。近两个月来肿物增长迅速,疼痛逐惭加剧。于1991年8月2日来我院求治。检查:发现右前臂软组织内长一肿块,约5×2.5×1.5cm,肿物硬不活动。其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手术所见:肿块生长在肌间,质硬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20.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为上皮性平滑肌瘤,因瘤细胞的形态与胚胎期平滑肌母细胞一致,故名平滑肌母细胞瘤。本病在国内很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上腹部隐痛三个月诊断为胃癌于1985年12月14日住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略饱满,轻度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脾均未触及。胃钡餐检查;胃窦部大弯侧见3×4×3cm充盈缺损、蠕动消失,幽门管变细,钡剂通过尚可。纤维胃镜: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突出胃腔的肿块,约4×3×4cm,粘膜光滑。于1985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