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原发性脑干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 6例患者亚冬眠过程中症状的改善程度及预后 ,并评定疗效。结果  6例随访半年 ,治愈3例 ,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2例 ,死亡 1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脑干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9%~3%,但其病死率却高达70%左右[1]。我院1997年11月~1998年12月应用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10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例;年龄15~68岁,平均33.4岁;就诊时GCS:4~5分6例,6~8分4例;受伤到入院时间2~20h,平均7.7h。入院时全部昏迷,瞳孔大小不等4例,眼球斜视2例,眼球固定1例,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9例,角膜反射消失10例。颈项强直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20例,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接受治疗,GCS评分≤8分;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0~72岁,平均40.3岁;就诊时GCS:4~5分12例,6~8分8例;受伤到入院时间2~20小时,平均6小时。  相似文献   

5.
<正>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常伴有广泛的脑挫裂伤和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亚低温冬眠治疗脑干损伤能减轻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1]。我科从2003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干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9%.3%,但其病死率却高达70%左右。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12月应用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10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颅内压、血糖、心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两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的治疗与效果。对其中的大部分病例采用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伤后2周,死亡35例(27.78%)。主要死因为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伤后半年,死亡50例(39.68%)。植物生存12例(9.52%),重残11例(8.73%)。中残17例(13.40%)。恢复良好38例(30.16%)。结论 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观察应用亚低温技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脑干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技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28天分别进行GCS评分,并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内皮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干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死亡率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体温超过38℃给予常规降温处理;治疗组:应用头部冰敷、腋窝及大血管处冰敷,使体温维持在腋温36℃(肛温:32~34℃)72h.结果 治疗中生命体征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是指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轴索的弥漫性损伤[1] 。DAI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作者于 1993年12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 87例DAI患者 ,2 8例 (1993年12月至 1996年 4月收治DAI患者 )在常温下治疗 ;5 9例(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治DAI患者 )应用亚低温等综合治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DAI患者 ,其中男 5 9例 ,女 2 8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 31.6岁。全部行CT扫描 ,6 2例行MRI扫描。患者…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5年2月至1998年6使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与同期仅行常规治疗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5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8...  相似文献   

14.
刘杰  王云波 《西部医学》2004,16(1):53-53
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率是神经外科的重要课题。自1998年8月至2003年5月,我们以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脑损伤患者共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5年8月~1998年5月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3例,女5例。年龄18~72岁,平均34岁。因车祸致伤19例,跌坠伤9例。1.2临床表现①28例均于伤后呈持续性昏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56例成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亚低温治疗。观察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扫描结果、恢复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颅内压的改变、脑水肿的CT改变、病死率变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恢复苏醒者21例,占75%,植物状态者3例,占10.8%,死亡4例,占14.2%;对照组:恢复苏醒者13例,占46.4%,植物状态者5例,占17.9%,死亡10例,占35.7%。结论亚低温疗法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率,降低其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特重型颅脑损伤5例亚冬眠低温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特重型脑外伤5例采用亚冬眠低温治疗,亚冬眠时间5-25天4例在10-25天清醒。其中1例伤后100天清醒,存活4例,1例因感染死亡。特重脑挫伤患者因实施低温亚冬眠脑耗氧量降低,缺氧耐受性提高,血腔屏障得以维护,患者能平稳过脑水肿危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亚低温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自由基(SOD)浓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亚低温组1级患者22例(59.46%),对照组10例(27.02%),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亚低温组5级患者10例(27.02%),对照组17例(45.95%),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48、72 h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6 h的SO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24、48 h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 ,提高对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方法 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 连续监测颅内压,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 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伤后 6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20.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 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 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