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腔填塞通气管和不填塞而行改良鼻中隔贯穿缝合2种方法的效果.将6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30例常规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行鼻腔通气管填塞支撑;缝合组30例在鼻中隔...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某些患者鼻塞、鼻出血或头痛等症状仍未缓解,检查发现仍有鼻中隔偏曲或骨棘(矩状突)、骨嵴存在,需再次施行鼻中隔矫正术。我科于2000-2004年在鼻内镜下对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效果满意,症状也基本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群中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和平直于中线者[1]。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患者鼻塞、出血及放射性头痛等症状,手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术后填塞止血和固定鼻中隔是鼻中隔矫正术的传统做法,但如出现头痛,需要用口呼吸,患者的睡眠、饮食、血压均受到严重干扰。为了减轻有的患者不堪忍受术后48 h的痛苦,2002年以来,历经多次改良,我们认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限。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中隔及下鼻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术后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术后根据使用填塞材料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填塞膨胀海绵(30例),B组填塞纳吸棉(27例)。术后第1天和去除填塞物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系统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应用中的止血效果、术后第1天患者鼻腔胀痛及头痛程度、术后40~48 h内去除填塞物时的疼痛程度、难易程度及鼻腔黏膜出血情况等,并判断疗效。结果 膨胀海绵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7.73±1.11)分、去除填塞物时为(8.47±0.21)分,均较纳吸棉组[分别为(5.85±0.95)分和(1.44±0.1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纳吸棉作为一种新型膨胀可吸收止血绵,用于鼻中隔术后术腔填塞具有止血效果好、填塞后疼痛反应小、去除时疼痛程度轻、去除容易以及出血少甚至不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穿孔可明显影响鼻腔功能。穿孔发生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较多见,因此,在鼻中隔矫正后对存在潜在穿孔因素者应同期做"预防性修补",以防术后形成穿孔。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将鼻中隔矫正术中的黏膜破损分为2类:Ⅰ类为双侧对穿;Ⅱ类为单侧黏膜穿破,偏曲的凸、凹处或嵴突尖处剥离后组织菲薄,黏软骨膜撕裂等,但未形成对穿。2008年3月~2010年9月我们对采用手术治疗鼻中隔严重偏曲144例,发生Ⅱ类穿孔28例,均进行了"预防性修补",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中隔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94例行鼻中隔成形手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行鼻中隔贯穿缝合。观察患者术后发热、使用药物(止痛药、安眠药和止血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适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32/39)、止痛药(12/59)和安眠药(7/64)使用率均低于填塞组患者(14/109、4/119、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缝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各项不适感的评分均低于填塞组患者,且大多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填塞组患者相比,鼻中隔缝合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结论 鼻中隔贯穿缝合的处理方式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鼻中隔成形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一般经鼻内镜手术,术后为了防止术腔出血致鼻中隔血肿形成,均要进行鼻腔填塞。但鼻腔填塞往往引起头痛、鼻塞、鼻腔黏膜水肿,对患者睡眠、饮食、血压都有明显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9~2010年,本科在经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中行鼻中隔术腔负压引流,利用负压吸引将双侧鼻中隔黏膜吸附并引流渗血及渗液,术后不行鼻腔填塞,并与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  相似文献   

8.
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科于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利用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3例。例1为女性,18岁,1年前行微波止血治疗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约1.5cm;例2为男性,45岁,10年前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约1.0cm;例3为女性,32岁,在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致双侧黏膜对穿,穿孔呈裂隙状,约0.5cm×0.3cm。以上3例均为鼻中隔前位穿孔,鼻中隔已无明显偏曲,例1和例2患者有鼻腔干燥、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头痛半年余于2015年7月12日处入院。无明显鼻塞、流涕、嗅觉减退,无恶心、呕吐、头晕,无视物模糊等。3个多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头痛无明显缓解,遂来本院门诊就诊。鼻窦CT检查显示:左侧后组筛窦邻近视神经管孤立性病变(图1)。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些病例发生术后粘连,影响术后护理及鼻腔鼻窦引流,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我科2003年5月~2005年1月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手术在临床上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中隔进路垂体瘤摘除术等.我们运用吸引剥离子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17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在鼻部疾病中是较常见的,过去在对鼻中隔矫正术后常常忽略了对患者下鼻甲的处理,导致患者术后鼻腔通气改善不明显。我科记录自2002~2004年来对12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患者在矫正鼻中隔后同时对下鼻甲缩小成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而且还可以引起鼻出血、头痛及慢性鼻-鼻窦炎等病症。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日益成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由于光线好,视野清晰比额镜下传统鼻中隔手术更为优越,术后并发症少,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血肿、  相似文献   

14.
我科在鼻内镜下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需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19~62岁;上次鼻中隔矫正术至本次就诊时间1~15年.单侧鼻塞35例,其中伴头痛16例;双侧持续性鼻塞38例,伴头痛19例;出血13例.鼻内镜检查:鼻中隔软骨上部偏曲45例,筛骨垂直板偏曲16例,上颌骨鼻嵴和犁骨偏曲25例,其中伴前组鼻窦炎31例.7例第1次鼻中隔矫正术是在鼻内镜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我科对8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患者再次在鼻内镜下综合处理下鼻甲和鼻中隔,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的鼻中隔矫正术失败患者87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26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病程1~13年.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偏曲并发肥厚性鼻炎往往是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的手术以及鼻息肉切除术,使鼻内解剖结构正常化,对提高术后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3年8月~2006年8月施行鼻中隔偏曲联合多鼻窦手术68例。我们对病人进行了精心的整体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再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失败的病例.方法对14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患者通过鼻内窥镜下、鼻小柱翻揭径路及经鼻腔3种方式完成再次手术.结果术后3个月前次手术遗留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有助于再次手术;应同期处理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在鼻内窥镜下及经鼻小柱翻揭径路手术是较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1岁,因反复气促1年余,夜间感透不过气,有憋气现象,曾在肺专科医院和多家大医院就诊,X线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在耳鼻咽喉科门诊检查见鼻中隔左偏,拟鼻中隔偏曲收住院。入院检查见鼻中隔向左偏曲,有嵴突,鼻腔通气情况稍差。原定次日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晚上患者又感透不过气。仔细检查分析发现患者咽腔无狭窄征象,以鼻中隔偏曲不能单纯解释夜间透不过气和憋气现象,为明确诊断在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中隔、多鼻窦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88例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筛窦(额窦、蝶窦)开放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65例(73.86%),好转21例(23.86%),无效2例(2.27%),总有效率97.73%,出现并发症4例(4.55%),所有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局部麻醉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多鼻窦(鼻一鼻窦)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和加重鼻一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该术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及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资料病例1女性,55岁。2017年6月10日因反复流清涕伴打喷嚏5年收入院。经体格检查及鼻窦CT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双侧上颌窦炎、过敏性哮喘。入院后完善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6月12日行局部麻醉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中顺利,术后予抗感染(头孢替唑)、止血(醋酸去氨加压素)、保肝护胃(维生素C、肌苷、泮托拉唑)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