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我科273例自然分娩产妇,其中自愿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111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的162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产后出血、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科人次及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新生儿科人数及羊水性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镇痛后疼痛程度降低(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对第一、第二产程有一定的影响,对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无影响,对羊水性状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1月住院的低风险、单胎、足月、初产妇7381例,年龄22-38岁,ASA分级Ⅱ-Ⅲ级。未接受分娩镇痛的3527例(A组),接受分娩镇痛的3671例(B组),排除183例。所有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开始监测并记录产妇体温,产妇有分娩镇痛要求者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比较俩组产妇体温大于37.5℃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发生率。结果 A、B俩组病例的年龄、孕周、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产妇产程延长,缩宫素使用率、体温升高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产程延长,母体发热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对产间发热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足月、单胎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45例。观察组产妇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对照组产妇仅给予0.1%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各项指标、产间发热发生率、剖宫产率、鼓膜体温、IL-6水平、感觉阻滞平面及Bromage评分。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破膜至分娩时间、镇痛时间及镇静药物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间发热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开始后4h、5h及分娩后1h,观察组产妇鼓膜体温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间发热率,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率,同时还可减轻运动阻滞,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PIEB),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输注,将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分娩产妇的镇痛后1小时、镇痛后3小时、分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控按压次数和总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平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分娩镇痛中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降低产妇的疼痛感,缩短产程,保障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减痛法在初产顺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接收的120例初产顺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60例在自由体位基础上采取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产程、阴道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出血情况、会阴侧切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产时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为96.67%,剖宫产率为3.33%,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率为91.67%,剖宫产率为8.3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会阴侧切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顺产产妇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辅助分娩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并发症和出血量,还可保证新生儿出生时的机体状况,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少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未选择镇痛分娩。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更轻(P0.01),第一产程更短(P0.05),产程进展更快。两组新生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少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产程时间,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镇痛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镇痛中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自然分娩产妇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VAS评分与对照组产妇在镇痛前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在宫口开大3~4cm、宫口开全两个阶段中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需要给予必要的镇痛干预,而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镇痛护理模式所达到的镇痛效果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疼痛、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以硬膜外持续给药方案;观察组53例,予以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方案。比较2组分娩时疼痛程度(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麻醉镇痛前比较,2组硬膜外麻醉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2 h、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麻醉药物(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时采取规律间断给药方案能显著改善足月初产妇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常见发热现象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杨娟  王娴  沈晓凤  付东英 《全科护理》2014,12(4):319-320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全程护理对产妇生理疼痛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449例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进入产程的临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观察组287例,观察组在分娩镇痛过程中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损伤情况、会阴部损伤修复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硬膜外腔自控给药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值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会阴损伤修复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需硬膜外腔自控给药的比例降低,平均给药次数减少(P0.05)。[结论]分娩镇痛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产妇会阴损伤修复时疼痛评分降低、局部麻醉药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妊娠分娩的4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给药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镇痛开始15 min后给予持续输注麻醉,10 ml/h;观察组:镇痛开始75 min后,每1 h注入10 ml,使视觉模拟评分(VAS)降至3分,分娩后1 h停止给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间发热、疼痛程度及麻醉药物用量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比较(25. 0%vs. 20.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产妇镇痛后3 h、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麻醉,不会对产间产妇体温产生不利影响,且能够缓解产妇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