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通过随机问卷对263名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集中养老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居家养老组.结论:集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应加强对此类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贺家  刘芳娥 《全科护理》2020,18(10):1186-1188
综述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指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4种养老模式各有利弊,各模式间应相互借鉴,多元化发展,共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质量。国家、社会和家庭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时期和健康状态,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把传统一人一种模式转变到一人多种模式的混合养老轨道上,促进我国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角度,探讨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福州市102名机构养老老年人和113名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均低于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P0.0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干预,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及养老状况评价3个调查表调查765位老年人。[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日常活动能力、目前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机构养老老年人,但机构养老老年人在1年来健康状况自评、疼痛影响社会功能状况的程度优于居家养老老年人。[结论]增进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心理咨询服务及专业人才吸纳等服务资源是未来机构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养老场所为划分标准,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如果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称为居家养老;如果在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称为机构养老[1]。居家养老按有无社区参与分为传统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一般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机构养老是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机构中生活。随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开始发展,但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是我国老年人相当长时期内养老的主要模式。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最优养老模式的选择,引起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兴趣并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两种养老模式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明确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的18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患病种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应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虚拟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社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参加的10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生成器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组实施虚拟养老模式。比较两组老年人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及学习记忆能力(NIHSS)。结果研究组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HAMA、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虚拟养老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学习记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化指标,具有社会化服务改革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状况的差异性及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管理养老资源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7所养老机构、8个社区、378户居家养老的918名老年人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综合能力及4个维度上与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机构养老组相比,80岁以下、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3个及以上子女、主要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未患慢性病、综合能力完好和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P0.05);80岁以上、有配偶、文盲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P0.01)。结论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存在差异,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等级,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并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红霞  范秋霞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12,26(32):3003-3004
[目的]了解太原市城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设施设备和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自制问卷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住院病人和迎泽区、万柏林区以及小店区共772名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年龄对床位费、养老院收费标准和老年痴呆训练有影响;月收入对养老院收费标准、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娱乐费、配备康复器材、配备运动场、配备娱乐场、心理疏导、老年痴呆训练有影响;学历对养老院收费标准、娱乐费、护理费、伙食费、床位费、老年痴呆训练和配备娱乐场有影响;健康状况对养老院收费标准、配备急救药品、常规治疗护理、配备康复器材、老年痴呆训练有影响。在营养师配置、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方面,慢性病组、患病组与身体状况良好组老年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月收入、学历、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档次需求的重要因素。在娱乐设施、营养师配置、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方面,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需求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身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63名长期坚持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并与77名不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锻炼组老年人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心理问题检出率以及强迫、敌对、偏执三个因子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参加健身活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Despite high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nly a minority of elderly people seek treatment. Although need-for-care factors are primary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personal predisposing or enabling factors including health beliefs are important but are not well studied.

Method

In the National Mental Health Survey of Elderly in Singapore, 2003, 1092 older adults aged 60 and above were interviewed for dia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s (using Geriatric Mental State) and treatment, and their health beliefs about the curability of mental illness, embarrassment and stigma, easiness discussing mental problems,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eatment and trust in professional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was 13%, but only a third of mentally ill respondents had sought treatment.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seeking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 mental disorder (OR = 5.27), disability from mental illness (OR = 79.9), and poor or fair self-rated mental health (OR = 2.63), female gender (OR = 2.25), and formal education (OR = 2.40). The likelihood of treatment seeking was lower in those reporting financial limitations for medical care (OR = 0.38), but also higher household income (OR = 0.31). Negative beliefs showed no meaningful associations, but the positive belief that 'to a great extent mental illness can be cured'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OR = 6.89). The availability of family caregiver showe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OR = 0.20).

Conclusion

The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in the elderly included primary need factors, and female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of influences by negative health beliefs, but a positive health belief that 'mental illness can be cured' is a strongly positive determinant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members and care-givers on senior's us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健康状况、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2014年2月—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市27所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中抽取12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296人,发放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一般情况问卷,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老年人认知功能评分为(23±3)分,处于较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每周运动次数、家庭月收入、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教育水平老年人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75岁~84岁、≥85岁)、每周运动次数(不运动或很少运动)、文化程度、住院次数(3次/年、≥4次/年)、距离上次体检时间(从未体检过)。[结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对健康服务利用有一定影响,应通过健康教育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取措施使老年人更好地利用健康服务来促进自己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社区D型人格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D型人格量表、一般状况问卷、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沈阳市5个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将筛选出的110名D型人格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人,干预组进行针对性个体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老年人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D型人格老年人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干预组较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社区D型人格老年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实行社区团体心理干预,了解其对辖区内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提供建议和依据。 方法采用填写心理量表调查方式,在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月2日之间,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北京市丰台区开阳里社区施行社区干预前后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进行调查分析。本问卷发放64份,有效问卷58份。干预措施为专业心理医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团体心理活动,每周1次,一共8周,每次活动时间为90 min。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社区老年人SAS平均分(47.10±1.03)分,团体心理干预后为(43.60±1.03)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8,P=0.001);干预前,社区老年人SDS平均分(53.16±1.47)分,团体心理干预后为(50.07±1.35)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6,P=0.044);干预前,社区老年人PSQI总分平均分(6.16±0.52),团体心理干预后为(4.61±0.49)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1)。 结论团体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情况,同时可以改善睡眠状况,值得采纳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污名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危害。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污名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剖析。结果:污名是社会认知建构的产物,其形成与线索、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这四项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污名包括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其形成机制都与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关,区别在于指向对象不同;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思维模式都具有全盘否定的非理性特征,它降低了大学生的自尊、掠夺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对公众污名的内化会加重自我歧视。结论: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的相互消极影响会加重大学生寻求救助的心理负担,使急需咨询服务的心理疾患的大学生反而更少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服务。采用教育、澄清、接触等策略降低或消除公众污名,采用撕标签、挖潜力、求发展等策略清除自我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促进大学生心理求助和心理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6.
Self-transc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 oldest-old adul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tterns of self-transcendence that older adults report as being important to their emotional well-be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transc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atology in oldest-old adults is investigated.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55 independent-living older adults, 80 to 97 years old. Methodological trianglulation was used whereby qualitative data together with quantitative findings were examined. Four patterns of self-transcendence, congruent with the investigator's definition,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articipants as being important to their sense of well-being: Generativity, Introjectivity, Temporal Integration, and Body-Transcendence. Result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atrix analysis of data support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transc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found in previous research, thus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ansion of self boundaries in older adults.  相似文献   

17.
18.
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以兴围社康中心作为试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调查健康教育前后1年内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健康、抑郁、疑病以及神经衰弱等评分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以兴围社康中心作为试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调查健康教育前后1年内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健康、抑郁、疑病以及神经衰弱等评分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