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对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门诊实施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比较分析实施前后门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就诊环境、轮候时间、门诊穿刺、护患沟通、等待拔针时间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实施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能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及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沟通能力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先对90名责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测评和其所管的250例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责任护士与病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病人对我院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方面后,从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服务方面等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责任护士的沟通能力、病人满意度及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培训后,责任护士沟通能力和病人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提高责任护士的沟通能力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对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门诊实施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比较分析实施前后门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就诊环境、轮候时间、门诊穿刺、护患沟通、等待拔针时间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性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实施管理模式与控制对策能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及差错率,从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进避让理论对减少急诊护患冲突中人身伤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借鉴交通避让理论,通过培训,使急诊护士掌握避让技巧,提高应急能力及急救技能,并改善急诊就诊环境,完善布置设施。比较实施前后急诊护士受伤害情况、护患纠纷和投诉情况及急诊就诊例次、急诊病人满意度、急诊护士紧张度。[结果]实施后急诊护士受伤害事件及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就诊例次、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心理紧张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掌握避让方法能减少急诊护患纠纷,有效地防范护士伤害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急诊护士心理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的成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为急诊护患纠纷事件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急诊科全年收治的11 863例病人为对照组,同时将2015年收治的12 0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在急诊科出现的护理纠纷案例搜集出来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进行干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分析护理纠纷原因,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蔡丽逢  陈艳琼  刘冬情 《全科护理》2016,(14):1485-1486
[目的]观察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眼科门诊病人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眼科门诊病人护理质量,减少门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收集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急诊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 《护理研究》2009,23(32):2979-2980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3名护士实施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包括急诊护理定期培训、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建立护士互相评价制度等.[结果]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护患纠纷与投诉率由实施前0.05%下降至0,病人满意度由90.42%上升至96.64%.[结论]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 《护理研究》2009,(11):2979-2980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3名护士实施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包括急诊护理定期培训、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建立护士互相评价制度等。[结果]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护患纠纷与投诉率由实施前0.05%下降至0,病人满意度由90.42%上升至96.64%。[结论]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裔雅萍  徐宇红  韩惠芳 《护理研究》2012,26(26):2484-2485
[目的]对急诊病人的抢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方法]将151例急诊抢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原有急救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新构造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新构造的急救护理流程采用连续无缝隙抢救,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不仅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而且减少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客观指标评估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9年所有院前急救数据库,计算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并与2007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全年院前出诊病例共4588例,接警受理时间为(41.92±10.76)秒,出车准备时间为(2.03±1.11)分钟,白班出车准备时间比夜班短(P(0.05),急救半径为(10.39±11.24)km;应急反应时间为(20.31±19.61)分钟,与出诊范围、昼夜分布有关(P(0.05);急救半径及应急反应时间较2007年增加(P(0.05)。结论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诊队伍急救能力,加强急救网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急救资源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riage is to identify patients needing immediate resuscitation, to assign patients to a pre-designed patient care area, and to initiate diagnostic/therapeutic measures as appropriate. This study aimed to us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ugust 2010, a total of 21 904 patients visited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The ESI was measured by nurses and physicians, and compared using SPSS.

RESULTS:

Nurses of the hospital took approximately 2 minutes for triage. The results of triage made by nurs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made by doctors for ESI in levels 1-3 patients. 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at the nurses are able to identify severe pediatric cases.

CONCLUSIO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s, ESI is a suitable tool for identifying severe cases and then immediate interventions can be performed accordingly.KEY WORDS: Pediatrics, Emergency Department, Triag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应急管理路径,提升急诊手术护理水平,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 调查分析手术室急诊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应急管理路径,启动专项应急管理,观察与评价急诊手术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与应用各种应急管理路径后,手术室护士急救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增强,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应急管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手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医生和护士的分诊结果.结果 ESI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生矫正分诊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ESI分诊系统适合儿科急诊分诊,能够迅速分检危重病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
Abstract:
Objective Demonstrate the implication of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ER). Method ESI categories of 21 904 visitors to ER of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s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were reviewed.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ESI categories by doctors and nurses separately using x2 analysis. Results There are highly consistency in ESI categories by doctors and nurses. ESI is an easy-learned and effective triage method. Conclusions ESI is capable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regarding recognizing serious cases and saving clinic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在急诊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三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组,实验组利用ECS模拟人模拟临床急救环境进行急诊护理技能实训授课,对照组配备普通模拟人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分别比较考核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S模拟人用于急诊护理学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急救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综合急救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医生和护士的分诊结果.结果 ESI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生矫正分诊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ESI分诊系统适合儿科急诊分诊,能够迅速分检危重病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