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作为观察组。结果康复训练前观察两组患者FAC、FMA、ADL评分以及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均无差异,P>0.05;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AC、FM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都是40 min/次,2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scale,FMA?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 < 0.05),且试验组FMA?L、BBS、 FAC 和 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影响。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行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促进患者自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以内病程的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高压氧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高压氧康复组采用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组只进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疗程为6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简化FMA评分和 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6周后,2组BBS评分和简化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以高压氧康复组幅度提高更为明显;经过治疗6周后,2组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以高压氧康复组好转幅度更为显著。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58例)和对照组(64例)。强化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偏瘫肢体Brunstrom分级2级以上时)训练,每周5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三个月(减重步行训练6周),用简式的Fugl—Meyer评价法(FMA)来评价肢体活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CA)评价行走能力,采用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及强化组FAC、FMA、FIM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强化组独立步行达到70.7%,对照组独立步行达到51.6%,两组显著差异。结论: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偏瘫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运动再学习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二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测ADL、Fugl-Meye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步态恢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12周后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步行功能、10米步行速度,下肢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能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是否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前提下,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器械进行综合恢复训练;恢复训练13周后,将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患者的步行功能、5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恢复治疗后,相比接受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而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具有较大改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一般方式恢复训练的基础上搭配以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能力的恢复状况,具有推广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本院康复科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衡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MBI)为 79.41±5.8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为29.12±3.12;Berg平衡量表(BBS)为40.42±4.87,患者10米步行所需时间为(41.89±7.17)s,患者6 min内步行的距离为(41.08±2.96)米;②Holden步行能力评定治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评定达3~5分者共32例(80.0%),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用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指效(B1)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MA、BI积分均明显增加,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探讨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及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2组疗程均为40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最大值(MAX)和均方根值(RMS)]和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RMS及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MAX/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比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ulg-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评定)、Barthel指数(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MAX、RMS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MAX、RM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RMS值及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MAX/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M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ADL指数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ADL指数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屈曲双侧主动肌及躯干屈曲双侧协同肌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58例患者为研究组,5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水平,给予患者肌电图检测,记录Hmax波、Mmax波,计算H/Mmax,采用 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两组患者平衡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步行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Vm、V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max、Mmax、H/Mma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BS、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ADL、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升患者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