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友”用药往往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用药以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另一种是用药以后.恨不得血糖马上降下来,一天没有看到效果就想调药。杨教授指出:降糖药调整有一定章法,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也许会吓很多人一跳,“绝望”?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写着“绝望”的东西,内容不一定就满是阴霾,没有阳光;好似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不一定就没有柳暗花明;我现在写的这篇东西也一样,以绝望开始,但必然在希望与坚持中结束。  相似文献   

3.
人生就像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只有经历过惊涛骇浪才会感受到它的美丽:人生就像一座高大威猛的高山,只有走到山顶才会领略到美丽的风景;人生就像一条崎岖不平的路,只有经历了坎坷才会体会到它的真谛。小文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正在准备走进到人生的下一个位置里——工作。她是个糖尿病患者,并且已经走过了十年的糖人历程。她说:“糖尿病是人生来考验我的,坚强的面对,积极的学习,坚持不懈的运动,我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很美好,我相信,我会看到荆棘之后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高了,但体现在“吃药”这个问题上,往往陷入两个极端:一种是身体稍有不适就吃药,或者打听到别人用什么药效果好,不管是否适合自己.一把一把地吃药;另一种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西药,不肯坚持长期服药。到底怎样用药才科学呢,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还是用上胰岛素了”,临床上遇到患者朋友说这句话,往往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高兴,用了胰岛素,这血糖总该控制住了吧?另一层是担心,用了胰岛素,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胰岛素对“糖友”来讲,真的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6.
上期我们提到:糖尿病患者吃得过多与吃得过少都不好。吃“饱”有两层概念,一种“饱”是胃感觉上的饱:另一种“饱”是让细胞吃饱。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饱。而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因有意节食,容易造成细胞挨饿,长此以往,导致细胞受损引发各种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的少,危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需要运动,可开始运动时,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如两个人在运动强度均为最大心率70%的状态下连续运动20分钟,可能一位气喘吁吁,另一位却觉得很轻松,这主要是两个人的体能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有顺境就有逆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逆境,是选择坚强的面对?还是选择逃避现实?我选择前者,因为逃避现实不能解决问题的本质,只有坚强的面对,勇往直前,才能不被困难所压倒。上天给我的困境就是儿子得了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测血压发现血压增高,但并无任何自觉不适,因此就认为勿需治疗,听之任之,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区;另有些高血压病人认为高血压如果服药后就不能停药,要终身服药,太麻烦,所以不愿意治疗,这又是一个误区;还有一些病人血压高时服药,当血压一降至正常就停止服药,这还是一种误区。要知道血压长期增高,身体的重要器官:心、脑、肾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诗曰“春眠不觉晓”,又有俗语谓“春困夏乏”。确实,随着气候转暖,很多人会觉得困乏,无精打采,总觉得睡不够,工作起来也没精神……从医学角度解释“春困”现象,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季,受低温影响,皮肤毛孔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会出现紊乱,所以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春困”。  相似文献   

11.
说马阿姨特爱玩,一点也不夸张,且不说她玩的那些事情,就光是她那份爱玩的心态,就会让人羡慕不已。马阿姨说:“我觉得会玩的人更健康更显年轻。快乐是健康的催化剂,玩是快乐的源泉。”因为爱玩,马阿姨总是闲不住,每天都有事儿干,这运动量一大,能量消耗得多,血糖可不就好控制了。  相似文献   

12.
初次见到林岚和他丈夫时,算得上很“轰动”,因为两个人在候诊室门口大吵,以致于把保安都叫了来。我听了个大概,便劝解了一下。林岚告诉我,她家有一个小“糖儿”,那天本来是带孩子来常规复查血糖的。孩子在候诊室太无聊,便和另一个来看病的孩子跑出去玩了,回来时满头大汗。林岚便责备他,一方面觉得他身体不好,怕他玩得太疯;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坚果一直是困扰众多“糖友”的问题,目前对于该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多吃坚果能预防糖尿病,另一种说法是要少吃坚果,不管怎样,这两种说法都有些欠缺。  相似文献   

14.
多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所以瘦人可以“高枕无忧”;有些人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这“一少”说的就是体重减轻,所以瘦人才会得糖尿病,跟胖人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说糖尿病患者生病后体重会逐渐下降,可是有些患者的体重却一直在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身型的说法如此之多,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捋捋这里边的错乱关系吧。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在动脉内膜上有两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一种被称作脂纹,这种病变儿童期就可出现;另一种被称作纤维脂质斑块。纤维脂质斑块病理进展缓慢,大多出现在成年以后。有学者认为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纤维斑块是进展期的表现。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公认。德国病理学家Aschoff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脂质,一种是胶原组织。在病变早期,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Aschoff将这种损害称为“动脉粥样化”,在病变晚期出现了组织纤维化(也可称之为硬化),只有在这个阶段才能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在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之前.就已经坐上了直通2型糖尿病的滑梯.这座滑梯名叫“糖尿病前期”。坐在滑梯上通常只能往下滑.想往上却很难。大家是不是很绝望7其实,事情还是有转机的一尽管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在10年之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的帮助.让这一趋势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重新成为正常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柏拉图,以寻求解脱之道。柏拉图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并指着一条沙石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拾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开始遵照柏拉图所说的去做,柏拉图则快步走到路的另一头。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小路的尽头,柏拉图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感觉越来越沉重。”“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食物胃肠吸入指数(GI)是什么?了解它后对疾病的防治有什么作用,看了本文后,相信您会大概知道它是什么,您自然会得到一些对食物吸收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您日常生活上会有不少的帮助。因为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胃肠即进行蠕动,将食物消化吸收,但是吸收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各个人的消化功能有所不同,另方面又和不同的食物有关。普通人亦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吃下一些油腻的食物觉得很久都滞留在上腹部,久久亦觉得很饱,而吃下另一些清淡的食物,则觉得很快便饥饿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他们的爱就一直包围着我们。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母爱就像一个指南针,在你们不知道方向的时候,她们会指引着你走向前方。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通过阻断β受体的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药物只对50%的病人有效。基因研究发现,β受体基因多形性与该药物的疗效有关。在人群中,β受体基因有两种常见表型,一种是表达的受体在蛋白结构的特定部位含精氨酸,另一种是含有甘氨酸。每个人从父母那里遗传两套基因,因此人们有的有两条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有人有两条合成含甘氨酸受体的基因;还有人有一条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一条合成含甘氨酸受体的基因。将人的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转给小鼠,这种小鼠不仅易于发生心衰,而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