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堆积及分布情况,获得腹部脂肪厚度及体积量学指标.方法用全身彩超测试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在586计算机UCDOS环境下,应用Foxbase+下的生物医学数据处理程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脐部、上腹部、下腹部皮下脂肪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1,当以上区域皮下脂肪厚度分别超过25mm、24mm、12mm时,应做为脂肪抽吸术的适应证范围.并提出了计算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及体积的方程式.结论本测量方法,较为准确的测量出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体积及范围,其结果对皮下脂肪的厚度、体积及范围,其结果对皮下脂肪抽吸术适应证的选择,抽吸量的估计,抽吸范围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腹部整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腹部整形的手术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首先行常规腹壁切除整形术,切除下腹松弛皮肤,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缩小腹围;2个月后行脂肪抽吸术,吸出腹部皮下脂肪,加压包扎,穿紧身服塑形。结果 11例患者经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术,其皮瓣血运好,术后经6个月的随访,腹部平坦,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可达到更好的腹部整形效果,对于腹部肥胖伴有腹部须行倒“T”型切口以缝合皮瓣的重度皮肤松垂以及有剖腹产史等患者.手术切除与脂肪抽吸应分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腹部整形的手术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首先行常规腹壁切除整形术 ,切除下腹松弛皮肤 ,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 ,缩小腹围 ;2个月后行脂肪抽吸术 ,吸出腹部皮下脂肪 ,加压包扎 ,穿紧身服塑形。结果  11例患者经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术 ,其皮瓣血运好 ,术后经 6个月的随访 ,腹部平坦 ,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可达到更好的腹部整形效果 ,对于腹部肥胖伴有腹部须行倒“T”型切口以缝合皮瓣的重度皮肤松垂以及有剖腹产史等患者 ,手术切除与脂肪抽吸应分期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腹部整形的手术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首先行常规腹壁切除整形术,切除下腹松弛皮肤,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缩小腹围;2个月后行脂肪抽吸术,吸出腹部皮下脂肪,加压包扎,穿紧身服塑形.结果 11例患者经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术,其皮瓣血运好,术后经6个月的随访,腹部平坦,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切除联合Ⅱ期脂肪抽吸可达到更好的腹部整形效果,对于腹部肥胖伴有腹部须行倒"T"型切口以缝合皮瓣的重度皮肤松垂以及有剖腹产史等患者,手术切除与脂肪抽吸应分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浅层脂肪抽吸术后皮肤质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英  宫昔愿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679-681,i0003
目的:探讨浅层脂肪抽吸术对抽吸区皮肤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头家猪进行浅层脂肪抽吸手术,分别于术后2周、4周、2个月、4个月收集术区以及对照侧全层皮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包括皮下脂肪厚度变化、组织学变化、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变化、真皮及皮下组织中的纤维变化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大体标本显示抽吸区皮下脂肪厚度降低,抽吸区的皮肤收缩;HE染色显示手术区与对照组脂肪细胞形态无改变,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组织结构于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胶原VG染色显示术区胶原沉积且排列紊乱,网状纤维及弹力纤维于术后2个月显著增生,于4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浅层脂肪抽吸术通过破坏真皮下脂肪,损伤、刺激真皮收缩而引起皮肤显著收缩;浅层脂肪抽吸术后皮下脂肪内抽吸隧道形成新的纤维网,皮肤重建在真皮层产生新的胶原,使皮肤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型猪皮下组织抽吸后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采用注射器和直径为2mm的抽吸管行白色五指山成年小型猪背部皮下吸脂术,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吸脂区和对照区皮下脂肪组织标本进行肉眼和(或)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抽吸侧皮下脂肪厚度明显变薄。约为对照侧的53.5%。术区脂肪组织中只在真皮下,浅筋膜隔旁和肌膜表面等处瘢痕形成较多且消褪缓慢,术后6-8个月脂肪小叶结构清楚,抽吸后皮下脂肪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对照部位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 吸脂术可明显减少皮下脂肪的厚度。抽吸时避免损伤皮肤和脂肪下肌层可减少术后瘢痕形成。采用细小的抽吸管可进行浅层脂肪抽吸。  相似文献   

7.
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接受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与脂肪抽吸术前比较,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结论腹部脂肪抽吸术在去除大量皮下脂肪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也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良腹壁整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进一步增进脂肪抽吸的效果,解决脂肪抽吸后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腹部仍有膨隆等的不足.方法在腹壁整形治疗中,联合采用脂肪抽吸术和腹壁整形术.首先根据腹部脂肪堆积的位置和高低程度的不同,均匀抽吸脂肪.完成脂肪抽吸后,根据术前皮肤、腹肌的松弛情况,再行腹壁整形术,沿腹肌筋膜表面分离,缩紧腹肌,向下拉动腹壁皮肤,确定多余皮肤的切除.结果自2003年至今,共治疗10例,手术效果良好,腹部形态明显改善,受术者满意.结论施行腹壁整形治疗时需要考虑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以及腹内脂肪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评估.单纯的脂肪抽吸只能解决皮下脂肪的堆积膨隆;而结合传统腹壁整形术和脂肪抽吸术的特点,针对腹部具体条件,有针对性的联合采用脂肪抽吸和腹壁整形等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腹壁整形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声脂肪抽吸术的临床总结张凤翔张冀满时林月人体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一般女性在妊娠哺乳期后可出现腹部、髂腰部、臀及大腿部肥胖。为了解除肥胖者的苦恼,传统的方法:第一是通过节食、锻炼和药物等进行减肥,但只能使脂肪细胞体积暂时性缩小,无法减少...  相似文献   

10.
150例肿胀麻醉吸脂术的总结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1997年4月至1999年7月,术者采用肿胀麻醉法行腹部、臀部、腿部脂肪抽吸150例,经术后半年~2年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共150例,其中女性146例,男性4例。年龄18岁~47岁。抽吸部位:腹部128例,臀部7例,腿部15例。均采用肿胀麻醉法行脂肪抽吸术。皮下脂肪层肿胀注入量6000ml~13000ml,平均8000ml,脂肪抽吸量900ml~7500ml,平均1600ml,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无不良反应。2 手术方法2.1 灌注液的配制 按生理盐水1000ml 2%利多卡因20ml 肾上腺素2ml 5%碳酸氢钠20ml比例进行配制。2.2 术前30分钟肌注杜冷丁50mg达到镇静止痛作用,手术…  相似文献   

11.
脂肪抽吸减肥术的相关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抽吸减肥术的相关护理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110015)何灵,宋丽,李晓洁,喻文波近年来,脂肪抽吸术在美容外科手术中的比例逐年增长,通过对皮下脂肪的抽吸重塑人体曲线美,确给许多肥胖者带来了福音。由于在短时间内抽吸出大量的脂肪及体液,随之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共振脂肪抽吸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我院对41例要减肥者进行共振脂肪抽吸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41例,其中女39例,男2例,年龄18~48岁,未婚5例,其余已婚育。脂肪抽吸部位:腹部及腰部27例,大腿外侧4例,双上臂4例,臀部大腿3例,颈部3例。二、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女性须避开月经期,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禁忌证,特别注意出血性疾病史及用抗凝药史。洗澡清洁皮肤,照相,标记术区的切口及脂肪抽吸范围。用捏持法测量脂肪抽吸厚度及脂肪抽吸部位周径。术前口服抗生素,精神紧张者术前可肌肉注射地西泮或哌替啶。2.肿胀麻醉:麻醉液配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与脂肪抽吸术相关的解剖学问题,以期减少抽脂时对机体的损伤,减少抽脂术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相关文献复习及有关部位的解剖学观察:①就脂肪抽吸的层次而言,应主要去除深层脂肪,即某些部位的板层和/或晕层的深面,注意保留一定厚度的真皮下脂肪。②抽脂部位可分为相对安全区和相对危险区。③对常见抽脂部位的应用解剖进行了概要描述  相似文献   

14.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入面部及颈部标定的老化凹陷区域,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层次。结果:17例患者38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15ml(平均每个部位6.5ml)。除4例患者6~12个月后重复注射外,其余均注射一次。随访时间6个月到4年,效果良好。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面部老化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现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脂肪抽吸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已趋向成熟 ,作为一种人体塑形手术 ,如何使其更臻完美 ,笔者作了某些尝试。从 1 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立体环绕法对 33例患者行腹腰部脂肪抽吸术 ,术后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3例患者 ,男性 8例、女性 2 5例 ,年龄 1 9~ 52术前术后图 1 立体环绕法腹腰部吸脂手术前后对比岁。抽吸部位共 1 32个。吸出纯脂肪量 ,上腹 2 4 0~ 41 0ml,平均 360ml;下腹 30 0~ 630ml,平均 490ml;两腰部 460~72 0ml,平均 61 0ml。术后皮下脂肪厚度减少 2~ 3 .5cm ,平均 2 .5cm。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加腹壁成形术的术后处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采用腹壁脂肪抽吸加腹壁成形术进行腹部体型雕塑10例,回顾性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 2006年9月至2012年10月共治疗10例,术中抽吸脂肪量为900~1 500 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获随访,平均6(3~12)月,腹部外形良好。结论腹部脂肪抽吸腹壁成形术,运用得当,护理到位,能获得良好的腹壁体型雕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2岁。身高1.70m,体重腰围100m。115kg,呈均衡性肥胖,以腰部隆突最为明显,来院拟行脂肪抽吸减肥,在硬膜外持续麻醉下行腹部皮下脂肪抽吸术,抽吸皮肤切口在脐两侧约8cm,处术中抽吸面积约为腹部的,70%脐以下全部抽吸。抽吸出脂肪组织约4000ml。术后在腹部两侧抽吸口内放置纱条进行引流,腹部加压包扎。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术后第三天,病人下腹部、会阴部及阴囊等处轻度水肿,并有轻度皮下淤血斑,未作特殊处自鼻点至鼻下点的连线延伸向下为“A”线,再  相似文献   

18.
脂肪抽吸术是治疗局部肥胖、体形塑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 ] 。现将 58例脂肪抽吸术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在 58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54例。年龄 2 0~ 52岁。未婚 7例 ,已婚 51例。单纯性肥胖 55例 ,良性脂肪瘤 3例。共抽吸 60个部位 ,其中腹部 45例 ,臀部 9例 ,颈部 2例 ,腹部加臀部 2例 ,小腿 2例。抽吸量最多为 3 60 0ml,最少为1 2 0ml(小腿 ) ;血脂比例最多为 1∶6 ,最少为 1∶8;术后引流量最多 2 80ml,最少 1 0 0ml。2 适应证 体重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局部脂肪堆积或以局部脂肪堆积为主的轻、中度肥胖者是本…  相似文献   

19.
面部除皱术术式很多,各有其适应证和疗效。但对于皮下脂肪堆积较多、皮肤轻中度松弛、表情肌肥厚、分布于颜面中下部的细而浅的皱纹,若采用传统术式不仅创伤大还会留有明显瘢痕。为此,我们采用了面部浅层脂脂肪抽吸的方法,达到除皱的目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775-777
目的:探讨不同取脂部位所取相同体积脂肪中含完整脂肪细胞的大小数目以指导临床。方法:门诊20例要求多部位吸脂患者,机器负压抽吸前,分别以注射器抽吸法抽取腹部、大腿板状层脂肪,去除麻醉液、血液的液化脂肪标本各10ml,石蜡切片、HE染色、标注,镜下观察比较其大小、数目及密度。16例同时进行自体脂肪隆乳,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床临疗效。结果:相同个体相同体积下腹部板状层脂肪镜下可见完整脂肪细胞,体积大、稀疏、数目少,大腿内外侧及臀部脂肪镜下观察脂肪细胞体积小、致密、完整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腹部。大腿及臀部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效果优于腹部脂肪。结论:相同个体相同方法相同容积(10ml)下,大腿内外侧板状层脂肪镜下观察,其完整脂肪细胞同腹部比较,数目多、排列致密、体积小。大腿及腹部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后外观形态、大小与移植前比较,前者满意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