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颈动脉为窗口,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间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探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斑块分级。结果三组IMT值及斑块分级存在显著差异。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持异性为77%。1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斑块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0脏病(CAHD)的最有效的阳性指标。结论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双支或三支病变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动脉IMT和斑块指数,以及测定血清hsCRP。sICAM-1含量。【结果】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IMT.软斑指数,硬斑指数及总宽块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和IMT,软斑指数。总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hs-CRP,MCAM-1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②血清hs—CRP和血清sICAM-1与IMT.软斑指数,硬斑指数及总斑块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炎性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56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中膜厚度≥1.3mm。其中5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0例,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 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方法:对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动脉壁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大小,有无狭窄及阻塞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结果: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个)分别为6.78&;#177;4.27,5.21&;#177;3.94,2.21&;#177;1.64,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分别为8.16&;#177;4.11,5.72&;#177;4.03,2.83&;#177;1.84,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5,1.85,2.52,P&;lt;0.01~0.001),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2.65~3.16;P&;lt;0.001~0.0001);在冠状动脉造影呈阴性的50例中,41例颈动脉超声有动脉硬化斑块,9例无动脉硬化斑块,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5%,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与IMT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主干11支、左前降支11支及左旋支3支,随机捕捉具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段图像共30帧。测量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腔最大、最小径,血管环病变范围,记录狭窄呈偏心或同心性,计算斑块面积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血管总面积随斑块面积扩大而增加。狭窄程度〈50%者斑块面积每增加1mm^2,血管总面积扩大2.09mm^2。血管总面积与血管环病变范围呈正相关。偏心性狭窄者血管总面积与斑块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绞痛患者8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0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测量颈总及颈内动脉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颈内动脉IMT值在0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与多支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本文旨在研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三支病变)颈动脉及左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91例CHD患者为CHD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7例为健康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测量位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同冠状动脉支数的CHD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的造影图像参数,并分析CHD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LCCA、LICA、LECA、LB、RCCA、RICA、RECA、RB测量位点的IMT均大于健康组(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高于健康组,且两组的斑块分型有显著差异(P<0.05)。单支冠脉异常组、多支冠脉异常组及健康组的TTP、IMAX%、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91例CHD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与IMT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相关,且CHD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心尖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3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CHD组,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壁厚度、左室心尖球形指数、左室心尖角度、左室心尖部EF值、心功能分级等参数,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心尖球形指数、心尖角度、心尖部EF值、心功能分级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的评价忽视是造成超声心动图心功能与临床心功能不匹配的重要原因,超声心动图心尖形态学指标可以提供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2009 年10 月~2012 年6月经冠脉造影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73 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曲美他嗪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曲美他嗪片。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3 个月后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 h 动态心电图,测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以及反映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经3 个月治疗,两组LVEF提高,LVd缩小(P<0.01)。曲美他嗪组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曲美他嗪组TO和TS均改善(P<0.05),对照组仅TO改善(P<0.05)。曲美他嗪组TO和TS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HRT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根据CT造影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28)、易损斑块组(n=25)。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尖部舒张末期左右径(Dap)、心尖球形指数(Siap)、舒张末期心尖角度、收缩末期心尖角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稳定斑块组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Siap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斑块易损性是影响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LVEDD、LVESD、射血分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和斑块易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以及评价预后的依据。方法 将72例患者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8)和冠心病心衰组(cHD组,n=33)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多项参数。结果DCM组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内径(LVD)、右室内径(RVD)和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一室间隔间距(EPSS)与CH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CM组的二尖瓣返流(MR)程度均明显高于CHD组。DCM组以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为其特征,CHD组则多表现为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异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能为DCM与CHD心衰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价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0例,脉压≤45 mmHg;B组35例,55 mmHg≥脉压>45 mmHg;C组31例,脉压>55 mmHg.采用彩色超声心脏诊断仪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0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0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30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软斑指数(PI),硬斑PI及总斑PI.[结果]冠心病组CCA-IMT、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 CCA-IMT、硬斑PI高于Ⅰ、Ⅲ型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的数字电影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3对5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结果:(1)右冠优势型42例(84.0%),左冠优势型3例(10.0%).均衡型5例(10.0%)。(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8例,3支病变3例,共累及3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16支(43.2%),右冠状动脉11支(29.7%),左回旋支8支(21.6%)及左冠主干2支(5.4%).冠状动脉狭窄以中一重度多见,占26支(70.3%)。(3)10例见侧支循环。(4)发现室壁瘤5例。结论:(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室壁瘤的形成与冠状动脉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3)侧支循环能防止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和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4例)及非冠心病组(66例),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动脉分又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宽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