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浦区农村地区农民鼠类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农村地区鼠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鼠类防治认知问卷,对1 427户农户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青浦区农村地区鼠类侵害比例高达73.03%,99.51%的农民对鼠类有所了解。在鼠类卫生学方面,24.30%的农民不清楚其能传播疾病;72.52%的农户在发现后会自行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投放灭鼠药物、使用粘捕或鼠笼诱杀处理,分别占55.74%、30.47%;不同年龄组(χ~2=47.08,P0.05)及不同文化程度组(χ~2=120.39,P0.05)在鼠类卫生学认识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青浦区农村地区鼠类认知程度较高,但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降低农村地区鼠类侵害率,可加强农村地区鼠类综合防治知识宣传及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种鼠密度监测仪在鼠类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布放鼠密度监测仪,监测鼠类活动。结果 2种鼠密度监测仪均可拍到了鼠类的活动照片或视频。结论 2种红外感应相机均能监测到鼠类活动。视频包含信息量大于照片的信息量,可以了解更多的鼠类生态习性、活动规律。该设备可以用于鼠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门头沟灵山地区鼠种群落构成。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数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群落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捕获鼠类12种286只,底部灌木丛中捕获鼠类5种81只,鼠类群落为社鼠+大林姬鼠群落。中部次生林中鼠类丰富11种74只,鼠类群落为大林姬鼠+社鼠+花松鼠群落。顶部亚高山草甸中捕获鼠类7种131只,鼠类群落为棕背鲆+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结论灵山中部鼠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中部和底部鼠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7243,顶部和底部最低,为0.454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绥芬河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为控制检疫传染病和人鼠共患疾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绥芬河口岸的鼠类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82只,隶属1目3科7属8种;鼠类种群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5.67%;5~9月是鼠类活动的高峰期;3个不同的生境中,野外捕获的鼠类最多,占捕获鼠类总数的90.43%。[结论]为控制鼠传播疾病的发生,应根据绥芬河口岸鼠类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灭鼠工作,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航空器上的老鼠种类和危害及其处置方法。方法采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监测与控制航空器发现的鼠类,辅之以粉迹法调查鼠类活动情况。结果入侵航空器的鼠类中小家鼠比较常见;正确使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可成功捕获航空器上入侵的鼠类。结论航站楼鼠类的监测与控制是航空器鼠类综合管理(IPM)的重要组成部分;粘鼠板、鼠夹和鼠笼捕杀是航空器鼠类处置较理想的手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6.
鼠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古人类将鼠类作为食物之一,但鼠类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十分重大,鼠类作为疾病媒介可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工农业生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骚扰作用等。鼠类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是: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鼠类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沙门氏菌病、布鲁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鼠类调查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病原携带等情况,强化病原检出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采用夹夜法开展口岸鼠类调查与监测,并对捕获的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解剖捕获的鼠类,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扩增并检测分型,确认口岸地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状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类9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4.13%,其次为小家鼠,占30.43%,黑线姬鼠占5.44%。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共检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阳性8只,分型均为汉城病毒,阳性率为8.70%,其中褐家鼠6只,小家鼠2只,分别占捕获鼠种的10.17%和7.14%。结论连云港口岸地区存在一定数量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且部分生境鼠类中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口岸地区鼠类的监测和控制,提高口岸应对能力,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口岸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格尔木市小型重点单位鼠类侵害情况,为制订鼠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迹法调查室内鼠迹阳性率,将所得数据与鼠类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比较,评价鼠类密度水平。结果共调查格尔木市小型重点单位39家,有鼠害侵害的单位7家,占总调查单位数的17.95%;调查房间数167间,鼠迹阳性为14间,阳性率为8.38%,未达到《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0-2011)C级标准。结论格尔木市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鼠类危害的认识;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小型重点单位鼠类的监测与控制,防止鼠类繁殖、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63%,其中2010年鼠密度最高为0.80%;2012年鼠密度最低为0.51%。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9.05%和26.10%。结论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可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PCO从业人员就鼠情调查、灭鼠方案制订和实施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全面掌握鼠类活动规律,完善防鼠设施,清除鼠类的隐蔽场所,控制鼠类食物来源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目前仍然是我国重要的鼠类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三峡库区沿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类鉴定,分析各种鼠类的分子鉴定特征。方法在三峡库区沿江口岸采集鼠类标本,并保存整只鼠体,制作标本用于形态学鉴定,采集肝脏或肌肉组织,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其他鼠类的DNA条码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共捕获4种61只鼠类,其中42份样本通过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OⅠ基因条带,所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但不同口岸鼠类在分子进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分子鉴定技术能够应用于对三峡库区口岸鼠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3 d,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4—2015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治,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度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三天,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实验室鉴定隶属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 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鼠类抗药性,对于药物灭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提高我国鼠类抗性监测质量,经请示中央爱卫办和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题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了鼠类抗药性监测方法训练班。这次训练班由鼠类抗性专题组的牵头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南通市通州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4年共捕获鼠类297只,包括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79%,其中2011年鼠密度最高为1.25%,2014年最低为0.45%,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6.33%和25.93%。鼠密度月份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10-11月。结论通州区鼠种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鼠密度,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徐康  徐仁权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12):579-580
为了解鼠类在城市居民住宅的现况及居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干预鼠类防制工作的看法,我们于1997~1998年对卢湾区居民住宅进行了一次鼠类防制现况的问询调查(应用问卷形式开展鼠类防制状况的调查未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分析了汕头港船舶鼠类种类及侵害船舶部位情况,揭示黄胸鼠为优势种,并说明船上生活区尤以餐厅、厨房是鼠类的主要活动场所,为今后对船舶鼠类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口岸鼠类日常监测主要针对优势种的生态习性,遵守四定(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原则,测定其种群密度,密度太高(超过历史平均水平的3倍)时要及时上报,同时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并查找密度增高的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鼠类的种类很多,但能够传播疾病的种类很少,因此准确的鉴定就十分重要。如果能准确的鉴定,就能为下一步评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常见的鉴定方法还是形态鉴定,对一些肢体不完整或非成体的标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作用。口岸地区监测发现的鼠类,如果判定是外来的鼠类,就要采取措施将其消灭,不留隐患。评估鼠类,主要考虑:(1)是否外来;(2)是否是某种疾病的鼠类(媒介效能高),比如主要媒介,次要媒介,不是媒介(媒介效能为0);(3)外来鼠类的生态习性和分布区域,能否在我国生存下来。鼠类控制提倡综合管理,其概念为针对鼠类的生态习性,适时监测鼠类密度,掌握其活动规律,以环境治理和防护设施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法,把鼠类数量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港口鼠类为害比较严重,但港口鼠类的研究目前尚少报道,至于创建“无鼠害港口”的报道还没有见到,本文仅就大连创建“无鼠害港口”进行鼠类研究的情况作一报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在黑龙江省抚远口岸开展鼠类监测,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抚远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4-10月,在抚远口岸针阔混交林、货场硬化地,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密度监测。用PCR法检测鼠类样本鼠疫耶尔森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等11种病原体。结果共捕获鼠类161只,隶属于1目3科6属7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49.69%。共检出6种病原体,阳性率76.40%;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24.84%;其次为汉坦病毒(21.12%)和巴尔通体(18.63%)。鼠类病原体复合感染较多,共35只,占阳性数的28.46%。结论 抚远口岸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巴尔通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加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