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盆手术防止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为骨盆手术防止股外侧皮神经盆内段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具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察股外侧皮神经的起源、行程及分支,测量神经出盆点与髂前上棘中心点的距离。结果:①股外侧皮神经出盆点位置的解剖变异较大,根据神经出盆点与髂前上棘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②股外侧皮神经72%从腹股沟韧带深面穿出,28%穿行于腹股沟韧带中。穿出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02±0.88)cm。③股外侧皮神经穿过腹股沟韧带并被阔筋膜包裹,形成了股外侧皮神经的远侧固定点。结论:(1)腹股沟韧带及阔筋膜对股外侧皮神经的固定作用是骨盆手术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因素。(2)术中神经预防性松解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作者经30侧成人上肢解剖前臂皮神经,解剖了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后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测量了各神经干、分支、每段起点宽度及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头静脉的距离。作者认为:1.前臂皮神经的分布与前臂皮瓣选择、感觉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外侧入路安全区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确定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和手术安全区。方法 在 46侧无下肢疾患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定位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 ,并在临床进行应用。结果 手术入路的安全区为①术前 :以大转子外铡最凸点为圆点 ,该点与髂嵴垂直连线上的 9cm处为半径作一弧线 ,该线即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 ,弧线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之间的扇形区域即为安全区。②术中 :以大转子尖为圆心 ,该点与髂嵴垂直连线上的 5cm处为半径作一弧线 ,弧线与大转子尖的扇形区域为安全区。结论 安全区内无重要血管神经分布 ,在此区内撑开臀中、小肌肌纤维显露髋臼不会损伤臀上神经。临床应用 2 0 0余例 ,均未发生髋关节外展功能障碍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解剖了5O侧成人尸体上肢,测量了再造拇指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和神经,观察了桡骨下半段骨膜动脉的配布规律。对再造拇指的新供区作了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桡骨下半段的骨膜动脉细而数目众多,分别源于桡动脉、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桡动脉骨膜支与手术关系密切,在桡骨下半段上、中、下1/3区分别平均为1.4支、1.0支和2.2支。对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横径及分支作了观察和测量。皮神经与头静脉伴行关系有居静脉内、居静脉外和居静脉内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用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①股中间皮神经前支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与髌结连线(髌骨中点至收肌结节的连线)中点的连线;②股内侧肌穿支穿出点位于股内侧肌支体表投影线(腹股沟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点至髌骨中点的表线)中点附近,相当于收肌结节上(9.4±2.4)cm、髌骨中点垂线内(4.1±1.0)cm处。穿支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中间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前内侧形成顺沿股中间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形成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术式。  相似文献   

6.
夏寅  王天铎 《解剖学杂志》2000,23(5):456-458
目的:为颞下窝和颅中窝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方法:测量40例颅骨,确定颧弓点至颞下窝、翼点至颅中窝内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测出了颧弓点至颞下窝8项解剖标志、翼点至颅中窝11项解剖标志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游离前臂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20侧成尸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区穿支数日、位置、外径以及最粗皮支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测量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骨间后动脉交叉处血管外径和到最粗穿支发出点的距离.同时观察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有(3.0±1.1)条穿支,去除外径小于0.2 mm者,还有(2.6±0.8)条.穿深筋膜点穿支外径(0.4±0.2)mm,发出点外径(0.5±0.3)mm(P>0.05).最粗穿支从穿深筋膜点和发出点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分别为(5.5±1.1)cm和(5.6±1.6)cm(P>0.05).神经支和血管交叉处动脉外径(1.5±0.2)mm.最粗穿支发出点到交叉处距离(10.8±3.3)cm.前臂后皮神经在前臂位于脂肪和深筋膜层间,其终末支支配前臂背侧下1/3皮肤感觉.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神经横径(0.4±0.2)mm,距离肱骨外上髁和尺骨茎突远端连线垂直距离(1.2±0.6)cm.结论:以骨间后血管为蒂可在前臂下1/3设计游离皮瓣,携带前臂后皮神经可构成感觉皮瓣.  相似文献   

8.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情况及临床应用。本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关系作了进一步较系统的解剖研究,以期为临床皮瓣的设计提供更详实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股后皮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研究用的成人尸体上解剖测量了股后皮神经在臀部和股部主干的长度、前后径、横径、股后皮神经与股后正中线的距离,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记录了神经束的数目和排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小趾展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简易体表定位诊断方法。方法 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足踝在踝关节90°功能位,以内踝尖的最下缘为A点,以跟骨结节的内侧突为B点,以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最突点为C点,以小趾展肌神经穿出踇展肌深筋膜腱弓处为D点,测量小趾展肌神经在穿过踇展肌深筋膜腱弓处D点的直径,测量D点与B点的距离L1、A点与BC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2,测量AB点连线与BD点连线所成角度、BC点连线与BD点连线所成角度,得到D点与体表标志的相对关系,分析不同性别标本D点的体表投影简易定位。结果 20侧足踝尸体标本中,18侧小趾展肌神经来自跖外侧神经,2侧直接发源于胫神经。小趾展肌神经在穿过踇展肌深筋膜腱弓处D点的直径成年男性平均为(1.87±0.30)mm,成年女性平均为(1.85±0.25)mm。小趾展肌神经通过跟骨前方时与跟骨垂直距离成年男性平均为(20.86±1.38)mm,成年女性平均为(20.06±1.16)mm。A点与BC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2成年男性平均为(71.10±2.17)mm,成年女性平均为(67.31±2.93)mm。AB点连线与BD点连线所成角度为(43.71±2.96)...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颞骨组织学方法,光镜观测85侧正常颞骨标本。测量了镫骨底板至前庭各点:圆窗膜与球囊间的距离及其解剖关系,为内耳手术如镫骨手术,球囊穿刺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及其小腿各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以及小腿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下肢标本40例,在肉眼及放大镜下解剖,观察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以及腓总神经各肌支的数目及走行,以腓骨头最突出点为测量起点,测量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的高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64±0.36)cm和(1.58±0.34)cm。各肌支的数目不等,其中胫骨前肌支数目最多,腓骨短肌支和跗长伸肌支的数目较少。40例标本中,腓总神经均穿行于腓骨颈部骨一筋膜管。结论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均穿行于骨一筋膜管。提示:这可能是导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肌肉的神经肌支数目差别较大,与其所支配肌肉的结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津  李迪  夏长丽  廉小伟  王晓慧 《解剖学研究》2011,33(2):124-125,130
目的 对肌皮神经位置及分支进行观测,为临床肌皮神经损伤与神经移位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成人防腐尸体的双侧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肌皮神经的起点、长度、分支及交通支等.结果 肌皮神经主干长(50.07 ± 46.08)mm,起始点左右径(3.21 ± 1.17)mm,前后径(1.97 ± 1.16)mm,起点...  相似文献   

14.
安月勇  曲永松  裴燕芳 《解剖学杂志》2006,29(6):693-693,783
作者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具成年男性尸体左侧肌皮神经缺如,现报道如下:该例左侧正中神经由臂从内、外侧束的内、外侧根夹持腋动脉向下呈锐角合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行程中发出3个分支以替代缺如的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15.
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掌浅支皮支,桡骨茎突返支皮支和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上述诸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桡侧缘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骨茎突返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6.
颅中窝径路内耳道手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100侧颞骨上,对颅中窝径路的内耳道手术中内耳道定位的方法.进行了解剖学的观察和测量,提出利用岩浅大神经、面神经管裂孔、岩浅大神经沟与面神经管迷路段的夹角(平均为97.3°),及内耳道底投影点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等,作为内耳道定位的主要解剖标志和参考数据.该法比磨出上半规管透明线为标志优越.  相似文献   

17.
颅底外面部分骨性标志三维坐标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测量颅底外面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建立与颅底内面相统一的三维空间坐标系 ,在特制颅器上以 3 2个成年国人水平锯开颅骨标本为测量对象。结果 :测出了颅底外面骨性标志 2 1项共 3 4个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值 ;可准确地测算出各测点在颅表各个方位的投影点和深度 ;根据坐标值和解析几何公式 ,还可推算出所有测点间连线 (线段 )的距离 (测距 )及其与三个基准坐标面的角度 (测角 )。结论 :明确了颅底外面各测点的空间位置和颅底内外两面任何测点间的位置关系 ,为颅底手术定位或放疗照射野等定位设计 ,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继1982年我们对股外侧皮神经在股部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之后,在学生实习用过的26具(男16,女10)成年尸体上(50侧,因其中两具各有一侧已损坏),着重该神经在腹部和腹股沟部的解剖,分别观察和测量了起源,分支部位及其所分支数,在腹股沟韧带处的经过情况及神经干的长度、外径等,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前臂骨间后神经及其拇示指肌支的解剖学特征。 方法 解剖43具尸体的86侧上肢部桡神经深支及其分支到腕背部,观测骨间后神经的行程与投影及其拇示指肌支起始部位横径、长度和骨性标志线与神经干间夹角关系等参数。 结果 骨间后神经及其各分支均呈扁薄的窄带状神经束,其主干和多数肌支都走行在前臂后面中2/4段浅、深层肌之间,终末支止于腕背侧的梭形膨大部;主干起始处横径为(3.79±0.64)mm,各分支在起始部的平均横径(除指伸肌支约2.0 mm外)均小于1.0 mm;在旋后位,它呈向桡侧开放的弓形线段投影在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的尺侧,半旋前位时则投影于该连线上或其桡侧。 结论 前臂后面中2/4段是骨间后神经主干及其大多数拇示指肌支在临床上易被损伤、误伤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20.
<正> 翼管神经切除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及鼻息肉具有良效,若结合筛前神经切除后治疗效果更佳,因此研究了筛前神经解剖及切除入路。经取10具本地区的成年颅骨20侧和5具成年颅标本10侧解剖测量观察,得出在眶内侧壁上颌骨、额骨及泪骨交汇点(Dacryon点)至筛前孔的最小距离为13.5mm,最大距离为26.6mm。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