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患者,女,62岁,主因胆囊切除术后4年,右上腹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3h急诊于2009—04—25入院,病程中伴发热,体温在38.6℃左右,无糖尿病史。行磁共振胆道成像检查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致梗阻性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增粗,信号异常,不排除胰腺炎可能。肝功能提示:天门冬氨酸转移酶:357IU/L;丙氨酸转移酶:216IU/L;总胆红素:78.9μmol/L;直接胆红素:76.1μmol/L;碱性磷酸酶:656IU/L;谷氨酰基转移酶:1049IU/L;血淀粉酶:1260IU/L。遂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经胆道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2.
李红  宋彬  王庆兵  张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55-2057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腺瘤磁共振表现特征,提高对肝外胆管腺瘤的诊断水平,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肝外胆管腺瘤的磁共振资料.结果 5例中3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为绒毛状腺瘤,1例为管状腺瘤;5例中2例伴上皮样内瘤变,1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位于肝外胆管上段,1例位于肝外胆管中段,2例位于肝外胆管下段;5例病灶均呈偏心膨胀性生长.病灶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3例,等信号2例;5例中3例病灶呈不规则形,2例呈类圆形;病灶边缘毛糙3例,边缘光滑2例.5例均伴有胆管扩张,且扩张的胆管壁未见增厚.结论 肝外胆管腺瘤多偏心膨胀性生长,无明显胆管壁浸润,病灶边界毛糙,T2 WI呈等或等高信号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掌握这些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3岁。肛门处皮肤包块半年,增大2周。查体:在肛门7点处,距齿状线3cm,有一黄豆大肿物,表面破溃,突出皮肤,无蒂,表面紫红色。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一块,体积0.7cm×0.6cm×0.6cm,表面呈绒毛样,部分区域暗红色。镜下所见: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管乳头状腺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管乳头状腺瘤,1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例中发生于左侧肝内胆管6例,右侧肝内胆管2例,胆总管2例.CT上6例表现为乳头状、颗粒状或结节状肿块,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5例呈轻、中度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4例CT未发现肿瘤占位,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伴胆管壁增厚,增强后胆管壁轻度强化.MRI上4例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MRCP中发现胆管腔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充盈缺损; 2例常规扫描中未见明显肿瘤,仅在MRCP上显示不规则充盈缺损; 2例仅表现为胆管壁增厚和胆管扩张.10例均伴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胆管扩张.结论胆管乳头状腺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见明显肿块影.结论 MRI检查对IPNB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in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BDA)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BDA的患者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结果:6例患者共9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位于肝脏包膜下。病灶最大为12 mm×10 mm,最小为6 mm×5 mm。9个病灶中有3个肿块中央出现高回声,周围是低回声环,类似“靶环征”,与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肿块边界清晰,6个病灶边界欠清或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造影显示6个病灶快速整体增强,3个病灶同步增强。9个病灶动脉期晚期或门脉期减退,均呈“快进快出”类型。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个,恶性病变6个,准确度为33.3%。病理学上可见大量增生的小胆管,伴广泛慢性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分化良好,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内增生的胆管和浸润的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结论:BDA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特点有利于增加对BDA...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67岁。 1年半前外院体检CT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因无任何不适 ,未予进一步检查。近半个月来突感右腹部间断性胀痛 ,来我院就诊。体检 :右下腹部可触及10 .0cm× 9.0cm大小肿物 ,与肝脏分界较清 ,质硬 ,无触痛与明显移动 ,且无血管杂音。既往无糖尿病和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示 :肝右叶前段一 13 .0cm× 12 .0cm大小的椭圆形低密度影 ,与正常肝脏分界较清 ,其内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变区轻度强化 ,其内有散在“树枝”状明显强化之血管影 (图 1) ,与 1年半前CT片比较肿块明…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58岁.因骨痛,烦渴2年于2008年3月查血钙2.83 mmol/L,磷0.88 mmol/L,甲状旁腺激素275 pmol/L.B超示:于右侧甲状腺后方甲状旁腺相应部位可见一1.0 cm×0.8 cm 的低回声,其内可见丰富的红蓝血流束.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4岁。常规到医院查体。体检:无异常发现。超声检查:胆囊大小正常,囊腔内见数个强回声光斑及光团,最大者1.2cm×0.6cm,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肝外胆管略扩张,内径约0.7—0.8cm,其内见多个稍强回声光团从肝门部至胰头后方呈串珠样排列,最大者1.4cm×0.7cm,后方无明显声影(图1)。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肝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肝外胆管多发结石,胆囊多发结石。  相似文献   

10.
11.
患儿 ,男 ,1岁 ,全身皮肤、双眼巩膜黄染伴灰白色大便 10d。查体 :全身皮肤和双眼巩膜黄染 ,肝右肋缘下 2cm ,质软且光滑 ;脾左肋缘下 1cm。血常规 :WBC 2 0×10 9/L ,N 0 5 4。尿常规 :胆红素 ,尿胆原 ,肝功 :AST2 92U/L ,ALT 2 4 5U/L ,GGT 110 0U/L ,AKP 170 0U/L ,TBIL 2 2 0 μmol/L ,DBIL 1μmol/L。B超 :肝左内叶和右前叶可探及 7.7cm× 3.5cm囊性回声区 ,门静脉及胆总管显示不清 ,脾、胰探视不清。CT :肝内肿物 (考虑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梗阻 )。手术所见 :胆囊三角区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2岁。主诉10年前因上腹部不适,经B超提示:胆囊息肉伴胆石症。近3个月加重,感右上腹胀痛,恶心,疼痛呈阵发性并向右肩部放射,要求手术治疗入院。体检: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下腹明显压痛。B超检查:胆囊实质性团块(腺...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78岁。发现左阴囊渐进性肿大5年余。查体见左侧阴囊内可触及一约10 cm×8 cm大小睾丸,表面光滑呈囊性感,透光试验阴性,无明显触压痛,附睾未触及。彩超检查提示左睾丸严重弥漫性肿大,大小约95 mm×85mm×80 mm,血流信号少;AFP 2.45μg/L,CEA 2.2μg/L,β-HCG<0.5 IU/L。考虑睾丸肿瘤,在硬麻下行左侧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囊状,表面光滑,张力大,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后切开肿物见约500 m l果酱样黏稠物,未见正常睾丸、附睾结构。病理检查示:睾丸、附睾组织萎缩,其间质纤维组织中见上皮成分排列成腺样,不规则裂隙…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并发肝外胆管局限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单发为主,偶尔也可见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相关报道较少,容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肿瘤,多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中偶尔发现.随着近年来口服避孕药的广泛应用及CT、MRI 等检查技术发展,使得该病的确诊率提升,发病率已由0.1/10 万上升到1/10 万, 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随访或外科手术切除.现报道1 例肝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病人,男,21岁.2个月来经常低热,间有寒战高热(有时可达39℃以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腹部平软,肝于锁骨中线肋缘下2.0 cm、剑突下4.0 cm可触及,质软,边缘钝,有压痛,脾脏未触及.莫非征(+).实验室检查:RBC 3.44×1012/L,Hb 9.4 g/L,WBC 14×109/L,肝功能正常,黄疸指数、血淀粉酶正常,十二指肠液引流A、B、C管胆汁培养均为黏液杆菌.X线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肝外胆管损伤有上升趋势.其中因外伤等因素所致者占很小比例,大多数是医源损伤。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根据国外报导肝外胆管损伤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占0.5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0.31~0.62%。本文统计国内资料OC12661例,肝外胆管损伤96例.占0.71%,LC6030例,肝外胆管损伤33例,占0.76%。统计37所医院十年来共有肝外胆管损伤945例,而单纯胆囊切除术所致占88.9%,有的医院高达100%。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77岁.近1年来食欲缺乏,上腹部反复胀痛、嗳气.X线胸透未见异常.上胃肠道造影检查切线位见胃底向腔内突出的半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轮廓较光滑,基底宽.附近黏膜纹显示正常.体窦部黏膜皱襞增宽、迂曲、蠕动正常.十二指肠各段均未见异常(图1).内镜检查:见胃底胃壁黏膜上半圆形隆起,边界清晰,表面轻度糜烂.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1岁,牧区居民。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不适2年余,发现肝包虫1天”入院。自诉10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肝包虫切除术,具体术式不详。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腹直肌旁有一长约10cm的陈旧性切口瘢痕。右中上腹部压痛(+),墨菲征(-)。腹部超声检查考虑肝包虫,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