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CT灌注成像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分期单次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灌注参数图示脑出血后MTT明显延长,7天时达高峰,后逐渐缩短;TTP的变化趋势接近MTT;rCBF7天时最低,后逐渐升高;rCBV的变化趋势接近rCBF。同一参数各组间比较及4个参数各组间经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均得出,P〈O.05,各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临床研究中显示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过程相一致。脑血流的波动性改变反映了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动态CT脑血流灌注定量分析可提供脑组织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定量信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同时反映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做了CT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对其中11例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的比值(病侧/健侧)进行测量。结果 11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最大为72.21ml,最小为13.68ml,血肿平均体积为26.83ml。rCBF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低灌注梯度11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F减低区;rCBV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低灌注梯度10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V减低区;血肿周围高灌注1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V增高区;同侧半球低灌注2例,表现为血肿侧脑组织rCBF、rCBV大面积减低区;时间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TTP延长11例,MTT延长10例;血肿边缘区rCBF显著低于外层区rCBF;边缘区MTT、TTP明显长于外层区MTT、TTP;血肿外层区rCBF、rCBV与血肿边缘区rCBF、rCBV呈线性依从性改变。血肿周围(边缘区和外层区)rCBV与血肿体积有明显的相关性,r边缘区=0.764,r外层区=0.703(双侧),P值均〈0.05。血肿周围rCBF、rCBV、MTT和TTP与症状出现至行CT灌注扫描间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出血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依然存在低灌注梯度,低灌注区脑血流变化与血肿体积密切相关。CT灌注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个体化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对脑出血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以来经CT扫描确诊的100例脑出血影像表现。结果:颈叶出血19例,颞叶出血10例,枕叶出血3例,顶叶出血2例。基底节核出血50例,丘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5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11例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介入组)及同等数量单纯药物治疗患者(保疗组),进行疗效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发展进程及其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对70只大鼠于术后1h、3h、6h、12h、24h、48h和72h7个时间点,利用GE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大鼠脑TTC染色、HE-染色以及超微结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大鼠脑血肿周围可见明显的低灌注梯度,血肿周围rCBF和rCBV显著降低,MTT延长。TTC染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HE-染色可见血肿周围区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灶周边毛细血管增生伴炎细胞浸润。电镜观察显示,注血早期血肿周围组织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改变不明显,髓鞘板层松散;随着注血后时间延长,血肿周围组织损伤呈渐进性加重,星形细胞肿胀明显,神经细胞出现变性,髓鞘板层发生局部断裂、崩解。结论大鼠脑注血早期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的显著降低引发了血肿周围及远隔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注血后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细胞损伤呈进行性加重,血肿周围存在涉及多种细胞损伤机制的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acut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hICH)血肿周围脑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验证血肿周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方法 对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33~74岁,平均55.08岁)临床及CT确诊为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h,平均14.88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内部、血肿周围、远隔区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结果 shICH血肿灌注参数伪彩图从血肿中心到外周色差呈阶梯样分布.血肿周围组CBV值为(1.61±1.53)ml·100g-1、CBF值为(16.48±17.38)ml·100g-1·min-1),低于对侧镜像区(ZCBV=-2.603、ZCBF=-4.178,P<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延长(t=4.747,P<0.05).方差分析显示血肿内部、血肿周围组及远隔区组灌注参数MTT及相对值rCBF、rCBV、rMTT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TT=9.043、FrCBV=38.031、FrCBF=25.023、FrMTT=12.486,P<0.05),进一步LSD分析,血肿周围组与远隔区组MTT、rMTT、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rCB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秩和检验显示血肿周围组CBF明显低于远隔区组(Z=2.288,P<0.05),但两组间CBV均值差异无显著性(Z=-0.357,P>0.05).结论 CTP可反应shICH血肿周围低灌注状态,但没有证据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自发性脑出血(s 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HE)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6例s ICH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E将其分为HE组(67例)与非HE组(119例),对比两个组别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发病至CT复查时间、初始血肿体积、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CT征象(岛征、混合征、漩涡征、黑洞征)情况。结果 HE组初始血肿体积及基底节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存在岛征与混合征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HE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初始血肿体积、血肿破入脑室、岛征、混合征是早期HE的影响因素(P <0.05)。根据Logistic构建早期HE的评分方程:Logit(P)=-2.903+0.437×(入院GCS≤11分)+0.567×(初始血肿≥25 ml)+0.643×(血肿破入脑室)+0.802×(岛征)+0.454×(混合征),...  相似文献   

8.
CT导引下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发病率对其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在CT定向下血肿碎吸术治疗此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的CT评价(附7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CT表现。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结果 77例患者的发病年龄段以50~69岁最多,共42例,占54.55%;70~86岁年龄段次之,共28例,占36.36%。以外囊出血最多,有21例(占27.27%),其他部位出血病例数依次递减:丘脑12例,混合出血11例,内囊出血10例,小脑出血6例,脑干和三角区出血各5例,其他部位3例。出血量在0~19 mL44例(占57.14%),20~29 mL7例,30~49 mL13例,50~99 mL6例,100 mL或以上仅有3例(占3.90%),有4例脑室出血量无法计算。结论 CT检查可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CT血流灌注参数研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血流状况。方法:高血压患者36人,分为肾动脉狭窄组(24人)和对照组(12人),进行肾脏CT电影扫描获得动态序列图像,通过AW影像工作站计算肾脏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分析肾脏皮质血流灌注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肾动脉狭窄>75%组肾皮质单位体积血流量(BF)(189.9±102.3ml/100g/min)低于对照组(308.4±99.9ml/100g/min),有显著差异(P=0.026)。肾动脉狭窄50%-75%组及狭窄>75%组肾皮质微血管容积(BV)(24.6±7.6ml/100g,21.4±12.6ml/100g)低于对照组(41.1±14.1ml/100g),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8,0.001)。各组之间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显肾动脉狭窄的肾脏皮质BF、BV下降,CT血流灌注参数可以为评估肾动脉狭窄的肾脏是否缺血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CT血流灌注参数研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血流状况.方法:高血压患者34人,分为肾动脉狭窄组(23人)和对照组(11人),通过肾脏电影扫描获得的CT时间密度曲线测量肾脏皮质血流量,分析肾脏皮质血流量与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肾动脉狭窄程度 <50%、50%~75%、>75%肾皮质血流量(RBF)分别是 268±47.2ml/100g/min,227±39.2ml/100g/min, 225±88.2ml/100g/min,对照组RBF 345±62ml/100g/min.肾动脉狭窄>50%的肾皮质血流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明显肾动脉狭窄的肾脏皮质RBF下降,CT血流灌注参数可以评估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脏血流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中线结构移位的CT表现在评估脑出血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脑出血后中线结构是否有显著移位,将10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2组患者意识水平、相关并发症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有显著脑中线结构移位的脑出血患者出现昏迷、嗜睡、相关并发症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显著脑中线结构移位的脑出血患者。结论 CT表现有明显脑中线结构移位的患者预后较差,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及再灌注过程中缺血周围区CT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与病理损伤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2 h组(B组)和缺血6h组(C组),B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0h、0.5h、1h、2h、4h、6h、24h组;C组也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0h、0.5h、1h、2h、24h组。每组各4只。各组动物于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行CTPI检查。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大鼠行光、电镜检查。结果:A组脑血流灌注参数相对值及光、电镜结果均未见异常改变。B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rCBF、rCBV值逐渐上升,rMTT、rTTP值逐渐下降,再灌注后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显示B组缺血周围区神经元密度减小,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呈空泡变,部分神经元胞体及胞核浓缩。C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rCBF仍维持在低水平。光镜显示C组R 24h见较多细胞胞浆嗜伊红染。电镜下B组缺血周围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但尚完整。C组缺血周围区胞浆电子密度轻度升高,线粒体嵴有断裂。结论:CT灌注成像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及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病理损伤机制有一定相关性,缺血2h缺血周围区脑组织为可逆性损伤,缺血6h缺血周围区脑组织为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血肿周围水肿(PHE)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主要的继发性脑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HE作为一个可量化指标并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被认为是高血压脑出血后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但目前关于PHE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研究出现了部分有争议的结果,特别是影像学方面。清楚了解PHE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选择更精细、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从影像学征象、实验室指标及患者基线资料等方面全面对PHE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形成中的CT灌注变化规律。方法:12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21例,肝炎后肝硬化组65例(Child-Pugh A组27例,Child-Pugh B组23例,Child-Pugh C组15例)经16层CT扫描得到肝脏实质各期的灌注指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肝动脉灌注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到达时间(IRF time of arrival,IRFTO),诸指标分别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价各时期肝脏灌注指标差异性,P〈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5组肝脏实质BF、BV、MTT、PS、HAF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BF、BV逐步下降,MTT、PS、HAF逐渐上升,但在部分阶段改变不明显。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肝脏实质的灌注指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与周围型,本文通过分析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正常胰腺组织的多层螺旋CT血流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组织的多层螺旋CT血流灌注特点,为胰腺疾病的灌注成像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 102例正常胰腺患者以性别、年龄和部位进行分组,行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各组胰腺不同部位组织的血流灌注量(BF)、峰值增强影像(PEI)、到达峰值时间(TTP)、血容量(B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性别组中,65例男性胰腺头、体、尾部的BF、PEI、TTP、BV值与37例女性比较:男性胰头部BV值低于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胰体部BF、PEI、TIP、BV值均低于正常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1、0.025、0.009);男性胰尾部BF、PEI、BV值均低于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1、0.015).(2)年龄组分为40岁以下组、40~60岁组和60岁以上组,其中60岁以上组胰体部BV值较40岁以下组低,40岁以上组胰尾部BF值较40岁以下组低.(3)部位组中,胰头部与胰尾部的BF、PEI、TTP、BV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胰体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体部与胰尾部的BF、PEI、TTP、BV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存在一定性别、年龄和部位差异,可为胰腺疾病的CT灌注成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颅脑CT灌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颅脑CT灌注成像原理为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扫描,得到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参数及图像.通过对参数及图像的分析,找出不同疾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特点,为颅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CTP)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3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接受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计算主动脉强化峰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排除此范围以外的病例.测量无并发症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最(PVP)、总肝灌注最(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的平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及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29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有术后并发症14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HAP、PVP、TLP和HPI的95%可信区间范围分别为(0.1509~0.3183)、(0.7223~1.3859)、(0.8367~1.7231)ml·min-1·ml-1和17.83%~31.63%.14例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P降低7例,其巾肝动脉狭窄5例、脾大3例;HAP增高2例,均为中、重度门静脉狭窄患者.PVP减低13例,其中门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脾肾分流4例、脂肪肝2例;TLP减低12例,全部与PVP减低有关.仅2例HAP减低患者HPI减低.结论CTP技术通过定量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能够无创性评价各种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客观评价移植肝缺血的程度和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影像在高血压脑出血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录入42例连续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颅脑CT影像特征,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的生存质量(做mRS评分)和总体认知功能(做MMSE评分),对CT影像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是发病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因素;年龄、血肿体积和首次NIHSS评分是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出血量超过10 ml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将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结论 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转归的评价指标,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