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hyperplasia,FNH)临床少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 d多”入院,常规体检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肝脏占位:肝细胞腺瘤?行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术后随访9mo,无复发及转移.本文系统探讨FNH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成像(MSCT)及引导穿刺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常规CT平扫或肝脏超声筛选的FNH患者共126例,经CT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合病理最终确诊肝癌35例(27.8%),良性结节91例;采用MSCT多期增强扫描和后处理,记录结节直径、形状、周围病灶、强化、静脉期和动脉期增强。结果 MSCT平扫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最大直径、形状和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恶性结节以"快进快出"征象为主,良性结节以"快进慢出"征象为主。MSCT增强扫描共诊断肝癌30例,良性结节96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80.0%(28/35),特异性为97.8%(89/91),阳性预测值为93.3%(28/30),阴性预测值为92.7%(89/96)。结论 MSCT增强扫描鉴别FNH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平扫15例T1W1呈稍低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6例均呈稍高信号,14例可见中心斑痕;动态增强16例动脉期均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及稍高信号,中心斑痕延迟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FNH患者及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均接受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肝细胞癌与FNH大小及分布情况,比较肝细胞癌与FNH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1 FNH位于肝包膜下16例(53.33%),显著高于肝细胞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细胞癌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内部可显示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高密度出血。FNH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其中心显示星芒状低密度区。肝细胞癌及FNH呈快进快出强化,FNH中心星芒状瘢痕区域于延迟期强化。与肝细胞癌比较,FNH存在中心瘢痕的比例更高,伴有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更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FNH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强  张水兴  谢淑飞  刘于宝  邵丹  梁长虹 《肝脏》2009,14(2):119-12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征象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15例,其中7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另8例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5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病灶直径3.0~8.0cm;病灶的边界在平扫时显示模糊,增强后显示清楚;CT平扫病灶多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部分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多明显均匀强化,瘢痕结构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其中4例瘢痕结构可见;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其中5例瘢痕结构可见;9例增强后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多种影像征象,可提高FNH术前诊断率。CT和MRI能够反映FNH病理特点及血供血管情况,可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肝癌32例,FNH14例)行64层CT双期能谱扫描结果。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对比分析两种占位性病变间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及病灶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碘浓度的差异(ICD)等。结果除部分能量点外,肝癌和FNH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CNR随着单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减小。肝癌和FNH的动脉期最佳CNR分别为3.6±1.1和8.3±2.7,门静脉期最佳CNR分别为1.8±0.3和1.1±0.2;肝癌和FNH动脉期NIC分别为0.3±0.1和0.4±0.1,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0.1和0.9±0.2;动脉期LNR分别为3.0±0.5和6.2±1.0,门静脉期LNR分别为1.0±0.1和1.2±0.3;动脉期和门静脉期ICD值分别为0.4±0.1g/L和1.2±0.3g/L。肝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NIC、LNR和ICD值均低于FN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C比较,t值分别为-3.196、-6.518;LNR比较,t值分别为-12.911、-3.260;ICD比较,t值为-2.754,P均<0.05)。动脉期LNR鉴别肝癌和FN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均为100%。结论 CT能谱成像分析对肝癌和FNH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例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增强CT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2例行肝Ⅴ~Ⅵ段切除术,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2例行肝左三叶切除术。结果 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7d痊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6~14个月,腹部B超检查无肿瘤复发。复查血清AFP均正常,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上易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且肿瘤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但仍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张姝  赵洪震  兰海峰 《肝脏》2016,(5):344-346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增生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于12~16 s内开始增强,32例患者动脉相均为快速增强,且为均匀高增强。其中24例为中央型,8例为整体型(5例偏心性增强及3例团状增强),病灶呈整体快速增强。门脉相大多数病例均为高回声,少数为等回声及低回声,其中1例可见中央瘢痕低回声;延迟相18例FNH增强呈高回声,10例呈等回声,4例呈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阳性病灶37个,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增生结节多数位于肝右叶(位于左叶9例、位于右叶22例),分布较为均匀;肝内结节最大直径5 cm,最小直径2.5 cm,平均直径3.4 cm;肝内低回声结节4例,偏低回声结节3例,高回声结节8例,偏高回声结节14例,等回声结节2例;结节呈类圆形的26例,不规则形结节6例;19例结节的边界清晰、10例边界欠清晰、3例可见周围声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病灶均可显示动脉血流信号,其中22例可显示典型的"轮辐"状分布的血流特征,全部血流均为低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能动态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尤其是动脉相的"轮辐"状快速离心性增强特征,以及延迟相中央瘢痕低增强特征是FNH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5岁。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3周收住院。B超、CT均证实肝占位病变,6cm x 6cm大小。MRI报告:肝左叶占位,考虑肝腺瘤或血管瘤。患者曾服用避孕药“马福隆”半年。术中见肿物位于肝左内叶,直径约6cm,质硬,部分已突至肝被膜表面。 病理检查巨检:不整形肝组织一块,大小10cmx8cm x 7cm,切面见一肿物,直径约 6cm,边界清,无包膜,浅棕色,较周围正常肝组织颜色淡。病灶中间为星形疤痕组织,纤维间隔从中央向周围将病灶分隔成结节状。镜检:病变由中心的星状疤痕和周围增生的肝细胞结节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CT定量参数差异及临床鉴别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将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仰卧位下深呼吸屏息后使用螺旋CT行平扫及灌注成像扫描,对比两组螺旋CT定量检测结果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总肝灌注量(TLP)、门静脉灌注量(PVP)、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IP)各项指标,另外使用ROC曲线分析HBF、HBV、mTT、HPI对肝细胞癌的检测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组HBF、HBV参数分别为(205.41±87.26)、(32.45±14.27)显著高于对照组(114.85±45.52)、(20.89±9.88),且观察组mTT、HPI参数分别为(5.14±2.14)、(61.53±19.48)显著低于对照组(8.55±3.18)、(79.54±2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HBF、HBV、mTT、HPI四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919、0.901、0.906。结论与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对比肝细胞癌患者HBF、HBV参数显著提高,mTT、HPI参数显著降低,经ROC分析HBF、HBV、mTT、HPI参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在肝细胞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12.
克隆性分析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病变及各结节的克隆性,以阐明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肝细胞腺瘤(HA)鉴别的克隆性组成方法:女性肝脏标本3例共4个FNH病灶.在病变区和非病变区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余标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其中3个FNH内的小结节状病变,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或Hha 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应用Bst Ⅺ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G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的 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2例HA和4例HCC 作为肿瘤参照.结果:2例HA及4例HCC均为单克隆性.4个 FNH病变,直径1.5-5.3 cm,但缺乏特征性的中央星状瘢痕,结果均显示为多克隆性病变;其中的61个结节性病变中,56个呈变异肝细胞结节(NAH)形态,5个为普通再生结节.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56个NAH样病变中,除4个未扩增成功外,52个NAH中有21个(40.4%)显示X 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提示为肿瘤性病变; 其中1例FNH的14个单克隆结节中,有2个与其他病变失活带型不一致,提示在同一FNH中; 存在着不同起源的NAH样病变.5个普通肝细胞增生结节及病变周围肝组织均为多克隆组成.结论:FNH是由无数个NAH构成的,其整个病变是多克隆性,但其中某些结节已经是肿瘤性增生.克隆性检测有助于其与HA的鉴别,而且所取样本必须是病变的整个切面或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肿瘤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HCC患者和30例FNH患者,分别应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定量参数和评价超声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HCC的注入造影剂到最大峰值强度增高1/2时间(RT)短于FNH的超声结果,从开始增强到造影剂聚集最大时所需时间(T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强度(PI)均长于FNH的超声结果(均P0.05);超声诊断HCC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3.33%、89.23%、86.84%、92.59%,对FNH分别为83.33%、94.29%、89.23%、92.59%、86.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HCC和FNH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治:附5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治特点。方法总结我科自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所收治的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结合1994年至2005年国内有关文献,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例病人均无自觉症状,肝功能、AFP正常,均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转归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病例仍应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5.
黄宇峰  陈建新  张同华  顾佳 《肝脏》2016,(8):626-629
目的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灌注值进行分析,以研究CT灌注成像对二者的鉴别作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CT扫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平扫及全肝灌注扫描,对两组的实性部分的CT灌注值(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对肝细胞癌的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实性部分与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实性成分肝动脉灌注量为(43.32±19.5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为(67.86±11.62)%均较低,但门静脉灌注量较高(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中,与灶周、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43.321±19.6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67.86±11.62)%较高,但门静脉灌注量较低(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与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67.69±23.54)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88.46±5.62)%较高,而门静脉灌注量较低(9.30±7.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情况的总肝灌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CT灌注值的分析与比较,可知CT灌注成像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临床及病理组化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FNH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共46例FNH患者,均为单发;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5岁;病灶位于右叶28例,左叶13例,中肝叶4例,尾状叶1例;病灶直径1.3~10 cm,平均4.34 cm;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者15例(32.61%),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FNH;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4例(52.17%),误诊为肝细胞腺瘤2例(4.35%),误诊为肝血管瘤3例(6.52%);免疫组化:CD 34、CK 18、pCEA、Hep-1均为阳性,CA 19-9、P53均为阴性,CK 19阳性21例,PCNA阳性18例.结论 多数FNH不需手术治疗,但由于与HCA、HCC等疾病难以鉴别,大部分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故术前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合理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与AFP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所1996年3月~1999年3月三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FNH及254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FNH多见于青壮年(40岁以下占66.7%)、多无症状(66.7%)、肝炎背景多阴性(83.3%)、肝功能多正常(72.0%);7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到特征性的粗大中央血管(1~3mm),血液流速高、阻力系数低;CT动态扫描85.7%早期显著增强,53.3%强化均匀,部分有中央星状疤痕,73.3%静脉相等密度;MRI检查中央疤痕在T2WI呈高信号,83.3%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66.7%信号均一。而AFP阴性肝癌多见于中老年(40岁以上85.8%),多有症状(74.0%),多有肝炎背景(87.4%),肝功能多异常(66.1%);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动脉血流高流速、高阻力,常见晕圈、门静脉栓子;CT动态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但不均匀(96.6%),89.7%静脉相低密度;MRI早期明显强化,信号不均一(91.7%)。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并与临床相结合,部分病人可与AFP阴性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18.
林伟 《肝脏》2019,24(7)
目的探讨CT联合图像Kinetics纹理分析对肝脏实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92例肝脏实质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记录灰度的平均值、自相关、峰度。分析不同参数诊断肝脏实质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92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43例、肝细胞肝癌(HCC)49例。FNH患者的CT动脉期灰度平均值为(97.35±23.86),显著高于HCC患者[(72.14±14.74),P0.001];门脉期灰度平均值为(115.65±27.99),显著高于HCC患者[(83.23±19.01),P0.001];延迟期灰度平均值为(102.13±23.78),显著高于HCC患者[(75.24±18.77),P0.001]。FNH患者的CT动脉期自相关为(3.89±1.33)×10~(-4),显著高于HCC患者[(2.55±0.84),P0.001];门脉期自相关为(3.03±1.09)×10~(-4),显著高于HCC患者[(2.13±0.70),P0.001];延迟期自相关为(3.80±1.29)×10~(-4),显著高于HCC患者[(2.10±1.01),P0.001];门脉期峰度为(4.13±1.33),显著高于HCC患者[(3.59±1.10),P0.001]。灰度平均值对FNH与HCC的诊断价值最高,三期敏感度均在90%左右,特异度64.32%~82.21%;灰度自相关对FNH与HCC的诊断价值也相对较高,三期敏感度在80%左右,特异度64.59%~80.37%。结论在肝脏实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CT联合图像Kinetics纹理分析可为FNH与HCC的鉴别提供较多有用信息,可作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7年至2012年病理诊断为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71例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结果 71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13~53)岁,平均年龄37.0岁。71例患者中的33例(46.5%)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腹部肿物及乏力;40例(56.3%)患者病灶位于肝左叶,27例(38.0%)患者位于肝右叶,4例(5.7%)患者病灶累及肝左右叶;6例(8.5%)患者为多发病灶,病灶直径0.8~14.0cm,中位直径4.0cm。另外,71例患者中行术前超声检查61例,增强螺旋CT检查42例,MRI检查22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仅为19.7%(12/61),增强螺旋CT诊断准确率61.9%(26/42),MRI诊断准确率77.3%(17/22)。7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率,对于有临床症状、不排除恶性或病灶在短期内增大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包括腔镜下肝切除在内的外科治疗对于治疗FN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以及2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患者允许,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原发性肝Ca的造影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肝局灶性增生的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除充盈方式不同外,肝局灶性增生病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原发性肝Ca(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原发性肝Ca的充填方式及充填过程,能清除鉴别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